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报编辑的素质与创新
2012-08-15孟范强
孟范强
(文摘旬刊报社,吉林 长春 130051)
文摘类报纸自上世纪80年代创刊以来,以其信息多元、内容丰富、发行量大、售价低廉,一度作为我国期刊发行执牛耳者,曾经风光无限。文摘类期刊近些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数量已达1000种左右。面对信息爆炸时代,作为一张文摘报纸,如何选编出那些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并能引起读者普遍兴趣的内容,关键要看文摘报编辑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本文通过作者多年的文摘类编辑的工作经验,对文摘类报纸编辑基本素养进行总结概括,为文摘类编辑办好文摘类报纸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一、文摘报编辑的政治修养
作为文摘编辑,其选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斟酌、去粗取精的过程,并受到报纸定位和版面特点以及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同时,在选稿的同时,更要有较高的政治修养。报纸报道什么、突出什么、引导什么,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明确的责任和使命,而这一点对于文摘编辑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天下文章数不胜数,也造成其质量的参差不齐,再加上如今网络信息的大量传播和境外新闻的大量涌入,使得文摘编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并铭记肩头的责任,反之,如果过分追求新、奇的内容去吸引读者的眼球,就难免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例如:某媒体报道称香港著名作家金庸于当晚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后证实这则消息是个假新闻,后来据说该媒体的副总编辑都给撤职查办。还有四川某报的一则关于描写奇人异象时不自觉地宣传了封建迷信意识的新闻在一些报纸转载的深刻教训。
为此,就要求文摘编辑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其中也包括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当然,由于文摘所选稿件都为见报发表的作品,因此不会有背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稿件,但还是存在一些不符合现行政策、违反有关法律规范或品味低俗的“问题稿件”。因此,文摘编辑切不可因为稿源为成品稿件而麻痹大意,特别是涉及政治、民族宗教、军事外交以及国家元首等方面内容的稿件时要慎之又慎,避免误入“雷区”。在这方面,就出现了刊载于南方某报刊的一篇无意间透露我国军事设施及兵力部署的边境探访纪实被一些报纸转载的 “新闻事故”。因此,作为文摘编辑来讲,同样需要紧紧绷住政治家办报这根弦。
二、文摘报编辑的业务能力
与其他版面的文字编辑相比,文摘编辑要更加具备精雕细刻的本领。很多文摘编辑认为,己经见报的稿件都是经过记者、编辑、校对等多次把关的“成品”,因此在选择起来只要一目十行地大致浏览一番即可,不必字斟句酌地再费工夫去验校。殊不知,由于各地报刊编校水平良莠不齐,尤其是那些动辄几十个版面的日报,每天采编人员接触的文字呈海量之势,而且又要赶时间签付印,因此差错和疏漏在所难免。如果文摘编辑不细心,一味地采用 “拿来主义”,就会使错误的稿件以讹传讹。因此文摘编辑要用一双慧眼将同行们遗漏在字里行间的“虱子”摘干挣,为读者呈现出一篇篇文字优美、语言规范的华丽篇章。
除此之外,作为文摘编辑来讲,面对如此海量的稿源,该如何进行取舍也是大有学问的。因此,在选稿之前,文摘编辑首先要弄清本报和本版面的办报宗旨和方针,再者就是了解读者的定位。只有这样,文摘编辑在选稿时才会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取之有据,既能坚持办报者的立场,又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服务中引导读者,在引导中为读者服务。
三、文摘报编辑的策划水平
当前,作为大众传媒的新生事物—网络已被越来越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所青睐,并已成为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各大网站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俨然就是一部功能强大的“文摘网”。在这种情况下,每周一期的文摘报如何应对网络冲击则是摆在文摘编辑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作为文摘编辑来说,要强化自身的品牌特色,除在文章的选摘与版面策划上下足功夫外,更重要的是要摸准读者的心理和口味,了解他们想要获得什么样的信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在发生着根本的改变,如上世纪80年代,由于我国国门刚刚打开不久,人们对于各种奇闻轶事偏爱有加;随之进入9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剧,读者的注意力又转向了科技信息、经济知识等方面;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生态、环保等意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又对于绿色、健康等方面的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文摘编辑要根据读者口味的变化,进行灵活的选稿和编稿。
除此之外,对于目标读者的确认也是文摘编辑的必要工作之一。据有关数据表明,文摘报的读者80%为30-70岁的中老年人,其主要文化程度在初中到大专不等,本科以上近20%。因此,在掌握了读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文摘编辑才能在选稿和编稿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也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文摘报编辑的改革与创新
与其他报纸相比,文摘报具有时效性不强的“先天不足”。造成这一弊病的原因首先是它只是一周只有一次或两次,出版周期较长。其次,在稿件的选择上它又属于二次传播。为解决文摘报的这一 “短板”,文摘编辑要在尽量追赶实效的同时,还要选择那些“保质期”相对较长和具有一定深度的稿件。
但是,文摘报又有着其他报纸所欠缺的稿源丰富的优势。因此很容易挖掘出政治、经济以及人文科学等领域内的新政策、新动向、新观点和各种新人新事。除此之外,文摘报又没有其他版面的那种地域性的局限,选稿范围大,对不同地区的读者都可以提供一些新鲜的异地新闻。
作为一名文摘编辑,如何突出版面的可读性同样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那些题材新颖、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各类通讯可以作为文摘编辑的重点考虑对象。但是,对于那些内容和情节过分曲折和离奇的稿件,文摘编辑要多加注意,看其文章前后是否合乎逻辑和科学精神。对于一些政策性的信息,还要充分考虑消息的来源以及发表媒介的权威性。
除此之外、文摘编辑还要牢记自己负责的版面与其他新闻版相比,宜“软”不宜“硬”、宜刊载“背后故事”不宜传播“动态新闻”,同时,对于新华社所发的通稿,文摘报尽量不予采用或少用。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文摘编辑来说,首先就是要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在编辑业务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层次;其次,在掌握好本报基本定位的前提下,在选文风格和类型上努力做到博彩众家之长;第三,对来稿进行及时的加工,不要因为文摘报缺少时效性而放松这方面的要求,恰恰相反,有很多具有可读性的文件都是当前较为热门的话题,过了“热乎劲儿”,就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最后,还要不断搜集所刊登内容的反馈信息,加强与转载出处、作者以及读者的及时沟通与互动,在编辑工作中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
:
[1]李 青.老年文摘类报纸的编辑意识[J].新闻世界,2012(8).
[2] 甘茂因.浅淡文摘报编辑的素质[J].新闻界,1995(5).
[3]司 琼.从《文摘周刊》看文摘报的新闻策划[J].新闻世界,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