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运动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2-08-15谢迎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裁判员运动会竞赛

谢迎霞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朝阳 122000)

体育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责任感和团队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教育最生动形象的课堂。通过田径运动会可以推动学校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促进学生掌握健身方法,养成运动健身习惯,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但传统田径运动会片面地强调体育的竞技性而漠视群众性,剥夺了大多数学生参与的权利,扼杀了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兴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广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形成和体育素质的提高。论文对目前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以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师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观。

一、高职院校运动会的现状分析

(一)竞赛体制陈旧、形式单一

高职院校运动会一般都是以田径竞赛为模型,以运动会的形式开展,是传统模式下的校运会,只是较正规的田径竞赛规模小一些、参赛人数少一些。各高职院校会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将比赛项目进行删减,但竞赛规则、组织形式、计分方法均沿袭正规比赛的模式。在具体组织上,一般均由院校的体育系、部老师负责,没能充分调动各院系广大教师及学生会体育部积极参与,一方面造成体育老师工作压力大,另一方面造成了学院领导和广大师生对体育竞赛的功能和魅力漠视。这种体制只是凸显了体育教师在校运动会中的作用,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对运动会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丧失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机会。

(二)竞赛项目内容与教学相脱节、项目单调

目前的高职院校运动会,在项目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竞技运动会的要求进行,而没有考虑到日常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如标枪、铁饼、跨栏、三级跳等田径项目中的动作难度大、技术性强的项目,在日常教学中很少或根本没有出现过,而这些项目的完成是需要经过长期和系统的训练作为基础的。但在校运动会,这些项目一般都是必备项目,学生在没有相关基础的条件下参与这些项目,结果造成标枪翻转、栏架和铁饼横飞的现象,使学生受伤的几率增加,同时由于没有好的成绩,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挫,也影响学生再次参与的积极性。高职学校现行的运动会和体育课程设置脱节,没有将教学与比赛进行有机结合,没有实现学什么比什么、教什么赛什么的原则,对学生喜闻乐见的集体项目,诸如健美操、篮球、各种娱乐体育项目没有吸纳到比赛中去,只是单纯地按田径比赛规则设置项目,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这也从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中得以体现。

(三)普及程度不够

普通高职院校运动会往往是以各系处为单位,对每项目每单位的参赛人次,每人次参赛项目做出限定(一般为2-3人,每人限报两项),这样就使得绝大多数人无法参与到比赛中,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对比赛的关注程度也不高,大多数人把校运动会的几天当做休息日对待。同时,由于有些高职院校有体育特长班和招收体育特长生,并且项目设置上也以比赛型的个人项目为主,有利于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发挥,缺乏集体配合项目,使得运动会成为少数体育尖子的表演场,这种现象极大挫伤了广大学生参与校运会的积极性,也剥夺了多数人平等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力,有悖于公平竞赛、平等参与的原则。

(四)周期过长、竞赛时间短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运动会均是一年举办一次,时间一般为2-3天,比赛项目以个人项目为主、集体项目为辅。举办时间一般安排在五一或十一等节假日前后。时间紧、任务重,为顺利完成比赛任务,有时不得不通过控制参赛人数和缩减比赛项目等办法来实现,使得校运会流于形式,加上项目设置缺乏创新,参与人数较少,大概有80%的人被排除在运动会之外,即使是运动员,也只是在赛前很短的时间内进行相应的训练,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起到的效果甚微。

(五)受场地、裁判员水平等因素制约

各高职院校受地域、经济等因素影响,一般很少有健全的场地与器材条件,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运动会都是在室外的体育场进行,而比赛时间一般都是固定的,一旦天气条件不充许,比赛就得被迫延期或取消,严重影响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在高职院校运动会担任裁判工作的一般是本校的体育教师与经过简单培训的学生裁判员,由于田径竞赛项目繁多,专业性强,竞赛时间相对集中,比赛紧张激烈,竞赛的结果又是十分客观、迅速、直接;田径竞赛的预先计划编排、各项竞赛的组织、规则的执行、胜负的评判、计量仪的操作以及成绩汇总、记录和公告等,都需要高水平的裁判员认真、细致地工作,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覆盖面不全,裁判工作很难做到细致、周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高职院校运动会的发展。

