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抗战后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历史考证
2012-08-15许月明
许月明
(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 政治理论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0031)
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
——抗战后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历史考证
许月明
(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 政治理论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0031)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政权迅速走向崩溃是历史的必然。国民党在和平、民主、民生等方面迅速失去了民心,让人民彻底失望,人民最终抛弃了它。考察这段历史,不难得出“人心是革命成败和政党兴衰的根本”的历史结论,更应该记取“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的历史启示。
民心;国民党政权;崩溃;考证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队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装备也大大超过中共军队。国民党军队是一半的日式装备,四分之一的美式装备,四分之一的混合式装备,飞机加大炮、坦克,中共军队则是小米加步枪。蒋介石集团在八年抗战中并没有脱离抗日阵营,因此内战爆发前人民对其还是抱有希望的。当时,由于在多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蒋介石和国民党军事将领对于打一场全面内战是具有充分信心的。但事实上,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政权迅速走向了崩溃,中国共产党仅用三年时间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国民党政权如此迅速地崩溃呢?如果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这个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历史的总结,就会发现,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种种倒行逆施使其迅速失去了民心,使人民最终彻底抛弃了国民党而选择了共产党。
一、国民党不要和平,发动内战
抗战胜利后,重建家园,建设国家,是当时饱经战乱之苦的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强烈愿望,和平与民主已经成为人民大众的共识与呼声。1945年8月的《新华日报》曾发表了这样一封读者来信:“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但这几年来,中国内战的危机,一直没有解除,日寇一投降,内战的空气也即刻震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可见,战后中国的广大人民强烈地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内战。但是,国民党集团却非要把中国拖向独裁和内战的深渊。1946年6月底,蒋介石一意孤行,置全国人民的反对于不顾,命令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在全民厌战的情况下发动了一场旨在置共产党人于死地的内战。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倒行逆施行为使其迅速失去了民心,并且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反抗。全面内战爆发的第二天,上海文化界代表田汉、巴金等260人联名发表了《对时局的宣言》,呼吁立即停止内战,保障人民自由,改善人民生活。与国民党相比,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国家前途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飞赴特务林立的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尽管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却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赞许和支持,赢得了人心,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中唯一在战后发生了内战的国家,对此,国民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血腥镇压民主运动
1946年秋,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非法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人民无权,政府有权;地方无权,中央有权;立法无权,总统有权。这种做法充分暴露了国民党破坏国内和平民主、坚持内战独裁的面目,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遭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强烈抵制。国民党非法召开“国大”并制定“宪法”,不但未能起到巩固其法西斯专政的作用,反而使它在政治上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实际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寡头政治、独裁统治已经遭到唾弃,民主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国民党集团与历史潮流背道而驰,决定了它必将丧失人心。对于日益高涨、此起彼伏的人民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没有更好的办法,唯一的手段就是血腥镇压,这更让其走向了人民的反面。国民党的中统、军统特务遍布全国,不断从事绑架、暗杀活动,迫害爱国人士和青年学生,先后制造了一二 · 一血案、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血案等一起起骇人听闻的惨案,很多人因此生活在恐惧之中,失去了对国民党的信任。