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的社会化意义

2012-08-15贺雨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成人礼社会化礼仪

贺雨生

(中共焦作市委党校,河南 焦作 454001)

礼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行为规范,这里侧重指流传下来的外在礼仪形式。礼作为社会活动仪式,对个体对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主要论述礼对于个体成长的社会化意义。

一、礼及礼仪的的社会意义

人们要思维和行为,而思维行为不是表现为这种途径和方式,就是表现为那种途径和方式。换言之,人的思维行为必然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一定的方式承载着思维行为,思维行为通过一定的方式得到体现,这不是有没有意识及如何意识的问题。思维行为与其方式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一定方式,也就没有一定的思维行为,思维行为发生着,就是自觉不自觉地以一定方式地发生着。古代的礼实际就是自原始社会以来形成的外在性、习得性思维行为方式,它对人的思维行为具有定型化、规范化的作用和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说,礼就是当时合社会的定型化思维行为。

习于礼,对人的成长来说,就是不断加强的社会化过程本身,人在礼里,自觉不自觉地生发社会化的意识和行为。礼作为笼罩社会生活的无所不在的东西,构成对人外在的然而却显得自然而然的规制引导过程,因为人就生活在其中,人的意识和行为一般难以突破其生活环境和习得的社会经验之外。人的身心浸淫在礼的氛围中,内心根本无法拒斥礼,内在发生社会化,并因为习惯,获得一种惯性力量。礼的打破和超越并非人可以脱离一定的思维行为方式而生活,而是原有的礼与社会其他要素、礼内部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因为在一般的意义上讲,社会必然是以某种方式存在的社会,社会总是以一定方式存在着的,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人的生存就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组织和表现形式,人就是以某种方式生存着的社会动物。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总是以礼或相当于礼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礼或相当于礼的东西既构成社会组织的环节,又构成社会及其个体存在状态和发展程度的表现和反映。在现代社会,礼仪对于个人成长进步和成功,对于弘扬礼仪传统,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国际化交往和竞争都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

二、成人礼的社会化意义

礼,既是社会活动的形式,又是一系列社会化过程和环节的标志和表现。成人礼作为人之为独立的人进入社会的标志,是人生成长的重要分界。成人礼这种仪式活动表明,他今后要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参与社会活动。对这个人来说,他应独立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承担自己应承担的义务,以自己的行为承受社会评价和处分;对社会来说,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对待,根据他自己的行为为判断并相应地对待他,即社会要求这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承担责任。一个人的社会认可在于按社会公认的准则行事,古代就是以仁义为主导的、以礼为载体的规范形式。

成人礼,使人意识到该独立思考和行事了。通过这样的礼仪活动,加强一个人的独立的社会化意识。礼仪潜移默化地对参与的人产生引导、教育等影响,发挥由外而内地塑造人、完成人的社会化过程。人处在一连串的社会化仪式活动之中,耳濡目染,自觉不自觉地形成适应社会的社会化的人。一个人在幼年期,处于他人成人礼的社会化过程和氛围中,他心里就会朦胧社会化的影子,当他意识到他自身的存在时,也意识到自己在长大。幼儿的“过家家”等模仿行为,实际就是不自觉地社会化的萌芽和开始,也意味着儿童的成长。成人礼会使他有意无意地产生成人的希望,这实际构成内在社会化的动力。

既然如此,我们抛弃礼的过时的、陈旧的、腐朽的内容及形式,但作为方式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则应借鉴和吸收。既然社会是必然以某种稳定的方式运行的社会,那么,人需要适应社会的运行而思维行为,即需要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这就要求人在成长过程中要完成社会化的过程。社会的存在方式必然作用于人的成长过程,以实现社会化,所以,借鉴礼的形式意义,有意识、有目的地采取一系列引导促进人的社会化的礼仪形式,是必要的、有益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有了一定礼仪形式,可以形成人的社会化的深刻记忆,从而对人发挥有鲜明特征的形式化的影响作用。缺乏一定的礼仪形式,不利于人独立人格特征的形成,因为缺乏一定形式,人的成长就缺乏具有标志性的显性印记,难以对人发生加强社会化意义的作用和影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方面看,人的社会化实际是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并适应社会运行的过程,这一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社会生活中持续地发生着,一系列的事件和活动构成人连续社会化的内容,这些事件和活动之所以构成人社会化的内容,就在于对人的心理、行为、品格的塑造发挥持续的作用,而特定的礼仪形式无疑成为具有显著记忆特征的事件和活动,构成人在不同成长阶段上的鲜明特征,相对于一般性的社会活动而言,无疑具有更加难以磨灭的印记特征,从而作为人生经历和经验,更能发挥对人的导向、制约和影响作用,所以,必要的合理的礼仪形式构成人社会化的重要环节,而一连串的礼仪形式环环相扣,构成社会的人的社会方式和生活内容。

