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礼貌语的语用分析
2012-08-15吉翔
吉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71)
人的属性是社会的,这就决定了一个人不能脱离社会和集体而独立生存,他必须和周围的个体和群体进行交流和交际。为了保证交流和交际的成功,礼貌应运而生,它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润滑剂及人与人之间成功交际的基本条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虽然礼貌被认为是各社会阶级群体所共有的普遍现象,但由于礼貌无法独立存在,它必须根植于本阶级群体的文化之中。所以,文化不同,礼貌形式也就存在差异,作为规范语言形式的语用原则也就随之不同。英国著名语言学家Jenny Thomas在评论语用失误的严重性时指出:“语法错误可能使人不愉快,或影响交际,但至少在规则上,它们是一清二楚的,听话人会立即感觉到它的存在,而且一旦意识到说话人的语法较弱,对其是容忍的。然而,语用失误则不然,如果一个非本族语者说话流利,对方不会把其明显的不礼貌或不友好的行为归因为语言缺陷,而会认为是粗鲁和恶意的自然流露。语法错误可能显现出说话人还未掌握一定语言能力,语用错误可能反映出说话人的人格有毛病。”
一、礼貌的文化属性
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之间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言行方式和规范的总称。对于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礼貌;在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礼貌——一个人只要同别人交往,就不能不讲礼貌。正如《晏子春秋》所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文化通常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包括人们在长期的文化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感知、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审美观念、风俗习惯等。制度文化包括生活制度、社会制度、家庭制度等。
文化差异主要指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中、西文化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是由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的民族心理、思辨和推理模式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礼貌语言行为则是长期历史文化传统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并与该文化的其他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相去甚远,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前者被称为“我文化”、“个人价值至上文化”或“个人主义文化;后者被称为“我们文化”、“社会价值至上文化”或“集体主义文化”。英美文化注重个人取向,崇拜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奋斗,在同自然界做斗争中树立自己的形象,个人利益、个人自由、个性解放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文化注重群体取向和他人取向,看中“和谐关系”,所谓“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就不同的文化而言,礼貌的准则和内涵具有较大的差异和冲突,由文化决定的礼貌原则在理解和使用上也表现迥异。
二、中英礼貌原则的分析
1.英语言文化的礼貌原则
在Grice提出合作原则之后,1983年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ech根据英国文化的特点提出了一条重要的语用原则——礼貌原则,该原则包含六项准则:
(1)得体准则
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让别人得益。
(2)慷慨准则
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
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4)谦逊准则
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5)一致准则
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6)同情准则
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交际的双方总是尽量多给别人一些方便或是使对方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或受损,从而在交际中双方总是都得到了尊重,同时反过来也获得了对方对自己的好感。这样就形成了交际双方的一种非对称关系,即对于听话人越受益的语言对于说话人来讲是越受损的,即是不礼貌的,听话人越受益,说话人就相应越受损,从而礼貌的程度就越高,礼貌的等级就越高。说话人总是牺牲对自己的礼貌来换取对听话人的礼貌,就是努力使用恰当的语言来扩大自己的受损程度,以扩大听话者的受益程度。
2.汉语言文化的礼貌原则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式的礼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国学者顾曰国参照Leech,于1990和1992年提出和总结了与汉语言文化有关、中国特色的一套礼貌原则,共包含下列五项准则:
(1)贬己尊人准则
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和“谦”,指谓听者或与听者相关的事物时要“抬”和“尊”。
(2)称呼准则
指人们出自礼貌,在相互称呼时应按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
(3)文雅准则
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视为是懂礼貌、有教养。其基本内容是“选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少用直言”。
(4)求同准则
这与“脸”或“面子”有关。所谓“求同”,就是注意对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尊重对方的“面子”,力求使谈话和谐。
(5)德、言、行准则
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加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少说自己付出的代价。
