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武术教育文化传播功能的定位

2012-08-15何灵芝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武术定位体育

何灵芝

(重庆市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400065)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有着特有的文化基础和民族特点,虽然目前我国的武术教育属于学校体育教育的范畴,但是在人们观念不断转变的条件下,人们对武术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武术在我国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功能越来越明显,并慢慢地成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当武术开始走向课堂的时候,是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进步。在2004年的时候,我国教育部要求各地区的中小学要突出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基本地位。高校设置和开展的专业武术院系、训练队等,也呈上升的趋势。

但是在武术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武术文化传播能否依靠学校来完成这一目标,仍然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一直以来,武术在走进体育课堂之后,都是以体育项目的形式存在和开展的,武术的文化价值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和归纳。我们在进行武术研究的时候,同对待西方体育项目相同,往往从西方体育价值的领域进行武术价值的认识,而缺乏对武术这一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这就导致了武术虽然已经走进了校园,作为一个极富职业特点的运动文化形式,需要我们准确地进行武术教育的文化的国际化和认识的把握。

一、正确武术教育的定位是人文学科教育实践活动

武术是一种兼备文化、艺术、体育性质的载体,武术教育作为武术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需要合适的定位,以更好地帮助其寻求文化传播的着力点。体育属性的武术与文化属性的武术,其定位是不同的。当武术被看成是一个运动项目的时候,武术教育就划归到体育教育的范围。武术定位成一种文化活动时,从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历史、哲学内涵上看,更应该看作是一种人文学科的教育。

人文文化是一种关于主观范畴的,是通过对自己、对生活内向地认识的过程。所以,人文知识是多元化的;人文思维可能并不具备完善的系统逻辑,但是,一般情况下人文思维是形象的、灵感的、知觉的;人文文化虽然没有自然文化那样实证,因为其更多是通过体验来感受的。人文文化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实践活动,武术文化的教育要符合人文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我们将武术划分成为人文学科,学校武术教育的内容就要重视行为的文化品位。在进行武术教育的时候,使这种活动成为品读文化经典的行为,而不是只停留在娱乐、健身等简单的体育层面。我国大众化的武术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小学武术教学来实现的,这种传播形式既具有文化传播属性,也具有体育教学属性。武术的传播与教育比单纯的体育项目要高,但也不是非常高深的学问,而是一种集历史文化、身体艺术、体育等多元化的教育行为。

二、正确认识武术教育的价值意义

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武术教育的功能定位在艺术审美与文化传承这一层次上。这时的武术指的是武术文化和武术传统,而不是体育范畴的竞技武术教育。竞技武术作为体育范畴中项目的重要组成,其项目的本质是名称的定位。文化的差异性,是武术魅力的所在。例如在我国改革大学里面留学的外国学生,到中国高等体育院校以认识和学习武术为主,这就是由于武术其独特的民族性与历史文化性特征产生的吸引力。所以,武术文化传承与艺术审美的教育价值的定位,要求学校武术在课程设置上要保证武术文化传承的实现条件,通过成熟的武术项目传播体系来进行传播。

民国时期武术被称作是国学,武术成为学校教育内容之后,可以提升到国学的层次。我国的武术教育同最近兴起的国学教育有着基本的一致性。国学运动在中国的兴起,是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回归传统的实践。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当前的国学教育与五四运动之前的国学是完全不同的,它们只是文化经典,是最单纯、最丰富的文化艺术教育和审美功能。武术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起的作用首先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其次是民族文化知识的积累与学习。武术文化形式的武术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播、艺术审美的发扬和创新,对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和精神认识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武术教育功能定位的研究

针对我国的武术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普及性的武术教育,我们要将其定位在道德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层次。武德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内容,表现在武术中有爱国主义、尊师思想等优良的传统。武术文化系统里面的武德主要受到思想家孔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孔子的思想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古人讲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怎样做人。学武要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使武德教育成为进入武林的基石。武术道德教育的意义还在于培养社会的道德楷模。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拥有立本的精神、思想与道德的英雄,这是这个民族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在教育不能传承武术的动作文化时候,其蕴含的深厚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武术教育主要采用大众教育的方式,否则很难实现文化教育的功能。现在,我国正处在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很多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已处在逐渐消失的状态。此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国思想文化的不断渗入,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孩子越来越关注外来文化,比如他们喜欢吃肯德基等快餐,喜欢韩国与日本的动漫片。但是,他们在热衷于外国文化的同时,却忽略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形成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价值体系。和谐社会这个社会理想,符合我国的发展趋势,只有人们之间友好和谐的相处,才能真正地实现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打下必要的基础。20世纪,世界上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贫困、战争、生态等问题。在21世纪,世界上的国家领袖应该努力解决以上问题,为人们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美好的社会。武术教育所追求的和谐目标,可以为建立和谐的社会创造条件。

武德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心灵教育。心灵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虽然它是民族发展与不断进步的前提,但是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费孝通指出,民族之间文化的不同,会影响人们生活过程中的和谐性。为了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必须对人们进行文化教育。和谐的社会需要人们具有共同的价值体系,并且需要人们共同遵守这些价值体系,维护共同的道德观念。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有利于他们形成共同的价值体系。

四、武术教育文化传播的载体与动力

武术教育要依靠国家的支持和倡导来发展。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开始了新的发展,加快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针对不同地区历史文化的属性和特点,国家文化部等制定了挖掘与开发文化资源的政策。武术在我国有着很丰富的内容和悠久的历史,我国武术种类繁多、门派多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进行武术文化属性的定位,做好武术文化的发掘,是做好武术传播的重要基础。例如,很多地方政府每年对各级体育教师进行武术教学等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除了武术动作的教学外,还有武术文化的渊源等。通过这样的培训,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条件下,有利于我国民族精神的弘扬,提高学生的身体和文化修养。

鉴于武术教育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使得其与体育教育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武术教育作为必须了解和学习的内容,需要国家制定学习的规程。武术教师等也要从文化自觉性出发,对我国的武术教育带有特有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提高武术教育文化传播功能的最大化。

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武术教育来实现的,这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形式,良好的武术教育对促进中国武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的武术教育仍然是定位在体育的基础上。对武术教育文化定位的缺失成为影响中国武术发展的原因之一。从人文文化角度来看,武术教育的学科定位成人文科学,武术的教育价值的定位在艺术审美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上。只有科学的武术教育文化传播功能的定位,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国武术教育在促进武术发展中的作用。

[1]陈琳,王智慧,陈盈.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及思想的演进与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05).

[2]袁金宝,王静,李阳,林佑其,杨伟,串凯.当代中国武术教育模式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06).

[3]王耀文,王云杰.武术段位制内容纳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04).

[4]颜辉萍,颜洪波.武术教育:实现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J].搏击.(武术科学),2008,(11).

猜你喜欢

武术定位体育
定位的奥秘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