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山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探索

2012-08-15虞旭伟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2年10期
关键词:加工业水产品水产

虞旭伟

(舟山市统计局,浙江 舟山 316021)

水产品加工业是舟山传统支柱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渔业、实现居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舟山水产加工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上世纪80年代的起步壮大阶段;二是90年代后的蓬勃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为发展顶峰,全市有水产加工企业近700家,工业产值占比达38.2%;三是2008年以来,受资源衰退、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等影响,水产加工业进入产能限控、转型调整期,企业经过几年来洗牌重组,优胜劣汰,目前保持稳步发展态势。

一、水产加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保持工业支柱行业地位,经济效益较为稳定。2011年底,舟山共有水产加工企业383家,占全市工业企业单位数的12.0%;工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为12.0%左右,在全市工业主要行业中居前三位。

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影响,以船舶修造为主的舟山工业经济效益下降明显。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比上年下降10.6%,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33.2%。水产加工业在转型调整后,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效益保持平稳增长,2011年利税总额比上年增长5.7%,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3.4%。

2012年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下降更为突出,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62.7%,其中利润总额750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4.1%,企业亏损面38.5%,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从舟山工业三大支柱行业看,船舶工业出现行业性亏损,石化行业盈利大幅下滑,而水产加工业经济效益总体保持稳健,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6821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90.8%。

2.分布区域较广,集聚效应日益增强。具有海岛特色的水产加工业在全市分布广泛,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临港工业的大发展,集聚度不断提高。普陀区是全市水产加工业最集中的区域,占全市水产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七成以上。以沈家门渔港和舟山国际水产城为依托,沈家门和勾山等街道成为全市水产加工业的主要集聚地。定海区的水产加工企业以西码头和盐仓街道两地为主,分别依托渔业码头和工业园区优势,吸引本区和岱山县的水产品进行加工。岱山和嵊泗两县以本地渔业资源为主,受交通条件等限制,水产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精深加工程度也较弱。

3.加工设备较为先进,生产活动以冷加工为主。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舟山水产品加工企业采用国外引进、自主创新等措施,自身硬件水平得到普遍提升,重点调查显示,有46.2%的企业加工设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50.0%的企业技术设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舟山水产加工业是以海水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2011年从事水产冷冻加工为主的企业数占了82.0%,主要产品为冻虾、冻蟹及各类冻鱼等,鱼糜制品及水产品干腌制加工占12.3%,水产饲料制造占4.9%。

4.出口市场稳定,内销日渐活跃。2011年舟山规模以上水产加工业出口交货值55.4亿元,占销售产值比重为47.1%。企业产品出口销售主要是欧盟、日本、韩国等三大传统市场,占到近70%的份额。产品以鱼类、头足类和虾类为主,2011年鱼类和头足类出口销售金额分别增长31.6%和32.8%。

国内消费能力的提高,促使水产企业加大了内需市场开拓。重点调查显示,企业对未来扩大市场份额的发展方向中,有36.5%的企业倾向于拓展国内市场,有48.1%的企业倾向于内外市场并举。一是以大型企业生产的品牌化产品为代表,如兴业公司在国内16个省市设有网点,共有专卖销售网点148家。二是以中小型企业生产的均质化产品为代表,主攻小型批发市场、旅游批发市场,或通过代理销售产品。

5.原料采购本地化,收购方式多元化。舟山的水产加工企业对原料收购以本地化为主,多数依托沈家门和西码头等渔港码头优势,形成了与渔船的对接收购。2011年,重点调查的52家水产加工企业原料收购金额为39.9亿元,其中在市内收购占82.9%。在原料收购总量中,渔业捕捞原料占96.3%,养殖原料仅占3.7%。企业对接渔船数量4551艘,比2010年增加190艘;对接养殖户数227家。

加工品种的多样化以及企业加工能力的逐步提高,水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的收购渠道呈现多样化态势。一是依托舟山国际水产城等专业批发市场,通过直接设点或委托等方式收购。二是大中型水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发展设立市内外自有收购点,建造自备运输、收购船舶来扩大收购量。三是委托专业性外贸公司操作。

