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学习停滞问题探析

2012-08-15杨健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语音现象语言

杨健红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0)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很多英语专业和非专业学生虽然经过很多努力,但成绩总是停滞不前的现象。从大一到大三学生,包括很多本科院校的英语学习者都存在类似情况。其实,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经过漫长的学习积淀,词汇、语法、语音以及听说读写能力都积累到一定的较高层次,甚至达到一定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进入大学后即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取得明显进步,从而出现英语学习停滞现象。论文旨在立足英语学习停滞现象的基本特性,从表现形态的视角来分析停滞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在突破停滞的策略上获取动态生成。

一、英语学习停滞现象的类别分析

塞林克 (Larry Selinker)认为,二语学习者也许有95%的人不能最终达到目标语的水平。这实质上就是停滞现象,即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语言次系统知识趋于定型状态,它们不受学习者年龄以及目标语学习量的影响。

由此可见,从影响程度上看,停滞现象包含停滞不前和学习倒退两种现象。前者很难突破现有基础和水平,难以达到更高层次;后者则容易适得其反,受负面学习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共同影响,成绩反而不如以前。从形式上看,停滞现象可分为个体停滞和群体停滞。前者表现为纠正多次仍未避免错误反复出现的错误停滞,以及在词汇、语法、语音等英语基础上的固有偏执性停滞;后者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普遍性,成为某个群体,甚至某个区域的特有和普遍现象,个人很难突破和纠正,通常表现为英语方言。从停滞持续长短来看,停滞现象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停滞现象。就高职英语学习的特性而言,学生的停滞现象多属于暂时性停滞,在经过科学的策略转变后是可以向高层次迈进,获得突破的。实质上是可持续的学习加上正确的方法成就了这种突破。但如果没有学习的潜力和动力,则往往会走向永久性停滞。

二、英语学习停滞现象的形态表现

从高职英语教学情境来看,英语学习停滞现象的形态呈现是多方面的,主要存在于词汇、语言形式、语音、语用等方面。

形态之一:词汇停滞。这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词义偏颇引起的停滞现象。由于在本国本土语境下进行英语学习与交流,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容易习惯性以中文的语义来选择英语词汇,产生语义不对等的笑话,如lover一词与“爱人”的词义就是不对等的,不能进行互译;同时,由于英语单词不像中文词语丰富,往往一个单词会代表多个中文词语,也会产生词义的不对等现象,引起词义偏颇。这类基础性的词汇知识如果不能仔细辨别,很容易产生错误,引起误解。二是情感差异引起的停滞现象。受文化和情感差异的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情感的流露以及态度的表达,也会因词汇的不同而引起停滞问题,例如“狗”在中文中主要含有骂人的贬义,而单词dog则有忠诚、可爱等褒义,两者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直接互译。

形态之二:语言形式停滞。这在高职学生的口语和写作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容易将英语语言形式公式化。由于英语中很多短语、固定词组等有着固定的搭配,完全要靠学生的记忆完成,然而由于受到中文表达习惯的影响,容易套用中文表达形式,陷入公式化圈套中,表现出典型的学习停滞呆板形态。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套用不正确的语言形式问题,按照中文的语言习惯翻译,产生语间错误,如I only can speak a few sentences.(正确形式应为I can speak a fewwords.)在日常教学中,学生还容易在句式上按照中文的逻辑形式或用语习惯,呆板地进行英语翻译,严重缺乏灵活性、多样性,从而导致口语表达和英文写作句式单一、丧失文采。

形态之三:语音停滞。在教学中不管初中,还是高中、大学的英语教师都会发现,学生在语音上出现停滞问题已司空见惯。很多学生受语言环境的影响,无法摆脱英语学习的“中国特色”。最为典型的是,往往会用中文的读法代替英语语音,造成语音表达的偏离和错误。这种停滞在固有思维和意识中的学习方式,通常会破坏英语的节律,引发各种各样的笑话,也使得英语语言失去情感色彩和真意表达。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学生,这种语音停滞问题也各有不同。特别是在方言浓郁的南方和少数民族地区,方言对语音的影响尤为明显,造成的英语学习后果也更为严重,以致于很难在大学教育中改变类似习惯和方式。