再者,人的成长是在人格养成和思想行为表现两个方面的因素中进行的,且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人格在思想行为中形成和表现,而积累的思想行为表现影响人格、改变人格。离开一定社会事件和个体的思想行为方式表现,人及其品格的存在就成为不可理解和想象的了。要使人比较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过程,基于人的成长阶段和特征的某种活动仪式不仅必须,而且可能,这具有个体和社会双重意义的必要性:社会需要维持其平稳运行和发展的人,个体的生存成长离不开社会,需要适应社会化的要求。从个体来看,一定的礼仪形式不仅构成其社会化的形式,而且构成丰富他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的有显著记忆特征的内容,有利于减少和抑制矛盾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出现,有利于减少带有自发性的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发生的矛盾冲突,即使发生冲突,也较易恢复到可控或社会可接受的范围内,也有利于减少社会化过程中偏离社会化正常方向的频次和程度,使人较易获得社会认同和人生有意义的感觉。

三、举行必要的礼仪活动,促进人的社会化成长

当今社会,在某些方面注重形式的时候,却在某些方面忽略了形式的作用和意义。在人的成长方面,社会化这一重要方面被严重忽略了,人成长的一连串礼仪形式也被忽略了,或者现代的一些活动形式,它的形式意义或外在意义掩抑了真正社会化的内涵,这是很值得忧虑和反思的问题。

现在年满18岁被认为成年,但本人未必有成人的意识。对许多人来说,昨天、今天、明天并没有什么变化和区别。应该举行现代的成人礼,借以强化成人的意识。这对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的形式意义。如果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一条连绵不断的线,缺乏阶段性的标志事件和意象,不容易引导和加强人的社会化意识。社会活动及其方式本来就是互涵互渗的一体,是一种行为的两个侧面,如古人对礼的认识一样:“礼犹体也,礼不备谓之不成人”。古代的礼既是人的社会活动方式,又是社会活动的内容,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方式,忽视、废弃礼是不对的、不利的。

社会化完成之后,人首先面临的是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责任。男女通过成人礼和婚礼,初步树立成家立业的责任意识。现代社会,婚礼作为婚姻的标志和人生大事,仍然存在着,它的形式意义甚至铺张显示的意义被过分夸大了,人们甚至漠视或忽略了男女双方彼此将长期互相负有权利义务的意义。倒是西方式的教堂婚礼主持牧师的证婚,更简洁直观明白地表达了这种男女夫妻生活的社会内涵,同时赋予了婚礼和婚姻被圣洁笼罩的色彩和氛围。在我国一般婚礼中,显然缺乏有意识的开导,因此失去它应有的教育作用和意义。男女不一定明白意识到自己作为成人的权利义务。离婚固然与轻率有关,恐怕更多地与缺乏一系列社会化的成长过程和环节有关。

在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在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年龄段,在不同年龄段的衔接和转折的地方,搞一些活动,举行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礼仪形式,使这些活动既成为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性事件,成为记录一个人成长的表现形式,又构成一个人成长的连续性内容,从而有利于人格塑造和社会化的完成。

连续性的礼仪形式既构成社会活动的内容,又构成连续性的社会化参与形式和过程。人从懵懂少年到成年,或作为参与者或作为主体,从中会感到一种社会化的场境,浸淫在这样的氛围中,心理行为受到持续性的作用和影响。这样的礼仪形式活动的连续和反复进行,对人的社会化产生类似自然性的作用力和惯性,构成生活于其中的人的生存方式和诱导因素,使人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人社会生活成为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们有必要建立一系列有利于人成长的社会化礼仪形式,降低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障碍造成的代价,减少社会化过程中的阻力和问题,从而利于人的正常健康成长发展,同时也降低和减小继续社会化或再社会化的代价。家庭、学校、社会在人的社会化成长过程中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和功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是人社会化的起始和启蒙阶段,又是终生社会化和社会化参与的基本场所,对一个人一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学校教育是学生发育成长、完成正常社会化的重要阶段,社会则担负人社会化的大环境的角色和执行继续社会化或再社会化的职能。三者都应通过某种礼仪性的活动引导人实现社会化。

猜你喜欢

成人礼社会化礼仪
成人礼感想
特别的成人礼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成人礼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千奇百怪的“成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