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开展对策
2012-08-15龚雅丽
龚雅丽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030006)
[高职教育探索与发展]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开展对策
龚雅丽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030006)
文章结合时代背景以及高职院校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提倡人文教育;并且通过反思高职教育“知识本位”、“能力本位”,提出“人格本位”的价值取向;最后,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高职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一些对策。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人文精神;价值取向;人格本位
中国正从农业大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我们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蓝领,或者说更多的蓝领需要高等教育。于是高职院校纷纷四起,但问题也随之不断出现,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定位问题。高职教育单纯“能力至上”的偏向导致高职学生只在“实用”和“功利”层面上思考问题,变成了工作机器。大学生心理问题亟待解决,他们需要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正是人文教育的职责所在。教育的根本和高职学生的现状,都说明高职院校开展人文教育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开展人文教育势在必行
目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导致人文素质欠缺,给学校自身、学生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用人单位反馈,好多毕业生缺乏敬业精神,不能尽职尽责,不愿吃苦,急功近利,甚至投机取巧。更谈不上创业,求职还是趋于工作稳定和收入可观,缺乏创业的勇气和精神。这只能由人文教育来弥补。
1.人文知识缺乏
由于对科学技术的推崇,出现了削弱甚至取消人文教育的倾向。高职院校创办之初对人文教育不够重视,只强调培养技能型人才,导致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如今的学生对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反应冷淡,而更热衷于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用人单位反映,现在大学生专业知识扎实,英语说得不错,计算机水平也不低,但缺少“软实力”,即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承受力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2.人格塑造缺乏
对人文素质的忽视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其一,造成人格境界不高。有些学生感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此常常感到精神压抑、思想苦闷、情绪消沉;他们渴望成才,但综合素质条件不足;他们有自我奋斗的愿望,但缺乏人生理想;他们崇尚实现自我,但没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想显示自己,但常暴露出无知;他们追求真善美,但却不能辨认真善美;他们期望做诚信之人,但行为中却缺乏诚信。这种认知和实践上的反差当然是多方面造成的,但教育方面的缺陷所造成的学生缺乏人文精神,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二,导致科学精神的不足和科学技术的滥用。发展科学技术需要实证精神,需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而缺乏人文素养的人却急功近利,为走捷径而歪曲事实,这就要求研究科学技术的人应当有高尚的人格。否则,即使是尖端的科学技术,也可能被滥用,例如现如今流行的电脑黑客。越是高端技术越需要伦理道德的支撑。只有通过人文教育才能提升科技人员的人格境界。因此,高职院校在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同时,应加强人文教育。否则,有可能使学生带着人格上的欠缺步入社会,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将贻害无穷。
二、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人格本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逐渐构建了自己较具特点的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和追求目标。这当然是对传统大学教育“知识本位”的扬弃,但基本价值取向仍徘徊在我国传统教育那种“功利性实用教育”的阴影中,日益暴露出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茫然和无所适从。
1.反思“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
传统大学教育的办学理念以“知识本位”为代表,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但随着近代对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视以及经济时代的召唤,这种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日益暴露出它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茫然和无所适从。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型人才和工程性人才,市场经济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日渐迫切。因此,将“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倡导“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是一种理性思维使然,也是高职教育对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呼应。然而,“能力本位”也不是高职院校的终极价值取向,它同样随着社会发展暴露其弊端。
“能力本位”的提出逐渐地去除了“高分低能儿”。然而,随着职工工作的日益复杂和市场对其主体人格的要求,“能力本位”日益暴露其弊端。如资本市场诚信的缺失,学生参加工作后虽有技术但拈轻怕重,不讲信用。有时经受不了生活和工作中的磨难,不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能力本位”把能力置于核心,培养人才注重培养其技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能力,误以为理论结合实践就是目标。只意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人的能力有巨大关系,却忽视了影响经济、制约经济、影响社会发展的还有人格。人是经济的主体,所以人的发展尤其人格的健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最为根本。“能力本位” 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自古至今,一个人能走多高多远最终要取决于其人格。
2.“人格本位”的内涵
教育的本性就是使人更像人,教育科学之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指出:“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格本位教育,就是夸美纽斯说的“恰当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人”的教育,是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人格本位,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和素质教育一样,并不是一种办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人格本位正好道出了教育的本质,人格本位才是真正的教育。