形态之四:语用能力停滞。英语是一门语言工具,学习英语贵在应用,突出语用能力的表达和交际能力。在全民学英语的浪潮中,很多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夯实了英语语言的词汇、语法等基础,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然而,良好的基础并没有使得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面对英语交际和翻译的实践时,学生往往哑口无言,不能进行流利的表达。也就是说,学生掌握的主要还是“哑巴英语”,处于语用停滞的状态下。

三、英语学习停滞现象的成因分析

对照上述英语学习停滞形态和日常英语教学,笔者认为产生停滞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来自母语、教学、学习方法、交际等方面的影响。

成因之一:母语的影响。语言文化的差异是英语学习停滞的重要原因和大背景。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英语是第二学习语言,是在掌握汉语基础上学习的。汉语作为母语的各种语言习惯、表达方式以及语义定位,都存在固有的模式和特色,与英语存在本质的、现象的众多差异。学生在习得第二语言——英语期间,不可避免会受到母语影响,产生迁移现象,干扰英语学习,从而产生学习停滞不前问题。

成因之二:教学的影响。受客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教学条件影响,我国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层次不齐。特别是在当前英语教育对教学技术和设备明显依赖的状态下,大环境的悬殊不仅产生了区域教学的差异,也导致了诸多学生英语学习的停滞问题。此外,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水平、职业素养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英语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一旦将本就存在缺失的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则难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向偏离,或止步不前。

成因之三:学习方法的影响。对于一门语言工具的学习而言,同样需要学习方法的考量与定位。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事半功倍,相反,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则会事倍功半。因此,学习方法选择的错误会直接导致英语学习的停滞和倒退问题。英语学习有别于数学、化学、物理以及技术专业的学习,存在着特有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容小觑。

成因之四:英语社交的影响。英语社交作为一种实践形态,能够直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用习惯和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可谓重大。因此,一旦英语社交的实践发生偏离或错误,则会培养学生的错误习惯和行为。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大环境上,学生如果在本就错误百出的英语角、社会实践中练习,等于是在接触和学习错误的语用知识,最终适得其反;二是自我要求的降低和缺失,容易在实践行动中一错再错、迷途不返,从而导致英语语言的滥用、乱用、错用。

四、突破英语学习停滞现象的策略生成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掌握英语学习停滞现象的形态和成因基础上,依托各种教学主客观资源,是可以解决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停滞问题的。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层面寻求策略生成。

策略之一:着力避免母语影响。一是借助现代传播媒介,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丰富英美等西方英语国家的语言和社会文化知识,包括语言、饮食、交际、生活等习惯,深入了解英语国家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尽力克服大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二是依托英语外教、原声电影、语音多媒体、电教等教学设备,积极为学生营造浓郁的丰富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英语大环境中不断接受英语的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培养英语习惯,着力克服和避免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策略之二: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改变停滞现象最为直接的方法。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词汇、语法、语义的理解和掌握,都有相对特定的方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各种有针对性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停滞现象的学生也要对症下药,进行个别教学和辅导,着力找准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整体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形成良好氛围,最终影响每位学生。作为学校,应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方法论大讨论、学习、交流,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培训和深造机会,优化师资队伍,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实力。

策略之三:转变学习思路。停滞现象能否转变,关键在学生这个内心。除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自信心,增强动力外,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是突破停滞困扰的关键。作为教师应因势利导,站在学生和教学的大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生一起探讨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不断帮助学生丰富基础知识和提高语用能力。此外,应积极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学习,树立近期和长期学习目标,选树学习榜样,不断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创新学习方法,切实扭转停滞的被动局面。

策略之四:有机统一课程。作为高职学生,日常多门学科交叉学习无法避免,难免会影响到英语学习。因此,要转变英语学习的停滞现象,必须合理安排好各科课程,有机统一起来,合理配置时间和经历,并适当有所倾斜,着力解决英语的薄弱环节。作为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提供英语咨询和辅导,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为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英语论坛、讲座、演讲、英文歌曲大赛等,丰富英语图书和音像制品,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氛围,提供丰富的实践性学习机会,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1]钟再强.口译中克服文化障碍的符号学视角[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7.

[2]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68.

猜你喜欢

语音现象语言
语言是刀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