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耕耘、办实事、求奉献、淡名利——我在江苏省统计局60年的统计生涯
2012-08-15金勤德
金勤德
(江苏省统计局/原副局长,江苏 南京 210013)
勤耕耘、办实事、求奉献、淡名利
——我在江苏省统计局60年的统计生涯
金勤德
(江苏省统计局/原副局长,江苏 南京 210013)
2013年2月12日是江苏省统计局建局60周年华诞。也是我在省局工作生活的60年。数十年,我亲历统计工作的发展变化,欣慰的是,我为此尽到了努力,有过微薄贡献,画了一个不十分圆满的句号。
起伏之路
江苏省统计工作路不平坦。几十年来几经风雨,历经磨难,起伏很大,大致可分五段:
一是建国初期,1949—1957年,由于西方对我国全面打压,经济封锁,我们只能一边倒,向苏联学习,统计工作全面引进,报表制度成套进口,但这几年,正是“一五”时期(1953—1957)经济恢复发展很快,统计工作进展顺利,可称为“初兴时期”。
二是“二五时期”前三年1958—1960年,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左的路线指引下,浮夸风、高指标盛行,致使重要的统计数字严重失实,出现了粮食亩产几万斤等违反常理的荒唐数字。废除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报表制度,随后又遇经济困难,统计工作损失很大,这三年可称“挫折时期”。
三是1961—1965年,随着党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经济形势有了根本好转,重新发挥了统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应有作用。对浮夸风所造成的工农业生产重要数据进行自下而上的核实调整,同时,清理了繁琐的统计报表,加强了统计机构,强化抽样调查,国家成立农产量抽样调查总队,省有分队,省的抽样数字,直报总队,在源头上防止了粮食产量的浮夸。故这几年,可称为“再兴时期”。
四是“文革”十年,1966年开始的“文革”运动,统计工作遭受了严重灾难。主要为:第一,工作中断。1967年起统计机构停止运转,全国统计工作处于完全停滞状态;第二,机构全部撤销。1968年,搞所谓的“斗、批、改”,所有政府机构全部撤销,统计机构也难免其难;第三,统计人员全部去“五七”干校,后又下放农村,统计专业人才严重流失。国家统计局只留一个看守的小班子,100多人的江苏省统计局只留一人在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计划组搞统计;第四,统计报表全部废除。国家统计局从1967年开始就不再对各省布置统计工作,报表自动废除;第五,资料散失严重。原来相当保密的统计资料,一度随便堆放,有的不知去向。这一时期可称“动乱时期”统计工作严重夭折。
五是,1976年“文革”动乱结束,统计工作在恢复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统计工作发展更快。这三十多年是统计工作最兴旺的年代,可称为“黄金发展期”。
回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统计工作的发展总与大气候、大环境息息相关,政治气候好,经济形势好,统计工作发展也快,反之,就挫折或严重夭折。
逆境炼人
“文革”时期,由于只有一人在省计划组搞统计,其他去了“五七”干校,因此军代表要我把统计抓起来,我自感年轻,阅历不深,经验不足,能力有限,但还是迎难而上,积极应对。
1.谋起步。全省统计工作已中断两年,国家统计局已不存在,情况也不明朗,统计报表已全部废除,左邻右省亦无法联系,因此只能自己尽力而为。故单枪匹马将全省各专、市和专辖市加每个专署来一个县,分三片开会,通过开会,做到了心中基本有数。
2.通渠道。机器要动,首先有人,故通过电话,要求各地速配一名统计人员,经一段时期的工作,各专市县基本上都配了人,渠道渐畅通。然后向各地布置基本统计报表,采取以表促人,以人促转的方法,全省统计工作逐步展开。
3.促提高。由于各地统计人员新手居多,必需尽快提高业务,采取了以会代训,短会短训的方法,一年需开好三个会,即年定报布置会、年报资料会审会和年中情况交流会。由于一人唱“独脚戏”,因此只能边干边学,在实践中学、书本上学。每次会议三到五天,人数在30—40人左右,我是会议的组织者,主持者、讲话者、生活安排者,身兼多职,会后总感身心疲乏,好在年轻精力充沛。
4.快出数。每月上中旬是最紧张的时刻,分秒必争,三日各地电话上报工业生产情况,尽管指标简单,但只有一把算盘、一支笔,当时连计算器都没有一台,数百个百分比都靠算盘打出来,通宵加班是家常便饭。忙完工业,忙基本建设,然后忙商业数字,定时分批送至省领导。15日前将上月完成情况打印成册后,送到省革委会和四大组领导。现在回想,当时怎么闯过来的,有些惊讶。主要是使命感、事业感、责任感激励着我。
