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医学职业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

2012-08-15武建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医学化学实验教学

武建梅

(太原市卫生学校,山西 太原 030012)

医学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医疗单位的需求,还要适应终身教育的需求和未来职业演变的趋势。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它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理理论和物理手段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引进与应用,使理论化学得以迅速发展,但是,化学上重大的突破、新材料、新药物的合成与应用仍离不开各种实验。著名化学家戴安帮先生曾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可见,重视化学实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对医学职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哲学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的核心思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我国当代社会,全面发展是人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权利。如何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全面发展,这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决不轻易地将任何一个学生排除在外。要积极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全部才能,以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实践包括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处理和精神产品创造的客观活动,而化学实验正是创造精神产品的客观活动的典型形式之一。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规律、原理源于实验,又被实验所检验。目前医学院校的化学教育过分重视认知结论而忽视了社会实践。“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即使在由经验化学向理论化学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发展的最直观生动、最现实有效的物质载体。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体会到从理论到实践的难度,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化学实验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不仅重视学生的心智能获得发展,而且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进行探索实践,强调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内在动机和信息的提取。

从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看,这一时期的中职学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自我意识的强度不断加深;自我评价渐趋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身心发育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创造的心理和能力,尽管他们的创造力没有严密的科学性和足够的科学价值,但这种创造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思想的最显著之处就在于实验,它是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帮助形成学生的智能或认知的发展,这正符合学生的本性,既满足了其创造的心理,又顺应了化学的真实面目,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一种合理的、有效的教育。

三、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所以教育本身就得不断发展以适应社会并超前于社会。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人为中心的全球化时代,培养综合型、实用型人才是我们医学职业教育的需求。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实现自身的发展。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病就是忽略了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还可以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能力,发展潜力,实现学习者自身需要的发展理念。

四、化学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加强实验教学,突显专业特点

医学化学课是为培养未来的化学专家服务,还是为培养医学专业生服务,这是在培养目标上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目前的化学实验,无论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还是在实验教学的要求和评价上,都忽视了专业特点,与医学联系的相对较少,对学以致用的重视程度尤为不够。化学教学时数的缩减,又导致实验教学时数的严重不足。这让学生感到化学难学又没用,不利于后期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不利于诱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发展全面素质为基础,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

化学教育不只是要学生掌握现成的化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职业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因此,医学职业教育要突出“医用、实用”特色,重视临床医学的实践性,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全面素质为基础,培养能力为本位,体现化学实验教学的实用性、科学性和灵活性。

(三)联系医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广泛深入地渗透到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广泛联系与医学相关的化学知识,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发现和解决日常生活与社会实际问题,感到学化学有用。因此,实验要医用化、生活化、社会化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四)树立正确的哲学观点

哲学为自然科学包括化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化学实验教学中,观察和实验都离不开思维,思维方法对医学工作者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医学知识和技术设备是从事医学的手段,如何恰当使用知识和技术手段在于医生的思维方法。他们每天会遇到许多的临床问题,如病史和检验室的检查不一样怎么办?体检结果和病人的感受不相符是怎么回事?病情发展和影像的结果不相符如何处理?治疗效果和预料的不同如何看待?如此种种问题,都需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临床资料和医学知识对各种临床问题做出判断,这是医学思维的问题。但如何运用知识和资料取得对疾病的真实认识,特别是对某些较为复杂现象的认识,医学工作者必须理性地加以分析,理出其中的头绪,这是哲学思维的问题,哲学是医学工作者的思维灵魂。

五、化学实验教学的构思策略

(一)教法改变策略

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培养人的艺术活动。其教育性是非常鲜明突出的,是为取得学生全面发展最佳效能而做出的自觉追求和不懈努力的实践活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学,就不会有一个好的学习。教学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么教应该适宜学生的发展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是为了无须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对于化学更是如此,我们不但要更好地教化学,而且要轻松地教化学,让学生“学会”化学,“会学”化学,“会用”化学,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二)学法指导策略

学法指导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来说,掌握知识本身固然重要,但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也不容忽视。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初中毕业,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发生了变化,其在学习动机、知识取向及学习态度上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初中学习内容较少,速度慢,习题多、考试多,教师管得严,家长督促紧,预习和自学理解等并不重要。进入卫校后,面对每节课的内容多、速度快,没有复习资料,没有较多的习题作业,教师、家长督促减少,学生自觉学习的成分大副度提高,造成学生不知该如何学习的不适应状态。化学课又是在第一学期开设,不但课时少、内容多,教学速度快,而且学生又是“双差生”,使学生感到化学难学而失去兴趣。所以,学习中采用的学习方法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注重教法变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学法的指导。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而且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优化实验内容结构策略

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化学的学习也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作为重要的化学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医学职业教育的专业(药剂、护理、助产)特色、学生的知识层次(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较差)与就业发展要求,精心组织编排化学实验,加强实验的医用性和实用性,使化学实验能够体现专业特色,与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相联系,由浅到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目标培养要求,成为集化学知识、科学思维、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为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

重视学生实践应用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任务,处于化学核心地位的化学实验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创新”的功能,与医学职业素质教育目标高度耦合。化学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医学职业院校如何培养目标、如何为临床专业课服务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1]徐鸣.化学实验技能培养中的教师因素[J].化学教育,2004,(3):52.

[2]马志英.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医学院校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沃土[J].卫生职业教育,2005,(7):79.

[3]王家云,张启树.现代教育学基础[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94-95.

[4]卡斯蒂廖尼著.医学史(上册)[M].程之范,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3-135.

猜你喜欢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医学的进步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