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

2012-08-15王海军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愚公个性化文本

王海军

(天津蓟县城关第六小学,天津 301900)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

王海军

(天津蓟县城关第六小学,天津 301900)

一、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个性阅读的空间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的独特感悟,而不能一味地以自己或某个学生的见解作标尺,把学生的充满个性的思维抹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例如,《愚公移山》这一课,列子通过寓言的形式为大家塑造了一位名叫愚公却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老人形象,歌颂愚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的大无畏精神。在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是这样教,学生也是这样学,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思想的变化,学生们的内心早已不再对这种观点表示赞同,在今年我讲授此课,临近课的结尾进行总结时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可以看出智叟实愚,愚公实智……”话还未说完就有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说:“老师您的观点我不同意”。“噢!为什么?”我一时愣住了,那位同学说:“我觉得智叟实愚,但愚公也不能说他是智,因为他人为地扩大了移山的难度,其实运土又何必去那么远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说:“我们也有不同看法。”我灵机一动说:“那咱们就举行一次辩论看一看愚公是愚还是智,好不好?”同学们一致表示赞同。急性子的王清说:“我认为愚公实愚,因为其实周围有许多的沟谷空地为什么要送到隐士之北呢?而且要一年一次这不是人为地扩大了移山之难?使移山的目标更难以实现。”小清雅说:“那才体现出了愚公的公德意识,愚公移山是为了交通的方便,如果随意堆积土石不是又给他人造成了不便吗?愚公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把土石不远万里运到了隐土之北。”……经过大家一番激烈的争论,大家最终达成共识愚公实智,因为他的做法虽然欠佳,但具有公德意识且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古代已实属不易。这时我说:“大家还有什么好办法帮帮愚公呢?”有的同学说:“可以用土石先修一条平坦的大路通向隐土之北,这样既加快了运土石的速度,也为以后的造车运送打好了基础,同时造福百姓,可以让更多的人帮助他们移山。”还有的同学说:“他们还可以顺江而下,一路修堤也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最后,我总结说:“大家想的比愚公更为周详,可我们并不能用现代人的观点去要求古人,列子只想让大家学习愚公的精神而非愚公移山之举。”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教师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进行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指导学生有效的个性化阅读,为学生插上张扬个性的翅膀

要提高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性,阅读方法指导很重要,让阅读变成一件每日里必不可少的美妙的事情。好的方法是良好阅读的必要条件。

首先是“数量”,即让学生大量阅读,占有大量信息,为个性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丰富的阅读量,广泛的阅读面,能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思想的源泉。教师应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的单元内容和主题有意识地拟定一些“课题”供学生研究,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践中调查、研究、分析,寻找答案。如在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单元,教师可布置学生阅读整本的《红楼梦》、《小兵张嘎》;如在教学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匆匆》一课时,可布置学生搜集朱自清的其他散文进行阅读,感受其散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境。像《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昆虫记》等古今中外的名著,都可以和课本涉及的内容相结合,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阅读同题作品,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著作,阅读整本的作品。同时要注意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在书海中自由游弋,不可限定或指定学生的阅读,否则只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毫无兴趣可言,就谈不上大量阅读。

其次是“挑选”,即让学生独立自主阅读,主动积极思维,“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此为个性化阅读的关键之举。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让他们明白自己是阅读的主人,谁也代替不了。面对文本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文本所表达的信息,同时伴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质疑,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在讲解《丑小鸭》一课时,我开始让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忽然,一个学生站起来对我说:“老师,我发现丑小鸭就是安徒生。”“噢!”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决定以此作为课文突破点,于是,我说:“你能为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你的发现吗?”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励,这位同学便兴高采烈地说:“大家请看,丑小鸭因样子长得和大家不一样,被同伴们欺负、排斥,找不到朋友,而小安徒生因为家境贫寒,也让其他家长排斥,不准许小伙伴同他一起玩;还有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小安徒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不少。”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同学抢着说:“我也发现了他们的相同之处,故事结局丑小鸭变成了天鹅,而现实中安徒生通过努力成为‘童话之王’,他们都获得了成功。”另一位同学说:“通过比较,我明白了只有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才能成功。”像这样的阅读,既认识自我,读出个性,又亲近着作者,达到了个性化阅读的效果。

