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金秀茶山瑶度戒仪式调查及其意义初探

2012-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师公茶山瑶族

赵 琳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

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全国第一个瑶族自治县,该县共有五个瑶族支系,茶山瑶作为其中的一个支系,其人口主要集中在金秀自治县的金秀村。道教是瑶族中主要的宗教信仰,而度戒仪式是金秀五个瑶族支系举行的一种传授法术的宗教仪式,该仪式既保持了汉族道教的一些传统和宗教习惯,同时又有瑶族自身文化的体现。笔者的调研主要是茶山瑶度戒的相关内容,通过调查一方面可以了解瑶族的宗教层面的文化,另一方面调查该活动本身在生活中所具有的作用。希望该调查结果对于丰富茶山瑶文化以及宗教层面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度戒仪式概述

度戒仪式在瑶族文化中是一件非常庄重、严肃的事情,笔者在一些介绍瑶族文化的书中发现,很多学者将成人礼与度戒仪式等同起来。通过笔者这次实地调研、访谈发现,在瑶族支系中只有某些支系有成人礼一说,它和度戒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仅就茶山瑶来讲,他们没有成人礼仪式而只有度戒这种活动。度戒仪式的举行有基本的内容,有一些固定的过程,同时也有很多特殊的注意事项,金秀五个支系的度戒活动虽然各有他们的特点,但是基本内容是一样的,先将其叙述如下:

(一)度戒的基本内容

度戒仪式一般在农历的十一、十二月举行,分为度道,即今后成为道公和度师也称师公两种。基本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授法术,二是传授文化,三是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道公和师公的主要区别在于:道公以超度亡灵为主,在度戒中属于文官,主神为“三清”(即玉清正元始天尊、上清真正灵宝天尊、太清仙正道德天尊);师公以驱鬼辟邪为主,属于武官,在度戒活动中主要是以舞驱邪,主神为“三元”(即上元唐将军、中元葛江军、下元周将军)。其实,道公和师公的活动只有茶山瑶有区别,其他很多瑶族支系中都是可以通用的。

茶山瑶举行度戒仪式必须有度师一个,祖师一人,引进一人,地师一人,由于道教中又分为不同的派别,例如正一教、全真教等,因此引进和地师必须是同一派别的。

度戒仪式中的受戒者一般是十六七岁的男子,但是通过笔者的这次调查发现,现在金秀茶山瑶受戒者的年龄普遍较大,一般都是二三十岁,而且参加度戒的人员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在以前的瑶族生活中,学校教育欠发达,道公或者师公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威望。但是现在,学校教育的发展、科技水平和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使得很多家长认识到应该送孩子去学校读书。除此之外,度戒仪式过程的复杂、时间较长和现在的社会上对于宗教活动的看法也使得现在很多人望而却步。

目前,金秀茶山瑶参加度戒仪式的受戒者主要是没有工作或者是不想干其他工作,因此选择成为道公或者是师公。由此可见,度戒活动已经由原来的一种神圣的宗教仪式逐渐演变为一种谋生的工具并逐渐没落。

(二)度戒的基本过程

度戒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吃良、吃符以及良度,整个过程最初是49天,现在由于工作和时间的问题改为21天,其中吃良由原来的23、24天改为10天,吃符10天,最后的良度为1天。具体过程如下:

1.吃良阶段

吃良意味着度戒活动的开始,在此之前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和选择度戒日期的过程。度戒的师父选定吉日,以红纸写上受戒者的姓名、年庚,公之于众,经过一段时间(大概是半年左右)的准备(主要是酒肉等物品的准备),在吉日开始度戒。度戒开始时先击鼓三次,告诉众人,在击鼓三次向主神敬香。度戒的祭品包括小猪两头、公鸡一只、项鸡(即没生过蛋的母鸡)1只,除此之外,还有鸡蛋、酒、茶、水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度戒的装坛很严肃也很壮观,如用红、黄、绿、银、金五色彩纸挂在厅屋各个地方,同时祭坛中还要挂上各种神像。

该阶段受戒者主要是学习道经(即“存想”),受戒者必须认真听取度师的教诲,度师用一根新筷子教受戒者认读经书,一开始是一字一字地教,接着是两个字两个字地教,最后是七个字七个字地教。度师公主要是学习《地官》、《功曹》、《度戒意者》等经书。度道公主要是学《道藏》、《道准》等经书。受戒者对于经书的内容必须念熟、背熟,由于很多经文是以汉字记录,加上度戒活动时间较长,所以受戒者在学习经文的同时也认识了汉文。

2.吃符阶段

度戒的第二个仪式为吃符(即喝符水),在这一阶段,要经过安神龛、香炉、取法名以及吃符四个具体的步骤。度戒过程中的法老(即度戒活动中的服务人员)打着火把带领受戒者到两条河或者溪的交界地取水,认为这些净水是海龙王、官六神和大圣的口涎,取水时向水中投四枚硬币,同时要存想打水咒(度戒活动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应的咒语)。水提回家后在桌上摆上一只煮熟的鸡,有度师将宝水倒入一个瓷碗中,再将一些木炭、石灰、红豆放入碗中,焚烧聪明、通晓、通川、通知、智能五藏等五张符,将五张符的灰烬放入碗中。然后用山上采来的细竹管做成吸管,由度师将符水吸上来后交给受戒者吸。吸到符之后改用三根葱来吸符水,度师用三根葱管将符水吸上来之后吹到受戒者口中,受戒者必须一口饮下,此时度师念道“灵葱三个,灵符五道,拨皈受戒身中”,然后由度师授予受戒者法衣、法帽、法器,并给受戒者起法名,受戒者经过这些东西以后,就可以参与超度亡魂和社会上的各种法事。

