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态人物的塑造——解读远藤周作的《白种人》

2012-08-15林韶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病态病犬杰克

林韶南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福建 福清 350300)

远藤周作是战后日本文坛“第三新人”派的杰出代表。由于少年时代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从而确定了以“不断追求基督教的神与爱”作为他的创作风格,凭借《白种人》荣获了1955年的第33届日本最高文学奖——芥川奖,一举成名。随后又创作了《海和毒药》、《沉默》、《深深的河》等作品。论文仅针对远藤的早期作品《白种人》中对主人公的形象的塑造来探讨其病态人格形成的原因。

《白种人》故事发展时间处于二战期间,写的是一个法德混血儿在法国里昂市沦陷期间出卖自己的灵魂,承担翻译工作,为纳粹秘密警察效劳,参与对反法西斯人士的严刑拷问。纳粹抓来了从事抗德运动的法国神学院学生杰克,主人公为了获得他的朋友,即杰克的口供,不惜出卖杰克,利用杰克的追随者修女玛丽来要挟。对于一个受洗的教徒而言,自杀是对于教规的违背,要承受灵魂坠入地狱无法得到救赎的惩罚。但杰克生怕自己会为了拯救玛丽而情不自禁地把抗德组织供出来,迫于无奈,咬断舌根自尽,而主人公在精神上也陷入了崩溃。在小说中,主人公肉体和精神上的变态、阴暗的本质,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试图通过病态人物的塑造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及对个体造成的危害。

一、病态人物的刻画

文章透过主人公——一个卑微且猥亵的病态人物视角,描写他所处的晦暗潮湿的环境、混沌颓唐的人物形象。文中对主人公的父亲、小巷里出现的病犬、德国的秘密警察等形象的描述都显得毫无生机和活力,呈现了病态的特征。

例如,说到主人公的父亲时是这样描写的:他长得肉嘟嘟,矮个子,白胖胖的身体配上女人一样的小手,可能是因为泪腺发达,眼睛老往外流泪,很是浑浊。提到小巷里出现的病犬是这样描写:或是因为得了皮肤病,毛都掉光了,露出血红血红的肉身,不仅如此,病犬跟它已经死掉的主人一样一边走着,一边不断地咳嗽着。

此外,文章是这样描写德国的秘密警察:中尉把我叫来了,然后告诉那两个(秘密警察)我的名字。他们都不是德国人。在灰色的暮色中,看到其中是一张瘦削的脸,不停地流汗,只有眼睛泛着红光。这个叫做亚历山大的捷克斯洛伐克人将手插入口袋,用带着腔调的蹩脚的德语说:我有肺病。还有一个男的,叫安德烈,他就像白痴一样长久地凝视着我的脸。他的脸苍白得透明,也不打算握住我伸出的手,只是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盯着我看。亚历山大声音嘶哑,并嘲笑地问他到:怎么不打招呼呢?你们不都是法国人吗?然后,亚历山大故意咳嗽了一下,往地上吐了口痰。安德烈却又再次回到房间的角落里,靠着墙壁,一动也不动。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主人公的消沉情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否定和敌视。

其次,病态心理的描写占据了极大的篇幅。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如果说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那么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只要它们相互结合,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在此略举几处病态的心理描写片段:

“我”是天生的斜视,长相丑陋,甚至遭到自己父亲的嘲笑,“我是叫你看右边,看右边啊,”说完后故意深深地叹了口气,“哎,你一辈子都不会受到女孩子喜欢”。从那时开始,“我”不得不充分地认识到自己长得丑的事实,“我”憎恨残酷地告诉“我”这个事实的父亲。甚至是父亲发生车祸致死,“我”也不觉得有丝毫想哭或悲伤的感觉。自小父爱的缺失使他感受不到可以依赖和信任的情感,他的内心是孤独、寂寞的,这也是他敌视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父亲生活作风的放荡致使清教徒的母亲对“我”施以宗教禁欲式的教育,却导致了“我”的童年生活封闭、孤独,并产生了畸形的性心理。小说中对“我”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12岁时,养病在家的主人公从自家窗户目睹露出雪白大腿的女仆在小巷的角落里殴打病犬的情形,没有感受到丝毫的恐惧反而是体验到了性的愉悦,并且认为施虐“那是一个个体对于另一个体的真实的姿态”。