再如,我在讲解《景阳冈》一课时,一名同学站起来对我说:“老师,我对您的讲解有一点不明白。”“哦?你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也许大家可以帮助你!”这个同学挺了挺胸说:“老师,您说武松在酒店中连饮十八碗酒,体现了武松豪迈的英雄气概,可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又让人们少饮酒呢?而且在中小学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中小学生严禁饮酒呢?是否我们饮酒也是英雄行为的体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立时热烈起来。这时,又有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武松在知道店小二告诉他景阳冈上有老虎一事是事实后,仍不肯认错,与《小学生守则》中的‘知错就改’一条相悖。”“我认为武松打虎是逞强,因为他开始时只是心怀侥幸希望不会遇到老虎,遇到老虎吓出了一身冷汗,打完虎一步步挨下岗去,都说明他打虎并无必胜的把握。”“老师,从武松打虎的目的来看,武松打虎并不是为了为民除害,而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被逼无奈才打死老虎的,所以我认为他打虎不能称为英雄行为。”……像这样积极主动思维,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展现出个性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持鼓励、欣赏的态度,决不能加以遏制,扼杀个性的苗头。这样,通过有意无意的自我挑选阅读,同学们会一个接一个地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张扬个性。

我们要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阅读、多层次阅读、比较阅读、有创意地阅读,甚至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发挥联想和想像,拓展思维空间,以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来。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误读”,尽管会与作者的创作原意不符,但只要符合文本或生活的客观实际,勇于批判继承,很好地推陈出新,未尝不是一种“创造”!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养成健康时尚且个性化的审美观。

三、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和体验:个性阅读成功的彼岸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不要去刻意追求标准答案。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一次循环课活动中,我在讲峻青的《第一场雪》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雪夜中,树枝被大雪压得发出声音的语句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在分组讨论后,纷纷举手发言:“雪压枝断突出积雪之厚,表明雪下得很大。”“树枝发出的声音作者都能听得到,突出了山村深夜的宁静。”听着同学们清脆响亮的回答,听课教师和我的脸上都浮现出了笑意。然而这时,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儿站了起来说:“这些句子还说明当时作者还没有入睡。”这句话不禁让我一愣,这可是教科书中所没有的内容。此时,他又接着说:“如果作者当时已经入睡了,他又怎么能听得到这些细微的声音呢?”立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嬉笑声。我沉吟了一下,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在这深夜中,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呢?”嬉笑声停止了,同学们又陷入了沉思。我引导同学们从文章背景入手进行剖析,从而看出:这样写突出了作者内心激动兴奋的心情。连续几年的干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这场大雪的到来,无疑会使旱情得到有效的缓解。雪下得越大,下得时间越长,丰收希望也就越大。面对着窗外的大雪,听着雪花飘落的声音,想着旱情马上能得以缓解,作者内心的兴奋与激动可想而知。作者心系国家与百姓,看大雪想丰收,所以才会在深夜难于入睡,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这样一来,课堂的气氛热烈起来,课讲得非常顺利。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生字新词,提出几个问题,读懂课文的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让学生去进行新的思维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四、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个性化阅读永不枯竭的动力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我最欣赏的一本书”“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一本好书给我的启示”“图书推销员”“新书发布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思维理解力,激发读书的热情,培养读书的习惯。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读书要充分,要有所感悟,要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要读出作者的情。交流中要注意照顾全体,尤其是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多加鼓励,肯定他们的见解,促使这部分学生更加努力地读书,从而为培养其良好读书习惯打好基础。对表现特别突出的能力强的学生,教师也要注意让其“吃的饱”,可以组织这部分学生多参加各类口语和习作的竞赛活动,使其有“用武之地”,还可以鼓励其带动同学一起读书。教师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使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乔 健

猜你喜欢

愚公个性化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现代愚公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谁更应当“愚公”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