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欣赏与研究

2012-08-15杨忠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兰花花钢琴曲陕北

杨忠国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淮阴 223001)

民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各民族文化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这就决定了我国民歌体裁的多样化和形式的丰富性。我国民歌的音乐形式大多短小精干,曲调灵活生动,根据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也就独具特色,善于变化,形成了一种新的钢琴表现形式。在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与演变之后,我国的钢琴作品逐步走向繁荣,呈现出创作风格的多元化特点,具有民族风格的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由于地域文化的特点,也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发展趋势,并且逐渐占据了我国钢琴音乐的重要位置。论文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民歌改编钢琴作品欣赏和研究,对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音乐价值和意义会有更高的理解和体会。

一、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

(一)通过原民歌体裁把握作品风格特点

我国的民歌体裁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等,号子具有坚实、粗犷、豪放的特点。这种民歌大多体现出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战胜艰难的气魄;山歌通常会给人以优美、悠扬的感觉,山歌的曲调高亢嘹亮、声音自由,山歌注重对情感的抒发;而小调则明快、轻松,内容短小,是人们对日常生活感悟与体会的真切写照,给人以健康、明朗的感觉。

(二)依据原民歌风格把握改编钢琴作品的风格

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宽广,地理和人文环境各具特色,这也决定了我国民歌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和民族色彩,而由不同民歌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也就相应带有一定的地区色彩和民族风格。比如由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便具有明显的陕北风格,因为陕北地区大多为高原地带,受气候和土地条件等因素影响,难免使人产生一种悲怆和凄凉之情。这种情感体现在民歌中,就会留给人们深刻的地域色彩。在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时,作者应该透彻地了解到每首民歌的不同风格,然后根据不同的民歌风格特点进行改编创作。

(三)结合原民歌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风格

民歌是人们精神文明的结晶,每一首民歌背后都会有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而每一段故事带给人们的都是一份真挚情感。比如民歌《兰花花》就讲述了一段另人激愤的故事,中间流露出对兰花花的怜惜之情,所以在对《兰花花》进行改编时,必须先了解其故事背景,静静地体验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变化,那么改编后的钢琴作品才能更加生动、更加感人。

二、陕北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欣赏

(一)陕北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

陕北民歌是一种流传较广的具有陕北黄土高原独特气质的民歌,可以说是陕北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陕北民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朴实的风格。其节奏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比较宽广,旋律起伏较大。采用陕北民歌为主题素材进行改编的钢琴曲也具有这一特征。因为陕北民歌的音乐风格最为人们所熟悉,所以改编而成的钢琴曲也能够广泛地流传,而且在教学中也会常常用到,比如常被演奏的《兰花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南泥湾》等民歌。由我国著名音乐家王建中改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以及由著名作曲家汪立三改编的钢琴曲《兰花花》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经常会用到。通过对此类陕北民歌改编钢琴曲的欣赏,能够使我们深切地感觉到陕北文化以及陕北地区的民族特色,使那种浓郁的陕北风情呼之欲出。

(二)对陕北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欣赏体会

对王建中改编的钢琴曲欣赏时,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其强大的模仿能力和特点。比如在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在引子部分,就运用了多种装饰音来模仿民歌中笛子的颤音、打音、滑音等音色效果。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听到极其悠扬、舒展的音色,也可以体会到那种高亢而明亮的信天游曲风,使听者的内心呈现出黄土高原那种广阔无际、宽厚辽远的地域特征,快速地将听者带入到音乐的情境中去,这也为钢琴作品的开篇做好了铺垫。在引子部分,开始的二分音符以中弱的力度弹奏出来,接着左右手再连奏出三十二分音符的琶音,节奏由慢逐步变快,到第五小节四分音符时,速度又开始变慢。紧接着又出现一段长颤音,然后是富有弹性的高八度F音。听者会被乐曲不知不觉地带入到信天游那种嘹亮而高亢的曲调当中。而在欣赏汪立三先生改编的钢琴曲《兰花花》时,其单调和节奏又展现出了陕北民歌那种特有的唱腔风格。《兰花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陕北信天游民歌,其曲调高亢而悠远,粗犷中又不乏柔美,节奏平缓而自由,充满了地域特点。由汪立三先生改编而成的钢琴曲,其三部曲式结构形式的自由变奏风格,能够强烈吸引听者的注意力。在第一部分的1至8小节中,钢琴在次高音区域逐渐地弹奏出信天游的调式,使听众生动地联想到了兰花花那种清纯与甜美的形象。紧接着,这种信天游的唱腔又出现在第一变奏的右手和第二变秦的低声部左手上,使唱腔的模仿更加生动。加上在信天游的演绎过程中,不受曲调限制,不同的演奏者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演绎风情,从而使其节奏变化自由、可快可慢,将信天游的唱腔特点完美地呈现出来。