二、舟山水产加工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舟山水产加工业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水产品资源局限性和价格波动大相互影响。水产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主要是依赖捕捞产品,目前近海资源的逐渐萎缩是全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国也不例外。舟山渔场资源量的逐年减少,中韩、中日等渔业协议所带来的捕捞面积缩减等,对水产加工企业的影响较大。在对原料收购的调查中,有59.6%的企业认为本地原料供应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近年来,远洋渔业发展快速,头足类加工企业对远洋资源的利用已经占到了公司原料来源的绝大部分。但目前北太平洋、阿根廷和秘鲁等主要捕捞产地受到过度捕捞影响,产量已有回落苗头。同时,远洋鱿鱼捕捞还可能面临国际配额制的影响,对舟山鱿鱼加工原料供应产生潜在压力。

在柴油价格上涨、渔民工资上升等成本拉动下,2010年以来水产品原料价格出现较大涨幅。重点调查显示,2011年有78.8%的企业认为原料价格上涨,受此影响,61.5%的企业主要产品毛利率下降。企业在反映原料收购存在的问题中,有75.0%的企业认为“原料价格过高”,表明企业对于原料价格快速上涨等问题感受最深。

2.季节性招工难较为突出。近年来,低端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以及本地劳动力供应的局限性,水产企业用工需求日益紧张。重点调查显示,2011年,有57.7%的被调查企业存在缺工现象。一是现有工资水平吸纳劳动力难度增加,二是一批熟练工人到一定年龄后将退出生产一线。每年的四季度水产加工旺季,企业最担心的是招工问题,熟练工人更是受到青睐。水产加工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工作强度和时间较长,一般年轻人很少愿意从事该行业,产业工人年龄结构日趋老化。

3.市场拓展面临诸多困难。随着人民币升值,出口产品经常面临环保、食品安全检验等贸易壁垒,出口企业利润空间日益收窄。近两年出口企业净利润率在2.5%的低位运行,与过去行情较好时的5%-6%的利润率有较大回落。

国内的终端消费市场开拓面临较大的挑战,目前仍是舟山水产企业产品销售的一块短板。整体看,仅少数有实力企业在国内销售市场立足,多数企业营销水平不高,在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品牌建立、渠道选择、促销宣传等方面处于建设阶段。一些国内大中城市的居民消费习惯难以在短期内得以改变等因素,对水产加工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形成一定制约。

三、对策和建议

舟山的水产加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要积极打造国际国内举足轻重的水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渔业及水产加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舟山水产品交易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地位。

1.立足新区建设,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一是相关部门要切实取消不合理税费,在财政支持、信贷、进出口退税方面,尽快改变当前精深加工退税实际税率低于初加工产品的现状;二是加强政府部门对行业的宏观调控管理,制定实施全市水产加工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三是促进外向型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建立海产品出口预警机制,保障出口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2.发展来料加工,加快精深加工步伐。一是走精深加工的路子,在深度开发上做文章,让国际国内市场的原料为我所用,提高来料加工的利润率;二是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部门提供便捷的口岸环境,吸引国外水产原料进入舟山加工;三是对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企业在融资、用电、用水、运输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3.依托高校优势,增强企业技术创新。鼓励水产加工企业主动对接省内外高等院校,利用高等院校的研发优势,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就低值鱼类加工、产品储藏、冷库节能等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开展立项论证和科技攻关,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开发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新产品。

4.建设交易平台,完善现代物流体系。一是以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和大宗水产品交易中心为基础,建设冰鲜鱼拍卖交易系统和远洋水产品期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增强水产品的集散功能;二是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专业物流配送企业,建设水产品供应链;三是完善国内销售网络,通过减少销售环节,降低成本;四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水产品加工企业网上销售步伐。

5.培育龙头企业,反哺渔业产业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支持有条件水产龙头企业上市。重点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和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小型巨人企业,以“公司+基地+养殖户”的生产模式大力推进渔业的产业化进程。

6.发挥协会作用,促进企业合作共赢。以行业协会牵头,形成原料、订单共享机制,增加行业总体生产效率,形成区域规模效应。行业协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价格策略,将利润尽可能留在生产环节;增强服务企业的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咨询。

猜你喜欢

加工业水产品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与Arburg(阿博格)携手共进塑料加工业的数字化未来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工业4.0背景下的机械加工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