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文化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2012-08-15黄耀霞

天中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国家文化

黄耀霞

(河南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02)

我国文化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黄耀霞

(河南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渐凸显。我国文化安全问题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战略。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既要揭露和阻止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文化权益的侵犯和诋毁,又要立足自身,牢固建立我国的文化安全体系。

文化安全;文化渗透;核心价值体系;软实力

一、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文化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中,国家安全主要指政治和军事安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国际局势趋向缓和,加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繁荣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许多国家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上,并不断调整和改变着国家发展战略。美国学者约瑟夫 · 奈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及同年在《对外政策》杂志上发表的《软实力》一文中,最早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的概念,并指出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时)、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践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具有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是软实力的三个来源[1]21,其中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学者的关注。事实上,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分化、西化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东西之间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争夺愈加激烈,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其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文化安全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国家文化主权领域免受外来文化威胁和危害的状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我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既面临各种机遇和有利因素,又面临各种存在的和潜在的挑战和风险:从面临的机遇和有利因素来看,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提高、世界文化的广泛交流为我们共享先进文化产品和外来进步文化等人类文明成果以及推进我国文化创新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从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看,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正在使世界变成“村落”,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伴随着经济交往而相互渗透、影响和融合,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来文化的进入难以选择,难以排斥,这为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领域面临着诸多隐忧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对我国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冲击。改革开放谱写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使形形色色的西方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蜂拥而入。在这些思潮中,有些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理念是积极和有益的,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结出的优秀成果,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们打破陈旧、落后和保守的思想观念,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激励人们追求人生理想、投入改革开放的浪潮,通过自我奋斗、勤劳致富,不断创造新的幸福生活。而有些思想则是消极的、错误的,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它们侵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尤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自私自利、诚信缺失、腐败等风气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进步。更甚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苏东剧变”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遇到各种困难之际,鼓吹和散布“淡化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错误言论,试图破坏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削弱人们的共产主义信仰,动摇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第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强行推销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念。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交往增多,各种思想观念激荡多变,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多元并存。西方发达国家及时调整和转变国家发展战略,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现代传媒技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体系中占据强势地位,不仅赚取了巨额的经济利益,而且形成对弱势国家的文化霸权,并将文化扩张和文化输出作为重点以图谋实现其全球战略。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政治地位的提升正使我们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参与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融合,正在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地进行着文化方面的交流和斗争;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凭借其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强势地位,利用各种手段,以各种方式大肆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不遗余力地实施文化扩张战略,力图把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推向全球。这种别有目的的文化扩张战略损害了我们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消解了民族凝聚力,削弱了我国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对我国的国家利益和文化安全构成威胁。

第三,西方国家利用经济援助和经济贸易等经济形式,进行文化“植入”,企图在不知不觉、悄无声息中改变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密切,日益加深。西方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的时候,往往利用各种借口提出附加条件,扶植亲西方势力,大肆推行它们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我国的分化、西化企图,他们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国家凭借世贸组织的相关协定,向我国大规模输入影视剧、图书等文化产品,在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输入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并对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是文化硬件产品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仅次于美国。但是,在文化贸易的“软件”领域,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电影动画片和故事片、印刷品、出版物、视听艺术、表演艺术、音像制品、多媒体、娱乐、会展等,却非常薄弱。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的平均增速分别为15.9%和28.7%[2]。在对外文化贸易风生水起的背后,则是中国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的境地。据海关公开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虽然我国核心文化产业进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出口电影票房收入35亿元人民币,但引进输出比仍高达3:1,以演艺产品为例,引进和派出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的比例约为10:1[3]。近年来,各种美国大片、韩国时尚剧替代了1980和1990年代的日本剧和港台剧,风靡大陆;日本和美国的动漫游戏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青少年和儿童的眼球;生活中,许多人模仿西方人和韩国人的服饰、发型、语言和行为方式,而对我国传统的东西视而不见。这些充分说明,中国的文化安全环境是严峻的,我们必须从战略层面大力构筑抵御文化侵蚀的安全防线。

第四,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传播技术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我国的文化安全也造成一定的冲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正在加速重塑社会的物质基础,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正迅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加强世界各国联系的重要方式,在促进各国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也使我国文化安全不可避免地受到发达国家强势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与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具有匿名性、开放性、无约束性、互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网络普及带来的不仅是快捷、方便的联系和交流方式,更重要的是使任何一个个体或团体成为平等的交流主体,改变了过去大众对新闻和信息的被动接受状态。这种“网络民主”不仅使每个个体能够自由地发布信息、表达观点和回应新闻,也酝酿和制造着五彩斑斓、光怪陆离的网络“文化狂欢”。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弱化主权国家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在网络空间实现文化霸权和殖民统治。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利用虚假的、恶意的信息和言论干涉我国内政,挑拨是非,制造分裂;国外流行文化,如以“好莱坞”、“麦当劳”为代表的美式大众文化和“韩流”时尚文化充斥互联网市场。这种网络“文化狂欢”尤其给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所有这些都显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众化以及西方国家在此领域的优势地位,都对我国文化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并且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对策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既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领域的建设,对我国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尤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明确发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并再次强调要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构建文化开放新格局[4],掀起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不可回避。当前,我们要从民族和国家政权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文化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牢固建立我国的文化安全体系。