这五个中国式的礼貌准则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其中贬己尊人或自卑尊人是中国式礼貌的核心部分,“夫礼者,屈己以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将Leech针对英语言文化提出的礼貌原则和顾曰国针对汉语言文化而总结出的礼貌原则进行比较,就不难看出英汉礼貌原则在语用和文化价值方面的差别还是明显的。这种不同社会对不同准则的侧重是不同社会间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之差异造成的。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东方文化首先关注礼貌原则,当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发生冲突时,人们首先考虑的是礼貌原则,如何尽量不损害对方的面子。有时为了交际的继续或避免交际中的冲突,人们甚至不惜说假话,所以,在西方人眼中有时觉得东方人很虚伪,而在西方文化里,人们总是首先考虑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有时放在第二位。
三、中西语言中的礼貌用语
1.称呼礼貌用语
在日常交际中,中国人比较注重礼节,一般先称呼后交流。中国人“贬己尊人”的礼貌准则在称呼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根据对方的身份及其与自己的关系亲疏以及场合的不同,使用不同的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其称呼注重敬意。但是在西方,人们追求平等、亲近的人际关系,不管是在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喜欢用名字称呼别人。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可用名字称呼,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可以这样称呼,一点儿也没有不尊重的意思,甚至子女对自己的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用名字称呼,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如学生对老师、雇员对上司,老师和上司并不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或太随便,相反认为自己待人友好、容易亲近。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而西方人崇尚对等式的称呼方式。如常称自己为“鄙人”“小弟”“卑职”等来表示自谦,而为了抬高对方常称“您”“您老”“先生”等;又如,汉语中用职务来称呼,突出对方的权势,从而达到尊敬和礼貌的目的,而英语中更习惯于采用反映专业水平的词语来称呼,避免称呼语带有“权势”倾向。汉语中往往称呼“姓+校长”或“姓+主任”,而英语中则称呼“Prof+姓”或“Dr+姓”。
2.请求礼貌用语
跟英美人不同,中国人实施请求语句时有时过于直接(如长对幼、上对下),有时又过于间接(尤其当地位低者对地位高者请求)。
很多中国人在说英语时听起来没有礼貌,并不是我们本身没礼貌,而是我们还没有习惯英语的礼貌表达方式。比如,中国人在餐厅或咖啡厅时会说:“我想要一个汉堡包”或者“我想要一杯咖啡”。但是,如果直接把这些话翻译成英语“I want to have a hamburger.”或“I want tohave a coffee.”外国人会觉得这样说话很没有礼貌,当然他们也不会直接告诉你。而在西方国家,外国人们一般会说:“Could I have a hamburger,please?”或“Can I have a coffee,please?”再比如,中国人在拒绝别人邀请的午宴或晚宴时会说:“抱歉,我不能去,我还有别的安排。”翻译成英文就是“Sorry,I can't.I have another appointment.”如果这样说,那别人第二次也许不会再邀请你了。外国人们一般会这样说:“That is a good idea!I would like to join in but I have another appointment today.”又如,一位中国警察(A)由于母亲生病,需要亲自把母亲送到医院,当他向他的上司(一位英国长官B)请假时说道:
A:Sir?
B:Yes,what is it?
A:Mymother is not verywell,sir.
B:So?
A:She has togointohospital,sir.
B:Well,get on with it.What doyou want?
A:On Thursday,sir.
B:Bloodyhell,man.What doyou want?
A:Nothing,sir.
这是很典型的中国文化的请求行为:说话人在请求,尽力陈述原因,为其请求建立一个情景框架,使其请求听起来合理,并使对方有个思想准备,而这种“婉转”与“暗示”却让外国人迷惑不解。
3.恭维礼貌用语
中国人和英国人在恭维语和自谦语的用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在受到恭维和赞扬时多采用一致准则,很少加以否定,以免显露出与恭维者不一致,令对方难堪。而汉文化以谦虚为美德,受恭维者习惯用“哪里,哪里”、“您过奖了,我还差得远呢。”等说法来拒绝或贬低恭维语的语义内容,通过遵循“贬己尊人”的准则来体现礼貌。
王明邀请了外国朋友Lisa到她家做客,然而他们的谈话从一见面起就很不顺利:
Wang:Hi,Lisa,welcome!Come in,come in!
Lisa:Thank you for your invitation.It's a lovely room and verywarmin here..
Wang:My room is very small and untidy,please sit down and have a cup oftea.
You must be tired after the longwalk here.
听完此话,Lisa肯定感到非常吃惊和奇怪。因为根据英语文化,赞扬的话应该被接受并表示感谢和认可。所以当别人称赞你厨艺精湛时,你应该说“Thank you!”别人夸你工作踏实,你应该说“Thank you verymuch!”别人夸奖你的演讲精彩,你也要说“I'm glad you enjoyed it!”
4.致谢礼貌用语
“Thank you”在英语中使用的频率和范围高于和大于汉语中的“谢谢”。比如在中国,妻子为丈夫端茶,丈夫很少习惯地说声“谢谢”;而在西方国家,家庭成员互相道谢则是司空见惯的事。英美人认为,中国人在礼貌方面有时不太注意,如送上菜来、递过信来、拿上报来视为当然,很少道谢,熟人间更少。而Thank you这句话,英美人一天要说上千百遍,例如:
(1)“Have a good flight?”“Not at all bad,thank you.”
(2)“And your name,sir?”“Here.”“Thank you,we'll see you tomorrowat 8,then.”
礼貌原则作为制约人们日常交际的语言制约规则,客观上为人们顺利交际提供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规则平台。在承认礼貌原则普遍性的同时,要认识到它的相对性。在探讨礼貌用语时,我们必须考虑礼貌的文化特性,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从跨文化的角度去考虑礼貌及礼貌原则。
[1]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18-21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研出版社,1997:282.
[3]高志怀.请求语的语用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7.
[4]谢丹.中西礼貌差异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