3.人文教育取向“人格本位”
为何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取向“人格本位”?一方面,高等院校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中学以学习基础文化知识为主,而高等院校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以外,还要学习社会知识,学会做人成为其根本,要学习处理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间的关系。这首先需要准确的定位。进入高校,学习依然是主要任务,但我们除了学习外,还需培养适应社会的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所以,在学习之余要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与各种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不仅影响日后步入社会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当下的学习。因为心态与处世态度会影响一个人的一切行为,当然也影响到学习。所以,健全人格才是根本。“人格本位”是人文教育的根本和取向。另一方面,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被放在了首位;市场经济也以效益为准,工作不是以往的统包统配了,一切取决于自身的素质,适者生存。这不仅需要科学文化素质,更需要较高的身心素质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市场经济的机制就是竞争,要在激烈竞争中不被淘汰,还需要坚定的意志和面对困难的勇气,这就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市场经济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格被提到了本位。
三、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开展对策
人文教育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贯穿于高职院校教学的全过程。各大院校纷纷展开人文教育,但由于旧有的基础和体制以及文化背景,使得开展人文教育颇有困难。尤其高职院校以知识和技能为重心,人文底蕴更加薄弱,加之对人文教育的取向非常模糊,以致于开展人文教育尚欠科学性,更多的人文教育对策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所以,确立科学的、可操作的人文素质评价标准迫在眉睫。
1.建立人文教育模式
首先,开设人文课程。寓人文教育于知识传授中,开设人文课程是基本途径。比如马克思主义以外的经典哲学、中外文化名著、音美影视鉴赏等。然而,关键是人文课程的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需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摆脱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抛砖引玉,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和选择性要求,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行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思维空间,以帮助他们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此外,这类人文课程以选修为主,不能过多强制,给学生选课的自由本身也是种人文教育,我们只能靠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兴趣来吸引学生选课。将这些课设为必修课来强迫学生听讲,反而有背人文教育。
其次,营造特色校园文化环境。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校园环境是重要的隐性课程。校园环境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熏陶着师生,内化为信念与情感,比课堂的说教更直接而深远。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日常行为以及学校各处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方法都在无形地影响和教育着学生。也可以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有机会进行直接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有助于人文素质的内化。
2.开展人文教育的实践活动
教育不是单纯的理论,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加之人文教育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所以更应该加以相应的实践活动。我们总认为,行动是观念的产物,因此教育总是从改变观念开始,结果素质培养的课程都成了说教。而事实上,从观念产生的只是意识,并不能产生具体行动的方法,殊不知,观念的改变也要依赖于具体行动。所以我们老师总是认为,已经给学生讲过、讲清楚了,他们应当知道的。当然是知道的,但是否愿意行动以及如何行动就是另一回事了。这种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巨大反差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人文素质是练就的,而不仅仅是说教。这就需要采取行动教学法,即结合具体情境,教给学生体现人文素质的具体方法。首先,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自觉营造人文氛围。比如对待学生的态度、对教学规则的遵守、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等。把人文素质蕴含在自身言行中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是最合适的情境教育。其次,人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和师生之间,可以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中。除了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可以开展专门的人文实习。跟其他院校结成人文实习联盟,共同举办一些人文活动,比如有关人文的辩论、参观和巡回讲座等。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一些室外教学,比如在本校进行一些有关人文的体验性活动,或去一些院校和企业参观拜访甚至学习工作。
高职院校的现状决定了人文教育的价值应该取向“人格本位”。而“人格本位”的人文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应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而不仅仅是教学环节。
[1]黄崇本.高职“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践[J].职教论坛,2007,( 11) .
[2]孟建伟.试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根源[J].教育研究,2004,( 1) .
[3]刘超良.儒家人文教育理念的现代意涵[J].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1999,( 11).
[4]张忠华.论现代道德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4,( 1) .
[5]安春元.对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 3).
[6]刘旭东,薛荣.人文精神: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1).
[7]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J].教育研究,1999,( 2) .
[8]洪小达,奇京.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13) .
G718.5
A
1673-0046(2012)1-0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