第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引领社会风尚的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的有机整体,一共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面对西方社会思潮的侵入和影响,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论,反对多元指导,防止各种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和干扰,坚持思想文化领域的一元指导和多元并存。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在表现和理想追求。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都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另外,民族精神是民族共同体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本源泉。丧失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必将导致民族凝聚力的削弱、国家意志的瓦解、国民心理的崩溃,造成民族和国家名存实亡。同时,民族精神又是不断发展着的,与时代精神联系在一起。因此要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共同推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增强抵御西方各种腐朽文化思想侵蚀的自觉意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继承和创新我国传统文化,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才能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

第二,增强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一方面要对来者不善的外来文化坚决予以限制和抵御,另一方面就是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影响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胡锦涛提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4]

作为综合国力的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魅力。文化是靠自身的吸引力发挥作用,而不是通过强制力发挥作用。文化魅力的基本特点是“同化的力量”和“感化的力量”。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不仅要求文化和思想本身内涵丰富、深邃幽远,具有穿透力和持久力,而且还要求承载和支撑文化思想的文化载体、文化形式、文化表现途径要具有影响力和亲和力。就我国而言,首先,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但资源并不等于实力,传统文化资源只有经过现代转型即深度挖掘,开发利用,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形式才能提升民族信心,增强国家实力。其次,我国文化软实力应当具有先进性。发展先进文化是我党的崇高使命和历史担当。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阐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更是替所有中国人民描绘美好未来蓝图、实现以人为本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者。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涵养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情感心理、行为方式。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在继承和超越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必定要吸收劳动人民在新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创造的新的文明成果,必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现时代特色,发扬时代风格,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实力和文化价值所在。最后,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表现。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只有“走出去”,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对话和沟通,不断拓展国际文化市场,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接受,才能真正拥有实力,并有助于我国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赢得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地位。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地位。一些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对外缺乏竞争力,对内缺乏吸引力,导致我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入多出少,本土文化市场逐步缩小。尤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文化领域的扩大开放,一些跨国文化企业集团纷纷进入我国,抢占我国文化资源,垄断我国文化市场,削弱我国文化形象,这都对我国的文化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因此,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积极适应国际间文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切实按照建设先进性文化要求,积极推进我国的文化进步和文化发展;要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文化魅力和生命力;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不断增强国家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与西方文化霸权抗衡的文化“软实力”。

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共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和心理习惯孕育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和优秀的文化。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绵延千年,继往开来,其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既面临现代文明的挑战,又遭遇西方文明的冲击。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与封建专制集权的政治结构相适应,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稳定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令中华儿女引以为荣。然而,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我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不能与现代社会和工业文明相适应。传统文化中的保守、封闭和稳定等特性阻碍中国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因此,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和创新成为必然选择。继承是前提,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创新是方向,没有创新,继承就失去了意义。从内容上看,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思想观念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合、相协调的,而有些内容则是不合时宜的,需要扬弃或转换。如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诚信守义等思想同样是现代社会的精神准则;等级观念、人治观念则与现代社会追求平等、法治的观念相冲突,必须抛弃;而“民为贵、君为轻”等仁政思想则需要重新转化,与现代民众的精神和思想需求相适应,重新阐释出以人为本之义。另外,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有思想、观念、思维和心理特性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民族文化的积淀,民族精神就是无源之水;没有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升华,民族文化就无法一脉相传,延续发展。只有不断挖掘、继承、创新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才能为中华儿女寻找到心灵的归属和精神的家园;只有不断牢牢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才能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才能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前进,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和繁荣。因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之,文化安全的削弱会给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危害。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相互交流、渗透、冲撞和融合,人类历史上很少出现像今天这样的经济繁荣,也很少出现像今天这样的文化跃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既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间激烈竞争的需要,又是维护国家利益,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转化,还是对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都需要不断扩大文化的开放和交流,并在开放和交流中高度重视我国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的维护,做到在开放中不断增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能力,在明确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建设新型文化开放体系。

参考文献:

[1] [美]约瑟夫 · 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2] 孙丽萍,许晓青.加速中国文化“走出去”[EB/OL].(2012-03-12)[2012-04-13].http://news.163.com/12/0314/ 12/7SIACOUR00014AED.html.

[3] 黄孝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态势利好 国际认知度有待提升[EB/OL].(2012-01-11)[2012-04-13].http://www.gov. cn/gzdt/2012-01/11/content_2041903.htm.

[4] 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1-11-19.

〔责任编辑 赵贺〕

On the Problem and Strategy of China’s Cultural Security

HUANG Yao-xia
(Party School of Henan Province of CCPC,Zhengzhou Henan 450002,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cultural security is being put in the 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security. Our problem of the cultural security is from the expansion and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So we should expose and prevent the abuse and slander of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on China’s cultural rights and cultural interests,at the same time firmly establish China’s cultural security system.

cultural security; cultural expansion; core value system; soft power

D630.8

A

1006−5261(2012)05−0001−04

2012-06-26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2B795)

黄耀霞(1973―),女,河南开封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国家文化
国家公祭日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国家
谁远谁近?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