在成为纳粹的秘密警察,目睹反德分子被殴打的情形时,“我”是这样描写自己的心情:他们咬牙忍痛,因剧烈的疼痛而发出呻吟,此时,他们的脸也很美丽。在心理受到扭曲的主人公看来,经受拷打而无法忍痛的表情却给他带来一种享受施虐、享受报复社会所带来的快感。

二、病态人物的解析

远藤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所取的角度是从探索人的内心、本性出发。他的入教,使他深入了解宗教,从而由宗教这一独特的视点出发探索人类本性中的种种问题,探讨宗教中的“罪与罚”的关系。主人公是个“犹大”式的法德混血儿,在二战的特殊情境中身份尴尬,对背叛法国、背弃朋友怀有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他总是试图为自己的背叛行为寻找脱罪的理由,试图平息内心的罪恶感,却最终没有逃过内心的责罚。

“我”虽然是法国人但是成为纳粹秘密警察的一份子,之所以走上了摧残同胞的道路,其经历的成长背景、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自身的性格执拗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文章中,“我”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了反思,试图为自己找出罪恶的根源。他这样剖析到:“母亲禁止了一切作为孩子应该感受到的快乐及自由,将我幽禁在房间里度过了我的童年。从而形成了对女性的憎恶。在此还想申明一下,我的情况,我的施虐淫不符合任何冠冕堂皇的精神分析学的逻辑。我不仅仅是对女性产生施虐的本能,在后来才开始觉得自己是对所有的人,夸大点说,是要对所有的人类施加折磨。”在文中,“我”童年生活的封闭,缺少了与外界信息的有效沟通。而天生丑陋,没有受到同龄女生的关注,父亲的嘲笑更是留下了自卑的阴影,进而转化为对他人的一概仇视。他自小就没有感受到家庭、社会的温暖,因此,当杰克对他表示友善,试图用宗教之爱、朋友之爱感化他时,他却感到了恐慌,选择了逃离。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杰克,是作为主人公的对立面的正面形象。这是一个与主人公截然不同的“白种人”。虽然也是天生外表丑陋,但是由于他对宗教的虔诚信仰,与“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相信文化,不相信基督教,不相信人文主义之类的说法,它们根本起不了作用,不仅是纳粹,联合军也好,文明人也好,黄种人也好,人类都是一样,今天被虐杀的人明天也会变成虐杀别人、拷问别人的人。对“我”而言,“人是脆弱的存在,在自己肉体的痛苦前面,会背叛所有的人的友情、信义”。主人公的理想信念是虚无迷茫的,他的内心是孤独的,渴望爱而不得,为了保全自我可以不择手段牺牲他人,甚至背弃一直对他心存善意、试图感化他的杰克。对于杰克来说,他的“犹大”是谁,谁可能会要挟到他。这是主人公一直盘算的重点。相较于主人公的自私,杰克体现的是基督徒的宽容和博爱。为了不背叛自己的同志,也不想目睹玛丽受辱,宁可自己咬舌自尽。教徒自杀是对教规的违背,但却反映出信仰的力量。正是有了坚定的信仰,并为了守护信仰的神圣性,杰克才敢于做出这一勇敢的选择。

作为一名天主教的作家,远藤周作的大部分作品都与宗教信仰等因素联系在一起。这也正是作为宗教作家的远藤作品的特色。在这里,笔者也在探讨宗教对迷途者的精神引导作用。杰克对宗教的坚定信仰,对抗德组织的忠诚,体现了一个信仰者的坚韧意志。他的自我牺牲式的死亡结局也暗合了基督教中被犹大出卖的基督的形象,他的自我奉献式的抗争对主人公形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在杰克死后,“我”的精神世界也彻底坍塌,陷入了疯狂状态。

[1]于荣胜.日本现代文学选读(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君.从远藤周作的《黄种人》看东西方精神的差别与融合[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

[3]史军.试论远藤周作的《黄种人》[J].外语与翻译,2009,(4).

[4]文洁若.远藤周作和他的作品[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7,(3).

[5]沈维藩.远藤周作与他的宗教式写作[J].小说界,2000,(5).

猜你喜欢

病态病犬杰克
杰克和吉尔
浅谈犬软骨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浅谈犬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犬急性肾损伤的治疗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变成什么好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On Cultivation of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老年犬肝脏肿瘤并发子宫蓄脓的病例分析》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