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教育

2012-08-15刘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观念大学生

刘娟

(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论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教育

刘娟

(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中国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创业生力军,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其创业精神的培养。

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教育

江泽民同志说:“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曾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指引我们走出了炮火硝烟,又是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带领我们告别了“一穷二白”,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青年大学生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创业大军的中坚力量,必须继承并弘扬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创业精神。以往我国的创业教育主要侧重于对创业知识的传授与创业技能的指导,然而“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那种源自于追求实现“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的创业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可见,重视大学生创业精神教育,既是新时代创业实践的不竭动力,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的主要内涵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理解,即“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具体而言,创业精神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哲学层次的创业思想和创业观念,是人们对于创业的理性认识;二是心理学层次的创业个性和创业意志,是人们创业的心理基础;三是行为学层次的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是人们创业的行为模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与物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精神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物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创业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打破惯例、推陈出新,对创业这一物质发展过程也起到了巨大促进和支持作用。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创业“英雄”:Microsoft的盖茨、Apple的乔布斯、yahoo的杨致远、sohu的张朝阳,无一不是撑满了敢于冒险、勇于创新、乐于拼搏、善于变通的创业精神之帆,才能在惊涛骇浪中驾驭创业之舟驶向成功的彼岸。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倡导大学生创业精神教育的重大意义体现为:于大学生而言,创业精神教育满足了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能为个人一生的奋斗提供源动力;于高校而言,创业精神教育回归了高校德育“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本真,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于社会而言,创业精神教育能够促进“以创业带就业”,能为知识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二、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的现状分析

当历史进入“泛精英时代”,昔日的“天之骄子”面对不断攀升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和日趋萎缩的有效就业岗位,不再“等、靠、要”,无论在创业知识能力积淀阶段还是在创业实践过程中,都闪现出伟大创业精神的光芒。

当代大学生具有创业扬志、创业兴国的理想。麦可思调查表明,从自主创业动机来看,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自主创业者的创业理想是最重要动力(41%-48%),而不是找不到工作才创业(12%-15%)。当代许多青年大学生都拥有崇高的创业理想,而且选择创业不再是单纯的自私性价值取向,而更趋向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实现,希望能通过创业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社会和个人创造财富。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更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哈佛女孩乔婉珊创办SHOKAY公司,远赴青海贫困牧区做起牦牛生意,是因为她读书时就梦想像尤纳斯教授一样,创办一种可以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贫穷问题的“社会企业”。

当代大学生具有敢为人先、锐意创新的精神。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克鲁认为:“创业就是要标新立异,打破已有的秩序,按照新的要求重新组织。”的确,创业就意味着创新,创新就意味着突破,这才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因素。我国当代大学生一般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敏捷的思维方式,伴随着大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加强,校园里创新创业的氛围日渐浓厚,甚至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大学生发明家”。如中国地质大学赵温才因目睹酒驾危害而发明“指纹式酒后禁驾系统”;北京工业大学李谦等几名同学用“全姿态自动护理翻身床”专利发明履行了自己的爱心。

当代大学生具有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意志。创业之路必然伴随着荆棘与坎坷,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坚强意志是取胜的最好武器。正如毛泽东所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很多人眼中的当代大学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一代,然而在创业路上,大学生表现出的自立自强、坚忍不拔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中国地质大学的张俊青在网络上被称为“最牛大学生”,因贫困两度辍学,凭借特长创办美术培训班,打工五年替亡父还债20多万元,25岁才走进大学校园,大二时带领30名大学生创办“武汉海伦墙面手绘公司”,自力更生攻读学位和赡养失业母亲。

