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圈时间”探究
2012-08-15刘福泉
刘福泉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
一、如何理解“圆圈时间”
(一)“圆圈时间”的含义
“圆圈时间”(circle time),也被称为“小组时间”。指在特定时间里,一群人坐在一起,从事有目的并且涉及在场每个人的一种活动。
该方法目前广泛使用在英国各地学校,在苏格兰的许多小学也经常使用。最近,该方法已经开始被介绍到中学。
在美国,“圆圈时间”是更加非正式的一种教学程序。通常在托儿中心会有若干这样的小组聚会,被称为“圆圈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孩子们围坐一圈(通常是在地毯上)和老师一起大声地读一本书,或者唱一首歌,有时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讨论,话题自然都是孩子们身边的事情,例如玩具、食品、天气以及穿着的服装类型。[1]
作为一项便捷有效的教学策略,“圆圈时间”并不新奇,它可以追溯到北美印第安人时期。后来又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使人产生合作的方法来解决他们在大工业时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世界教育已经采用了这种策略,因为它可以发展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且成为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和增强自信的关键。而在当下,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在多种学校的不同教学环节中。
(二)“圆圈时间”的适用性
“圆圈时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无论是参与其中的人群,还是需要完成的任务,都很少受到限制。
1.适用人群
广义的理解,“圆圈时间”可以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群体活动,只要变通组织活动的程序即可。从幼儿园到养老院,几乎所有人群聚集的地方,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特定的任务。在教育领域,“圆圈时间”的适用人群有低龄化的倾向。相比之下,小学和幼儿园更为常见,尤其在美国,“圆圈时间”几乎成为一种常规活动。
2.适用任务
绝大部分口头完成的教学活动均可在“圆圈时间”完成,那些需要参与者之间互相交流的学习任务,更适合通过“圆圈时间”达成目标。
“圆圈时间”还可以用于一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2]
(三)“圆圈时间”的功能
对于孩子们而言,“圆圈时间”是一个特殊的时刻,他们可以分享手指游戏、童谣、歌曲,演奏节奏乐器,读故事,参加运动游戏和休闲活动。“圆圈时间”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聆听的机会,可以有效发展他们的注意力,积极促进口头交流,同时学习新的概念和技能。
借助“圆圈时间”可以完成许多教育教学任务,其具体功能有如下述:[3]
1.分享乐趣
作为一个班级或者小组,“圆圈时间”让孩子们彼此分享大家聚集在一起的快乐时光。通过“圆圈时间”,孩子们还可以相互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以及他们各自的朋友和家庭。例如,孩子们携带可以代表他的家庭背景文化的“传家宝”,借此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十有八九是从父辈甚至祖辈那里听来的。有研究表明:每周定期交流,孩子们在圈子里简述故事,回答问题,可以极大促进孩子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提升自豪感和责任感。
2.团队合作
在活动中,由教师介绍整个班级的活动和学习任务,教师利用这段时间来组织孩子们建设团队。例如在感恩节假期,传统的南瓜雕刻必不可少,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由此组成一个协作组,共同完成对南瓜雕刻的故事性描述。“圆圈时间”也有很大的机会学习确定的科目,如语言或音乐。孩子们也可以坐成圆形共同讲完一个故事或者唱好一首歌。
总之,“圆圈时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聆听的机会,可以有效发展他们的注意力,积极促进口头交流,同时学习新的概念和技能。
3.发展社交技能
“圆圈时间”的活动过程教会孩子们在公共场合适当的社会交往行为,包括学习社交礼仪和得体的行为举止。例如:举手并且征得同意再发言,适时得体的问候,礼貌地回答问题,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见解。儿童得以快速了解哪些行为在团体内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不恰当的行为会被老师纠正,同时鼓励通过观看其他孩子可以接受的行为而学习和改进。
(四)应该遵守的规则
“圆圈时间”的有效实践依赖其特定的规则。学生能够自己逐步完善已有的规则,以保证能够有效地遵守这些规则。