二、应对策略研究

(一)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相结合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运动会的目的是使广大师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方法,增强体育意识,确立终身体育观念。因此,组织者要将体育竞赛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相结合,开展多样性、趣味性、娱乐性的有利于开发学生体育智力的活动。通过欣赏体育项目,组织体育文艺表演、制作体育网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二)与节假日体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运动会要在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上突出灵活性,具体时间不一定非得限定在固定的几天内,可以灵活安排,搞成类似于“体育周”的形式,尽量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趣味性和娱乐性强的比赛项目。在组织形式上也可以打破以往的以系处为单位的模式,可以搞成以年级或以班为单位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让每个人都能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也让更多的人体验为集体作出贡献后的成就感,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三)发挥学生体育协会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职能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因此在开展校运动会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体育团体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由体育教师全面负责。要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影响力,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转变学生体协的职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各项比赛活动。在开展好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体育团体的影响力,创新体育比赛项目,将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融入到比赛中去,吸引更多的学生去参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优化项目设置

传统的高职院校运动会过于注重竞技性,而忽视了健身性与娱乐性,这与高校体育改革发展方向不相符。在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上,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竞赛活动,通过参与运动会激发和满足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从而使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地参加体育竞赛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习惯。可以通过选编一些平时学生基础好、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和健美操、太极操等能表现学生精神风貌的群体项目,以及多人协同跑、拔河、障碍运球等趣味性项目。在项目选编过程中,要力求与本校实际相结合,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要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全民参与和内容多样化的原则。来源方式既可以向学生进行征集比赛项目,教师再对其进行整编,还可以将平时的体育教学内容整编成比赛项目,通过比赛验证教学成果。

(五)融入校园文化,形成其独特的体育文化

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积淀,只有将校园文化融入到运动会比赛中,才会使高职院校运动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以运动会为契机,开展与自身特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活动,使运动会不再成为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全体师生共享、共乐的体育盛会。高校可以在借运动会的召开举行有关运动竞赛与学校特色文化相结合的征文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的同时提高体育竞赛知识,逐步形成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充分体现自身的校园文化特点。把运动会项目的设置与学校文化相结合,确保高校体育与校园文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使师生能够在运动竞赛中尽情地表演,陶醉在浓郁的体育文化之中,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六)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软、硬件水平

各高职院校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对体育设施、体育人材的投入力度,保障校运会的顺利召开。要注重场馆建设,使校运会受天气因素影响降到最小。对各种体育器材要及时更新,以确保学生在运动会中发挥出高水平。同时要注重对裁判员的培养,提升裁判员业务水平,适当增加学生裁判员的比例,有计划对学生裁判进行培训、实践、考核。只有教师裁判员和学生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共同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裁判水平才会提高,从而使学校田径运动会顺利进行。

三、结语

体育运动会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手段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学校对外展示自己、宣传自己的一个窗口、平台。因此,高职校必须改变传统观念,以校运会改革为契机,通过采取多种样式的体育形式及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学生自觉参与到运动中来,充分体验与享受体育运动带给人的快乐与激情,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与健康第一的思想,从而使高职院校运动会真正融入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育人机制中来。

[1]黄志宏.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会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8):24-25.

[2]任茹新.山西省高校运动会改革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0.

[3]韩琦.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会裁判方法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266-267.

猜你喜欢

裁判员运动会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龟龟运动会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春季运动会
创新思维竞赛(3)
乡村篮球裁判员现状与发展对策
——以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为例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创新思维竞赛(6)
县级医院是分级诊疗的“裁判员”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裁判员位置转换的技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