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雨》中“跳脱”的语用修辞分析

2012-08-15井怡琼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周萍周朴园雷雨

井怡琼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跳脱是一种从古至今都在一直沿用的修辞方式,在《目录论文》中就有记载说:“常论古乐府以跳脱断缺为古,是已。细求之,语虽不论,意却相属,增减他不得,此时何故意虽不属,而其长短起伏,合之自成片段,不可得也。”

早在很久之前,《易经》就有了“修辞立其诚”之说。修辞的静态研究和规范修辞分析一直受到修辞界的重视,修辞的动态研究和变异修辞分析却被无形中忽略,他们没有把修辞与其他科学结合起来。注重于实际上的运用,轻视理论上的探究。这种情况一直到了20世纪30年代才有所改善,随着我国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的问世,逐步掀起了研究修辞理论的浪潮。与此同时,跳脱才以一种变异的修辞现象得到了修辞界的重视。陈望道先生曾说到:“语言因为特殊的情境,例如心思的急转、事情的突变等等,有时半路断了语路的,名叫跳脱。跳脱在形式上一定是残缺不全或者间断不接,这在语言上是一种变态,但若能用得符合实情实境,却是不完整而有完整以上的情韵,不连接而有连接以上的效力。”《雷雨》的作者曹禺先生作为一位有很强的驾驭语言艺术的功力的语言艺术大师,在《雷雨》中有50多处都运用了“跳脱”,可见这一修辞方法对剧中人物在特定环境的心理和情态能够很好地烘托与表现。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以语境这一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共同基础为切入点,分析《雷雨》对“跳脱”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一、分析跳脱的语用修辞

语用学和修辞学的交叉形成了语用修辞学。研究语用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方面,也就是研究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对言语前提和背景、言语活动、语言环境、语用功能方面等的研究;而另一方面则是对语用规则的分析研究,例如主题述题关联规则、对话规则、言外之意表述规则等。现代修辞学除了研究语言修辞的方法和手段之外,也研究言语规律。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表达语言的含义,修辞学不仅注重挖掘并总结语言手段这些固有的语言表达功能,还注重语境的表达功能,不但要求理解语境,了解其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和要求,还要分析探究如何利用语境达到最佳表达效果。现代修辞学讲求在语境中研究修辞,修辞必须在语境中进行分析解读,若是离开了语境,就无所谓所达到的修辞效果了,由此,语境对修辞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了。文章从认知角度,对跳脱、认知语境之类进行的探讨,进而对《雷雨》中的跳脱进行语用修辞分析。

二、跳脱与语境的认知

自20世纪30年代,我国语言学界就已经开始了对语境等方面的论述。陈望道先生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中说道:“修辞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景的修饰……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这充分表明了语境在修辞运用分析中的重要地位。Wilson和Sperber从认知角度出发,认为语境是指在听读者头脑中产生的一系列关于世界的假设,而这些主观性的假设又制约着听读者对语言的理解。这是以“一个心理结构体”来定义语境。因此,认知语境不是仅仅局限于关于当前物理环境或文章中的各种信息,还包涵对未来的期盼、科学假设、宗教信仰、关于各种趣味轶事的记忆、普遍性文化假设,关于说话人的心理状态的看法或了解等等。这些都会对听读者理解话语含义造成影响。Wilson与Sperber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不但运用自然语言,还会不自觉地利用明示、暗示和推理等这些方法来示意。说写者提供大量有关信息,含蓄委婉或直接明了地表情达意,听读者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判断或假设,来理解说写者的意图,形成一个认知心理过程。为了了解交际者的真实意图,听读者需要寻找话语语境间的最佳关系,即对方真实话语同假设语境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得出准确语境,取得最佳语境效果,才能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达到交际目的。

受话者收到跳脱修辞格发送的信息量远超过发话人的信息量,发话人的信息量经过受话方的想象,把发话人的信息通过想象再造以后,通过跳脱形成一种可以为读者提供广阔想象空间的辞面和辞里空白。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语言暗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悔悟出被发话者省略的内容和意境,从而使发话者和受话人达到一种默契和谐的境界。

三、分析《雷雨》中“跳脱”的语用修辞

跳脱在语言方面主要表现在对话当中(少数为叙述语)。因为对话是一种能够很好地体现说话人丰富复杂内心情感的特殊语境。下面通过《雷雨》中几处跳脱的语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根据不同的情形,可以将《雷雨》中的跳脱分为三类。

(一)急收。急收指说话人嘎然中止自己所说的话,或者是突然转移话题。如:

①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秀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周朴园(惊愕):梅花?

②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这两个例子中语言的急收都是语意含蓄的表现,例①,②表现鲁侍萍想说出真相,又有一种不堪回首往事的矛盾心理。例②的“你是”后面省去了本该说出的“侍萍”二字。因为在周朴园心中,还日夜牵挂着侍萍,但他不愿让她的到来搅乱自己正常的生活,所以侍萍也只是他精神上的一个寄托。因此,文中省去二字表现周朴园想认又不敢认的张慌失措,以及他那种虚伪善变的丑恶嘴脸。

(二)突接。突接就是说话中断以后再突然接上,从而使语意不连贯或心口不一的情况。突接主要表现为心思的急转。如:

③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④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在例③中,由于侍萍知道自己在身份地位上与周萍的差距,周萍不可能认她这个母亲,还因为她明白周萍已经成为了他父亲的帮凶的缘故,所以本应该在“萍”后面说出的“儿”字也只能咽在喉中。例④中那一句同样,由于上述原因她口中原本应该说出的“妈”也只好改变,接起了下面她要说的话。而由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通过这小小的改动,剧中人的那种复杂多变、丰富矛盾的心理便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三)岔断。岔断表现的是突然出现的事物或者其他的内容打断了当前正在说的话,从而使原本想要表达的语句变得残缺不全或内容不接。如:

⑤周朴园:可是你——

外面争吵声。大海的声音:“让开,我要进去。”

三四个男仆声:“不成,不成,老爷子睡觉了。”

⑥鲁大海: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的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周朴园:你胡说。

⑦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厉声)下去!

⑧鲁大海: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萍(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在例⑤中大海和仆人的争吵声打断了周朴园说的话,这是事项的突出。而⑥——⑧中鲁大海被周朴园与周萍气急败坏的打断的揭露周朴园所犯罪行的话,使鲁大海所说的话不完整。

跳脱修辞格中“语意的含蓄”、“心思的急转”等这些内容表现出人物复杂心理的特殊用法,对刻画《雷雨》中独特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强烈冲突的构建都有积极的意义。对于“跳脱”修辞格中尚未说全的话,大多可以推知出来。但是要补充出来,却比较困难。因为这些所咽下去的话与当时的复杂情形密切相关。大多体现说话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如果补充出来,形式上看着比较完整,却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的复杂情形,也就违背了作者的意图,失去了作品的韵味。

修辞语用学研究的是使用者对具体的社会情境因素的语义表达,对具体的语用规则进行总结,让语言在具体语境中能够更加确切地表达出来。从认知角度对《雷雨》中“跳脱”的运用进行语用修辞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感情,还可以帮助我们如何在特定的情景语境中,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手法,有益于我们在作品创作中对新事物的探索、描写、理解和解释。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Sperber D.D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

[4]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周萍周朴园雷雨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雷雨天
《雷雨》中的“雨声”
雷雨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雷雨
《雷雨》(节选)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