例如,别人说话时大家注意倾听;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始终保持圆形;每个人都有权利表态;恭恭敬敬地听一个人说什么;应该尽量避免针对个人的负面评论;任何规则都应该在团体内事先商定;只能谈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
以上提到的规则只是举例,不作为范本推荐。规则的多少,应以儿童能够接受(容易记住并且方便遵守)为标准,可以根据需要适时修改。
(五)教师在“圆圈时间”中的角色
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应该是我们首要关注的焦点之一。
教师在“圆圈时间”过程中的主要职能是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技能和培养他们的态度,认识和学习管理自己的感情,这是一个关键战略;发展自尊,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重要的是,教师也是“圆圈时间”的一个成员,因此需要与学生坐在同一高度,无论是坐在椅子上或地毯上,都不能高出学生许多。
在“圆圈时间”的活动中,教师充当协调人的角色,而不仅仅作为“法官”,时不时地宣布“判决”。
在提供了适当的信息后,学生可以展开讨论。随着讨论的延伸,教师不妨注入更多的信息,通过引导的方式推动讨论。这可能适合年纪较大的儿童,他们已经掌握更先进的交流技能,因此,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接手主持“圆圈时间”的常规活动。
二、怎样操作“圆圈时间”
“圆圈时间”的操作涉及许多要素,以下仅讨论活动设计和教学资源两个大的方面,然后再用几个课例辅助说明,以期得到比较具体的印象。
(一)活动设计
一个理想的“圆圈时间”,起始于一个完美的设计。“圆圈时间”的设计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准备启动
最初,儿童将被安排到一个圆圈。有时,圆圈的形状可以是椭圆形,但不能成为方形,因为在方形四角位置的孩子会有被排斥在外的感觉,这是非常重要的。
正式开始活动之前,应该有一段时间给孩子们做些准备,例如暂时放弃并且安排好先前正在做的事情,逐渐形成圆圈,调整每个人之间的距离,互相熟悉和问候等。
2.初步热身
孩子们需要了解圆圈是如何工作的,这一点在开始的时候必须讲清楚,不然就只能中途多次停下来重新开始。
热身的办法很多,例如,轮流报上自己的名字,大家一起说一段简单的歌谣,或者唱一首熟悉的歌曲,甚至仅仅做几个动作,就像摇头、眨眼、拍手之类即可。
3.开展活动
“圆圈时间”可以作为一个多功能的平台,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故事。实践证明,许多事情都可以设计成“圆圈时间”的活动,这是一个十分灵活,可以千变万化的教学策略。至于具体的活动内容,就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自己去设计了。
4.评估认定
“圆圈时间”所设计的全部活动结束之后,应该有一个简单的评估,对孩子们的出色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一点十分必要。
积极的评价应该贯穿始终,尤其是在活动结束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带着遗憾回到家中,那样做将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心理伤害。[4]
(二)教学资源
虽然“圆圈时间”在进行过程中并不需要太多的专门资源,不过也有一些特别的需求,现在讨论一下:
1.空间
在空间方面,“圆圈时间”比较宽松,无论室内室外,只要有一块平整的地方可以让所有参与者围成一个圆圈坐下来,并且气温适宜,就可以了。教室里是最多的选择,也是常规选择。不过有时在一个其他活动的现场,也可以就地展开“圆圈活动”,以免“时过境迁”,孩子们再也找不回来当时的感觉。所以,操场、公园也都可以选择。
2.设备
室外的话,当然以松软的草坪为最佳选择,除非现场有合适的座位。
如果在室内,因为是常规的选择,也就相应地做一些长远打算。在美国,幼儿园教室的地面通常铺着一块圆形地毯,图案简单,以几何图形为主,间或有拉丁字母或者阿拉伯数字,色彩比较鲜艳。这就是“圆圈时间”的固定场所。
除此,天气凉的话还可以加一个小垫子。如果是年龄比较大的孩子,比如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那就应该每人一把椅子,也是摆成一个圆圈的形状。
3.教具
教具在“圆圈时间”里应该是很少出现,除非你把讲故事时教师参阅的绘本,或者唱歌时孩子们用的打击乐器也归为教具。
4.特别道具
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就是一些长毛绒玩具,如,猫、狗、泰迪熊等都是比较受儿童欢迎的好朋友。道具有两个重要作用:首先,在初始阶段,道具传到哪位小朋友的手里,就意味着发言的机会也轮到他的头上,这是一个标记;接下来,当这个幸运儿发言的时候,怀里抱着软软的、暖暖的长毛绒玩具,无疑是一种心理安慰,可以借此消除紧张与不安,对于所有孩子都十分有益。
(三)举例
以下举几个比较经典的例子,这些活动已经被许多教师接受。
活动一:谈心
学习目标:分享感受
评估经验:发展谈话和倾听技能
主要活动:每一个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也可以是一段话),例如“我感到厌倦时……”
