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特点和发展趋势——以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12-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小分队职校志愿

庞 静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16)

“青年志愿者”这个响亮的名字自1993年12月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上诞生起,以其顺应时代潮流,符合青年特征,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等特点,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青年志愿者们像一个标志活跃在奥运赛场、世博场馆;他们像一面旗帜飘扬在抗洪抢险救灾的战场;他们用欢歌笑语和热情服务为孤寡老人送去关心和厚爱;他们奔赴山村边寨,把知识和文化的种子播撒在穷乡僻壤。

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我国青年志愿者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改善社会服务、倡导时代新风正气、促进社会繁荣进步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直以来,团中央都把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志愿服务开展作为工作重点,青年志愿者工作也成为高校及高职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团的品牌活动和亮点。

一、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校是乘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春风,由中等专科学校升格而来,相对于青年志愿者工作发展较早的高等本科院校相比,我校的青年志愿者工作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目前,全校青年志愿者人数占全校人数的75%,有以系部为单位的青年志愿者组织五个,以项目为单位的志愿者小分队二十多个。分别围绕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关注孤残、倡导文明的社会风尚、社会公益等服务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每年3月份举办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月,全校的志愿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1.青年志愿者服务点、面结合

我校的青年志愿活动以全校各支部的全面开展为依托,以各小分队的专项活动为亮点,形成点、面相结合,层层推进的格局。“面”上广泛招募,每个团支部每学期精心策划、组织本支部的青年志愿者主要围绕扶贫帮困、关爱孤残、文明倡导等方面开展活动。“点”上各专项小分队在系团总支、各专业教研室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定项地开展专业性或服务要求较高、影响较大的志愿活动,使我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

2.志愿服务与育人相结合

通过近几年我校青年志愿者的开拓,现有服务基地25个,除了福利院、汽车站、老年公寓、街道社区等常规服务基地外拓展了消防六中队、瞿秋白纪念馆、常州市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天爱儿童康复中心等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美育、德育教育基地。通过志愿服务,学生接受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加深了他们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德育规范的认识和理解。我校的青年志愿者工作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成为我校新时期传统美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助人”同时“自助”,“乐人”的同时“乐己”,成为我们探索青年志愿工作的重要方向。

3.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突出是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的优势,将专业实践融入志愿服务是我校青年志愿服务的新理念。我校建筑艺术系“科技之光小分队”、管理工程系公交专业“蚂蚁小分队”、物管专业小分队、公用事业系燃气专业小分队、“环保”小分队、园林专业小分队,就是充分依托专业,在服务项目上发挥专业知识的优势,开展农民工子弟小学美术支教、公交站务调度、物业交付验收、燃气安全知识宣传、环保宣传、绿地养护等志愿服务。通过志愿服务,学生们找到自己专业知识中的薄弱环节,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自觉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掌握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本领。将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在我校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充分调动专业老师的参与热情,发挥其在实践服务中的指导作用,全面开拓实践服务的渠道,丰富实践内容。如装饰专业、物管专业、燃气专业、园林专业、环境专业等,在服务形式、专业素养、服务水平等方面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发展有专业特色的青年志愿者队伍。

4.团队建设与品牌服务相结合。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近年来,常州日报、常州晚报、江南时报等媒体都曾报道过我校建筑艺术系生命之光小分队志愿者“陪聊”空巢老人,与吴奶奶“相约星期三”;管理工程系天爱志愿者小分队志愿者辅助康复中心老师开展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等志愿服务,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土木工程系“文明乘车”宣传小分队、设备工程系常州汽车站“最美检票员”小分队也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组织的影响力。他们先后得到校级、区级领导的好评,获得省市级青年志愿者总会的表彰,成为了系部、学校的德育品牌之一。

二、高职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

1.高职校学生对青年志愿活动认知不够全面,需加强培训指导

由于年龄和认知差异等影响,高职校的青年志愿者对志愿精神、青年志愿活动的意义、青年志愿者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的理解几乎空白,很多志愿者认知中的志愿者活动就是“学雷锋”;就是扛一面旗、拉一队人马、呼一串口号,路边发放宣传单,横幅上签字;就是义务劳动,打扫卫生。他们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或是抱着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或是好奇与试试看的心态,所以,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培训是保证行动质量和弘扬志愿精神的关键。应建立新加入的志愿者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课堂讲授、校园板报、校园电台、科普讲座、实地考察等途径开展培训。对于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对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更为重要,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志愿者展开专业技术的培训,使志愿者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服务。

2.加强高职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建设、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高职校的青年志愿者队伍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处于较为松散的管理状态,新老成员的交替多是“老带新”、“口口相传”,志愿者们高兴就来,不高兴就走,青年志愿者队伍缺少相应的监管、评价和激励机制,只注重志愿者数量的增加,忽略志愿者素质的提高;只注重志愿者的吸纳,忽略志愿者的管理;只注重鼓励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而忽略对志愿者的评价与激励。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奖惩、激励等制度。目前,大部分高职校志愿者并没有形成专门的志愿者评定机制,没有一个较统一的评定标准,考核难度较大。其次,将志愿活动与学生干部选拔、评优挂钩,与就业推荐有效挂钩,激励广大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发挥整体功能,同心协力、集思广益,提高组织活动的质量。

3.提升高职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内涵,体现志愿者自我价值

当前,高职校青年志愿者活动领域日益扩大但活动层次较低,偶发性的活动多,持续性的行动少;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缺少志愿者文化精髓的深入挖掘;活动形式僵化,内容陈旧,缺少创新,未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高职校学生自身在知识层面与专业技能上的优势,志愿者很难在活动当中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找到自我认同感,实现自我价值。高职校青年志愿者工作要围绕党政工作重点和时代主题开展,主动深入社会,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组织的联系,根据实际需要把志愿活动落在实处,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同时,高职校青年志愿者要延续本校传统,不断挖掘本校志愿活动的特色,注重活动的延续性与稳定性,打造自己的青年志愿者品牌。

2000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对青年志愿者提出希望,希望我们发扬青年的光荣传统,不懈奋斗,不断创造,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高职校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将立足学校特点、专业特色,发展有高职校特色的志愿队伍,培育特有的志愿者文化,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立新功。

[1]宋方婷.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新思考与新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0,(16).

猜你喜欢

小分队职校志愿
我志愿……
穿越火线之排雷小分队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穿越火线之布雷小分队
赶潮小分队——潮汐能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我们是谁?我们是拖稿小分队!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