以上是我国大学生身上创业精神的闪光点,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还有许多薄弱方面。相较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20%~30%的创业率,我国目前不到1%的大学毕业生创业率确实偏低,而且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2%-3%。究其原因,漫长的农业社会形成的复古、保守的文化传统导致了思维方式的守成、封闭;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分”的僵硬就业制度又制约了人们自主性、竞争性的缺乏;而旧有的“传授式”的高校教育理念无疑也束缚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的养成。因而,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停留在较低层次,虽有满腔热情,但是在“先就业再择业”等观念的影响下,对于自主创业迟迟不敢涉足;或者创业只是一时的激情与冲动,但由于经验与支持的缺乏,终究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留一席之地。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大学生们一方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公务员考试仍趋之若鹜,一方面又对“乔布斯”式的自主创业传奇顶礼膜拜。是“退”是“进”?这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三、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教育的策略研究

深刻理解创业精神的三层内涵,我们的创业精神教育也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三层含义:一是在观念层面,创业精神教育应该培养大学生树立起自主创业的新观念;二是在心理层面,应培养大学生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等意志品质;三是在行为层面,应培养大学生不断将创业创新计划付诸实施的能力。其中,观念是前提,意志是保障,行为是关键。

(一)重知:重视高校教育观念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更新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首先从更新高校教育观念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着手。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应抛弃过去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传授式”教育理念,而应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有主动性和开创性的创新型人才。在对待就业的问题上,也应该从“守业”、“谋职”型的教育价值观转为创新创业型教育价值观。与此同时,实行教育方式及课程设置方面的革新,譬如在教育方式上更加注重主体参与式课堂教育,有效运用专题讨论、小组学习、课堂辩论、CAI授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思维与探索精神。其次,学生也必须要转变就业观念。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性,改革开放又促进人们自主性的高扬,高校扩招更加剧了创业的紧迫感,大学生也逐渐从被动就业走向主动创业。当代大学生应该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人的生存与发展方式不再是适应,而是创新。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立足于时代与市场要求,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在就业观念上做到“三破三立”,即破等待国家安置的旧观念,立自主创业的新观念;破一业而终的旧观念,立准备从事多种职业的新观念;破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立开拓进取的新观念。

(二)坚意:坚决锻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志力

意志就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首先要敢于明确地将自主创业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正如孟子所言“夫志,气之帅也。”奋斗目标的确立就是给了自己一份坚定的承诺,目标越明确,则奋斗的勇气和动力越强大越持久。大学生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创业目标所具有的激励功能,认真制定创业的远期、中期及近期目标。其次,创业的过程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不确定性与风险性,创业者必须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万难,必须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为了帮助大学生坚定自主创业的意志力,应创新创业精神教育方式;应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以激励大学生继承光荣传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添砖加瓦;应加强创业典型教育,例如团中央自2003年以来组织“创业者风采”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团赴全国各地高校巡回演讲。当这些鲜活的创业榜样出现在大学生面前时,他们富于社会责任感的创业激情很容易感染大学生,他们执著于创业理想而艰难跋涉的经历也最能鼓舞大学生勇往直前。

(三)持行:持续探索实施创业精神教育的实践载体

自主创业不单单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实践行动。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及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然而,知行脱节、缺乏实践锻炼缺正是今天大学生必须正视的一大弱势,也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精神扬帆远航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首先推荐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创业计划等竞赛活动,这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锻炼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譬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99年来,200多万大学生得以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一创新的舞台上成功开启自己的创新之路,甚至开创了个人企业。其次,鼓励学生自发组建创业社团,这种社团能集结有共同创业志向的青年大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微型创业实践,小如摆摊开店,大到科研立项专利发明,从知识、技能、心理等方面都可以提前为真正创业做好准备与铺垫。最后,组织大学生深入到工厂、农村参观考察,条件成熟时可与工厂、企业、社区联系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在基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2]覃南图.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切入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

[3]李肖鸣.大学生创业精神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睿雪.哈佛女孩的牦牛财富路[J].思维与智慧(上旬刊),2011,(2).

[5][美]彼得鲁德克.创业精神与创新[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6]徐静.高校创业教育浅谈[J].商场现代化,2005,(9).

[7]王建国.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新概念[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

G64

A

1673-0046(2012)5-0126-02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观念大学生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维生素的新观念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健康观念治疗
大学生之歌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