三、山东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欣赏

(一)山东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

山东民歌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音乐,也是齐鲁大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真实反映。山东地区有很多经典的民歌广为流传,成为民歌独有的魅力所在。厚重的齐鲁文化使得山东的民歌更具有北方音乐的特征。比如由沂蒙小调改编而成的钢琴曲《变奏曲》,就是根据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主题音调改编而成的抒情钢琴曲。它是我国第一部成功的无标题音乐作品,同时也是新中国初期对西方音乐创作的经典之作。而这一阶段也是中国钢琴音乐的繁盛时期,很多的钢琴作品都采用了一些西方创作手法,这一时期的作品不但具备了西方乐派的特征,也充分展现了山东地区的文化风格特色。而西方乐器与民间音乐的完美融合,对我国音乐事业也是一种推动和促进。

(二)山东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欣赏体会

山东民歌改编钢琴作品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崔世光的《山东风俗组曲》。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主要包括了六个小曲,由乡土小调、对花、南飞雁、诙谐曲、细雨以及花鼓组成。在此类钢琴作品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民间小调与西洋乐器的巧妙融合,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山东风俗组曲》具有西方钢琴作品的三部性结构特征,其中又贯穿着我国传统民歌的自由结构体系。这六首钢琴曲对三部性结构使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三部性结构再现结构,比如,其中《乡土小调》的第三部就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某些调试。在整个欣赏过程中,听者会不自主地联想到山东民间那种淳朴、浓郁的乡间特色,作品中充满了乡土气息,那种鸟语花香、人民忙碌的场景仿佛近在眼前。另一种就是不再现三部性结构,比如《对花》就属于这种结构形式,但三部的调试布局却比较特别。通过对《对花》的欣赏,我们不但能够听出原有的音乐风格,还能重新地体会到一种明快、欢乐的音乐情绪,使人内心充满激动、兴奋的小情绪。在对刘庄的《变奏曲》欣赏时,其中各种织体的相互交融,使钢琴的技巧灵活性得到体现。第一组的开头,主题清新自然、曲调悠扬,将沂蒙山的自然景色生动地展现出来。作品中每一变奏都各具特色、别具一格,但又相互呼应、紧密结合,对其欣赏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音乐、感触自然的美好过程。

四、新疆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欣赏

(一)新疆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

新疆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也是著名的歌舞繁盛之乡。新疆地域辽阔,到处都飘扬着美妙的音乐,新疆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特征和音乐特质。由郭志鸿改编新疆民歌体裁的钢琴作品《新疆舞曲》、《伊犁民歌二首》等,都具有典型的新疆民族风格。《新疆舞曲》是郭志鸿在1958年的作品,它以哈萨克族的民歌《加尔加尔》为创作原型,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了巴托克的《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并在音乐调式、句法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编排,进而形成了一部广受欢迎的钢琴作品。

(二)新疆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欣赏体会

《新疆舞曲》是复三部结构形式,按照西方的大小调体系创作而成,但在创作手法上仍然运用了我国一些民族音乐的风格。《新疆舞曲》主题的每一次陈述,都进行了精心的修饰和变化。在第二部分的两个乐段,也是按照主题进行展开,这就有了一种变奏曲的特质。在第一部的三个乐段当中,每一次右手的旋律变化都能够体现在音区和调式上,但整个音型却没有变化,其中伴奏织体的灵活变化,会让人产生特别新鲜的感觉。在第11~18小节中,其弱拍上加重音的和弦,也充分体现出了新疆民歌所特有的形式。第二部分,虽然在速度和力度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但是旋律与曲调仍然保持着主题的风格。那种由远及近的听觉体会,就如同曼妙的舞步声,款款而致。到了第三部分急板的运用,仿佛舞者的舞步正在欢快地提速,大有一气呵成的气势。而有力的终止和弦,将舞曲终结在了热烈和雄壮的音响当中。欣赏这部钢琴曲时,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想尽情跳舞的热情,这也恰是新疆民歌的特点所在。

在民歌改编钢琴作品中,对于原民歌的了解非常重要。无论是对原民歌的述事背景、情感特征,还是对原民歌的体裁、风格等,都应该进行深入的了解,这不但会加深对作者的情感体会,也会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情感发挥更加极致。

[1]莫莉.汉族民歌改编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风格初探[J].文学界 ,2010,(4):253-254.

[2]石莹.浅析由山东民歌改编钢琴曲的创作特色[J].大舞台,2011,(4):80-81.

[3]邹丽.陕北民歌改编的钢琴曲的演奏特色[J].大舞台.2010,(4):32-33.

猜你喜欢

兰花花钢琴曲陕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夜的钢琴曲(六)
党建地图·陕北
三年只为这《兰花花》——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兰花花》观后
浅析《兰花花叙事曲》特色揉弦的运用
杨俊富的诗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钢琴曲《百鸟朝凤》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