5.防散失。为弥补“文革”中的资料缺口,1970年始,我们着手汇编几年来江苏省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由于这是“文革”以来汇编的第一本统计资料,印刷完成后,送至有关领导,很受欢迎,并获好评多次加印。
6.新征程。1970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精神,国家计委统计组正式成立,并于1971年秋天召开了“文革”中第一次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各省市都有代表团,江苏由我负责,南京等市县六人与会。中断四年多的全国统计工作从此启动,统计工作也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7.告别“单枪匹马”。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召开前夕,省生产指挥组决定上调一人给统计,会后,又先后调进六人,从此,统计有了一个小摊子。一直是个难题,从地方而言,这部分产量无法调运,如包括调出就多,我本着不违反统计制度的原则,确定将自留地产量在表外附报。再如为适应计划考核的需要,解决了机床等几个主要工业产品的计划考核问题。
4.组织工业、基建、钢材库存等多项大型普查任务的圆满完成。特别是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规模大、时间长,我采取半天在普查办上班(因局负责人少)的方法来应对。由于各地大力配合(注:江苏常州是全国的试点省市,大型会议特多、特忙),江苏省的工业普查很有特色,颇有声誉,多次获好评并获奖。
5.发挥优势,为统计局建房筹资而奔波。1980年恢复建局后,人员猛增,干部宿舍尤为困难,由于我在计划组时间长(后改计委),人头熟,人缘好,故除天津新村和河西最后一套宿舍外,其他近200套宿舍其投资多数是我争取来的,曹楷同志也做了大量工作,几块地皮,是他争取来的。鼓楼二条巷的建设,是樊伟同志和我去计委谈妥的,地皮是我去找市规划局长划定的(因他原是市革委工交组与我较熟,其爱人是市里唯一搞统计的)。
6.……
力求奉献
1.“文革”中,江苏统计工作启动较早。1971年国家计委统计组成立后,李林书副组长、孙竞新、肖为民同志(国家局成立后前两者为副局长,后者为司长)来江苏省考察了解,由我全程陪同开了几个座谈会,检查了一些基层单位,他们在与省领导会面时,对江苏省只有一个人搞统计,但机器在转,报表在报,基层有人,表示充分肯定,特别在全国统计工作中断时间,江苏启动较早,给予好评和赞赏。
2.江苏率先提出粮食亩产“上纲要”的计算方法。1970年省革委会提出要粮食“上纲要”的县市和公社进度数,具体由计划组负责,任务落在统计头上,我深感棘手,因多种原因,当时全国有关部委从未提出过统一的计算方法,我在研究后提出按夏粮单产和秋粮单产等三种方法,经与有关方面商定后最终按夏加秋单产计算,分部长江、淮河南北三个不同地区考核。
3.解决了几项重要指标的计划考核与计算问题。如钢材库存,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分配给各地钢材都要扣除利库指标,年末库存越大,利库数就越多,实际分配就少。江苏省钢材库存较大,领导多次向我提过,要想办法。我经调查后,主要是省外来料加工占了一定比例,故决定增设省外来料加工库存,并从基层起报,很受领导赞赏。又如自留地产量是否上报
洁身自爱
1.注意自己动手。多少年来,坚持自己动手,凡发言稿、讲话稿,全国会议传达稿,省会议总结稿和一些重要通知,都自己动笔,很少请人代劳。当然,我们不提倡事必躬亲,但自己动手,可多动脑子提高思维能力。
2.要有自爱。在位20多年,有一次某市的一位副市长为统计数字来我家,带来一件相当珍贵的礼品,我当即拒收,并提了要把数字调整等三点要求;又如,有一次某市一位局长来省谈工作,送我一个信封,称省局对我们支持很大,这是市里创收的,我当即婉言谢绝;再如……。
3.要与世无争。在个人问题上,无所企求,有些老同志在省局干了一辈子,能力较强,但职务不高,工资也很低。一般每月都只有50—60元钱。有的职务变了,长期不按职务定薪(俗称升官不发财),许多事都离不开时代背景,如1985年前厅局无权定处级干部(1985年后才下放)。1995年后又实行巡视员制度,有些老处长可升为副厅级的助理巡视员,有些时间长的副厅长可升为正厅级巡视员。工资也按时到位。现在与当时无法比。好在无所企求与世无争。
4.要与人共事。与人共事,是人生的一种机缘,能有几年,因此,一是要多商量,相互尊重;二是互相支持,彼此包容,不计前嫌,不打内耗,故有人讲我调和,也有的讲我平衡;三是相互帮助,能办到的,尽可能办,不出难题,不让人难堪,只有聚合力,才能谋发展。
六十年,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一瞬,从人生言,是漫长的岁月。祝江苏省统计工作有更美好的未来。
10.3969/j.issn.1674-8905.2012.0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