如果一个学生说不上来,被卡住,他就可以说“通行证”,意思是暂时通过,由下一个孩子接着说。然后在一轮活动结束时,应该为他提供一个机会,完成这项任务。
谈话的例子:
恐怕……
我觉得真正的快乐时刻……
最后一次,我觉得很尴尬的时候……
我想实现的事情是……
活动二:互相结识
学习目标:发展自我意识,学习自我介绍
主要活动:活动前每一位学生必须两两配对,一名学生成为“A”,另一学生成为“B”。
活动开始,“A”将成为面试官,并且必须不断提问,而“B”则尽其可能回答。
一轮结束以后,“A”和“B”交换角色,进行第二轮。
活动三:只需一分钟
学习目标:提高耐心和自我控制
资源:一个时钟或秒表
主要活动:告诉学生,你要核对你的手表或时钟,时间是一分钟。
要求:当任何一个学生认为过了一分钟的时候,就默默举手示意。
结果:最接近一分钟的学生取得胜利。[5]
三、启示
(一)以简制繁变化无穷
“圆圈时间”看上去十分简单,表面上不过是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唱唱,做一些游戏,其实不然。如果像上面描述的那样理解“圆圈时间”的话,就很容易走入误区。如同“合作学习”所经历的遭遇一样,不少人只看到其表面现象,缺乏对合作学习本质的深入理解,其结果必然是用简单的小组讨论来代替合作学习,最终当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圆圈时间”入门容易,上手很快,但是,真正做好,得心应手,炉火纯青,那就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事情,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也许正是由于“圆圈时间”的基本框架十分简单,预先留有充分余地,才使它得以承受许许多多的变化;才使它年复一年地接受来自众多教师的不断改进;才使它日渐成熟,日新月异,成长为今日极受欢迎,极具影响力的教学策略。
我们应该从这种思路中得到启发,对那些貌似简单的教学方法不嫌不弃,不断改进,不停培育,使之在众人的手中成长为有效力、有影响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善于从其他领域借鉴
仔细想来,一群人围圈坐,谈论一件事情,或是解决一个难题的场景并不少见。除了“圆圈会议”之外,我们还知道许多场合,例如戒酒,戒烟,聚会,头脑风暴。当然,这些场景绝大部分都发生在欧美国家,我们这里比较少见。
本来是工业或者其他领域的现成的做法以及成功的经验,被教育工作者学习领悟之后,运用到教学环境下,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譬如,基于团队意识与团队配合而发生发展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之一。
教育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是教育也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未来成员,其基本规则当然互相贯通。过分强调教育教学的独特性,将自己与社会割裂开来,其结果肯定对教育不利。
合作学习策略体系中有一种由卡甘发现整理的方法,叫做“围圈说”,从操作过程上看,跟“圆圈时间”有许多相近之处,其间的关系有待考察。[6]
(三)持续不断的支持系统
任何一件事情,欲求其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为其提供持续的支持,不然就不可能保证它的生存。在这个环节上,“圆圈时间”就做得十分成功。除了为数不少的专著之外,尚有许多网站专门交流运用“圆圈时间”的经验,有的还提供相关的培训。这样就保证了这件事情可以持久发展下去,在多方面的支持下日益完善,成长壮大。
回顾我们有不少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其中不乏十分有价值的成果,可惜没有得到保存和发展,究其原因,缺少持续不断的支持系统就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这样一个体制,每当新事物产生之后,通过可行性评估,为其建立一个支持系统。那么,有价值的东西会不会更加多起来?我们期待着。
[1]Circle time.http://en.wikipedia.org/wiki/Circle_time.
[2]RebeccaMayglothling.CircleTimeActivities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http://www.ehow.co.uk/info_8241360_circle-activities-children-special-needs.htm l.
[3]Why Circle Time in Preschools Is Important.http://www.ehow.com/info_8749801_circle-time-preschools-important.htm l.
[4]Making Circle Time Successful http://teachmetotalk.com/2011/02/15/making-circle-time-successful/.
[5]All About Circle Time http://www.simplydaycare.com/circle-time.htm l.
[6]刘福泉.走向合作型学校[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