3.良度阶段

该阶段是度戒活动的最后一天,主要是由度师带领受戒者游坛,在祭坛前绕五圈,表示带领受戒者游历天上的各个神界。然后,度师教受戒者跳道教舞蹈,唱道教歌曲,一直到倒坛,至此度戒算是圆满结束。除此之外,在度戒的最后一天,主人要款待参加度戒活动的人员,包括道公、师公以及法老等,因此这一阶段又叫“吃肉盆”。在吃肉盆之前,地师要先念咒,以此来供养祖先,接着点酒三下,掐肉三下洒在地上,以示敬师父。

(三)度戒活动的禁忌

度戒活动作为瑶族的一项盛大的宗教活动,因其严肃而神圣的特性,使得在为期49天的度戒仪式中有很多的特殊规定。概括来讲,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度戒开始前,准备的一只母鸡必须是项鸡,即还没有下过蛋的母鸡,用此来供养祖先。在供养祖先的时候,不能用狗、牛、羊。另外,在受戒的49天之内,受戒者必须净身,不能与女人同房,不能吃荤,不能外出,不能参加丧事。

第二,参加受戒的度师与受戒者的生辰八字必须吻合,而且度师的老婆必须在世。在受戒期间,师母给予受戒者一个新手帕坐于屁股下,以此来隔除一些不好的味道。

第三,受戒者在受戒期间必须要单独吃饭,所吃的青菜必须是种在房顶的且没有施过肥料的干净的青菜。

第四,受戒者在受戒的49天内必须要打伞,而且该伞必须是新伞,同时由师父施过咒语。

第五,在吃良阶段,师父教徒弟学经时必须用一根新筷子按规定字数教读;在吃符阶段,所用的葱管必须是由自己所种的,同时种植该葱时只能用清水进行养殖。

除此之外,茶山瑶的度戒仪式中也许还有其他的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这里仅仅是笔者在此次调研活动中所了解到的。

二、度戒仪式的意义

度戒仪式作为瑶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其日常生活或者是身体健康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一直保留都现在。虽然度戒仪式的时间或者某些程序有所简化,但是度戒仪式在茶山瑶乃至整个瑶族文化和瑶民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根据笔者了解,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授宗教内容,弘扬民族文化

瑶族的宗教信仰除了最初的原始宗教以外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整个瑶族最主要的宗教信仰是道教。度戒仪式是传授道教知识,并且使受戒者今后从事道教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的度戒过程中,无论是吃良阶段的学经还是吃符阶段的喝符水乃至良度阶段的学习道教舞蹈和歌曲,无一不是道教知识的传授。与此同时,在度戒的过程中,不仅仅有着汉族道教知识的传播,也有着瑶族本民族文化的渗透。比方说,准备阶段祭坛和屋厅的安排,良度阶段的吃肉盆以及度戒过程中的供养禁忌,民族服饰以及民族语言等,这些都是瑶族文化的活生生的体现。

(二)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正如上所讲,在整个的度戒过程中,受戒者有一大部分的时间要学习经文,而这些经文大多数是由汉字记录,以瑶族、粤语或者是瑶语、壮语混杂音读,加之受戒时间和学经时间较长,受戒者在学习经文的同时也学习了汉语。随着受戒者的逐渐增多,瑶族中会说汉语或者会听、会写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深居大山的瑶民们来讲,无疑增加了与外界或与其他民族交流的机会,同时对于增加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民族交流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进行道德教育,促进民族和谐

在这次的调研,笔者访问到一位苏姓老人,他是一位从事多年法事活动的道公,在问道度戒活动的存在价值时,苏老人说道:“道德二字很重要,何为道德,道德即学道行德”。苏老人的这句话给予笔者很深的印象,同时也使笔者产生很多感触。度戒活动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学经,也不只是一种宗教活动,它更多的是在进行度戒的过程中向受戒者教授做人、处世的道理。例如,在度戒开始前要供养祖先,在吃符阶段要安神龛和供养香炉,在良度阶段吃肉盆前也要先念咒供养祖先等等,这些看似是小细节,但却是瑶民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很重要的途径。

另外,在进行度戒的时候,受戒者整个家族的亲朋好友乃至是整个村的人都会来观看帮忙,同时参加最后的“吃肉盆”,这个过程也成为了亲朋好友以及邻里之间联络感情、沟通交流的一个渠道。

三、小结

综上所述,瑶族的度戒活动由多种文化的积淀凝聚而成,不仅仅有着汉族的道教文化,同时也流淌着瑶族文化的血脉。由于这一复合而成的特征,才使得度戒活动一直流传至今,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瑶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丰富、扩展。度戒仪式对于瑶民的宗教信仰、瑶族的民族文化素质以及瑶族的道德水平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同时,度戒仪式的传承和发扬,对于弘扬瑶族文化、加强民族之间的了解、促进民族团结具有推动作用。

[1]金秀大瑶山瑶族史编纂文员会.金秀大瑶山瑶族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

[2]金秀瑶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师公茶山瑶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仫佬族师公调音乐的现状及传承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石头记
快乐茶山行
茶山谣
非遗语境下南宁平话师公戏传承问题考辨
万亩茶山 十里飘香
壮族非遗“武鸣师公舞”的活态传承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