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民主党派——民盟,一向主张“以民主的方式争取民主,以合法的行动争取合法的地位”,国民党当局还是以暴力对他们实行迫害。民盟领导人李公仆、闻一多、杜斌丞等相继被杀害,民盟地方组织的许多成员被逮捕、绑架、屠杀,民盟所办的多家报馆也被捣毁或遭袭击。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又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令其解散。国民党的残酷和高压政策,使社会各界大为愤慨。北平47名教授联名对此发表看法,指出国民党对民主党派采取的是“一不合作就说是叛,稍有批评就说是乱”的态度,完全是“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民革中央委员何香凝在香港对记者说:“对于暴君的执政者,人们不仅要忠告批评,更应该起来革命。”11月5日冯玉祥在美国报纸上发表评论:“蒋介石政权是中国所有腐败政府的顶峰。”由此可见,内战爆发后,蒋介石面对人心的背离,陷入了最难堪的境地。
三、国民党政府和官员严重腐败,积重难返
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国民党抱有很大期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它感到极端失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到原沦陷区的官员肆意抢掠,把接收变成了“劫收”。这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丧失民心的起点。在国民党接收大员们到达之前,收复区就已经被“土行孙”、“穿山甲”、“变色龙”们搞得乌烟瘴气了。“土行孙”,是指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一些“地下工作者”;“穿山甲”,是人们对由军统指挥或利用的游杂武装的戏称;“变色龙”,是当时人们“赠予”蒋介石委任的由各地伪军改编成的“先遣军”的“雅号”。这些人成为国民党派出的接收“先头部队”。之后,国民党政府又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成立了党政接收计划委员会,下设党团、经济、内政、财政、金融和外交 6个接受组,同时,各省市也相应设立了党政接收委员会。这些正宗的“接收大员”到达收复区后,更是毫无顾忌地滥用职权,中饱私囊,接收时常常是国府、省府、市府三道封条并贴,党政军各部门同时伸手,“你也抢,我也抢;文和武争,官和民争;有力者公然霸占,无力者暗中盗窃”,无所不用其极。人们愤怒地称他们是“三洋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五子登科”(抢车子、房子、金子、衣服料子和女子),并且把接收大员们的贪污方法总结为“八仙过海”,即抢、占、盗、偷、漏、吞、诈、咬。国民党官僚们不仅私吞巨额的敌伪财产,而且将很多其他中国人的私人财产占为己有。在上海,人们对这种情况非常气愤,有人给国民党接收大员取了个绰号,叫“重庆人”。在台湾,人们则用这样的打油诗来形容国民党集团接收的情形:“台湾光复,欢天喜地;四大家族,抢天动地;贪官污吏,花天酒地;警察蛮横,昏天黑地;人民痛苦,怨天忧地。”此外,国民党政府又以法币1元兑换伪币200元的比价①变相抢夺人民财产。拥蒋的《大公报》评论此举是“随胜利而来的财富大转移”;但是,客观地讲,这一“无形”又“无限”的转移,“真实普遍而深刻地伤害了甚至是剥夺了京沪一带人的生活”[1]。这种接收,腐蚀了国民党的官僚队伍,使国民党失尽了人心,“在一片胜利声中,早已埋下了一颗失败的定时炸弹”。1948年,蒋介石在南京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也沉痛地对部下说:“我们的失败,就失败于接收!”[2]15
抗战后的“接收”只是国民党腐败的冰山一角。到内战末期,国民党从上到下已经彻底腐败。蒋经国曾到上海反腐败,将矛头对准了握有重权的官员和那些跟权力紧密联结的官商集团,喊出了“只打老虎、不打苍蝇”的口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蒋经国上海打虎事件”。结果,“打”到他亲戚孔家二公子孔令侃那里,这腐败就反不下去了。
四、国民党横征暴敛,搜刮人民,不顾民生
国民党为了筹措内战经费,长期对广大人民横征暴敛,实行竭泽而渔的剥削政策,有些税甚至提前征收到了几十年之后。当时,民间曾流传这样的对联:“民国万税(岁),天下太贫(平)”;“这征税,那征税,除却菩萨都征税;英自由,美自由,只有国人不自由”。对于民族工商业,国民党政府不仅征收关税、盐税、直接税和货物税,而且增发了公债、储蓄券、免役金、建设捐、城防捐等各色各样的捐献和摊派。经过这些捐税的洗劫后,一般工商业者的资金损失达20%~30%,严重的达 60%~70%以上。国统区的农民除负担田赋以外,还要负担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有些省区高达200多种,一般自耕农的负担通常是其收入的60%~80%。另外,国民政府大肆抓捕壮丁,征调民夫修筑工事,致使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广大农民已经无法维持正常的再生产。随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国民党政府的财政赤字也不断增大。由于疯狂地搜刮也无法弥补巨大的财政赤字,国民党政府只好采取滥发纸币的办法。当时国民党在上海至少有5家印钞厂、几十部印钞机同时运转,竟然还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又到美国和英国去印。滥发纸币的结果必然是恶性通货膨胀,1947年年底,物价与抗战前相比上涨了14.5万倍。据美联社1947年7月24日上海电讯,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买2头牛,1938年——1头牛,1941年——1只猪,1943年——1只鸡,1945年——1条鱼,1946年——1个鸡蛋,1947年——1/3盒洋火,1948年——只有天知道能买什么”。为了应对财政金融危机,国民政府于1948年8月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实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以此来兑换法币和民间的金银外汇。但这一币制改革很快失败,金圆券迅速贬值了80%,成为一堆堆废纸。
国民党政府一次又一次的洗劫,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在城市,民族工商业纷纷宣告破产,工业体系瓦解,工业产量大幅下降,失业人数陡增,广大工人、市民濒临无法生存的境地。大量失业百姓成为流民乞丐,有的逃荒在外,有的流落街头。知识分子的生活也十分悲惨。成都国民小学的教师,一个月工资不到100万法币,而当地的物价,寄一封平信要5 000元,喝一碗茶要8 000至12 000元。结果,500多名小学教师不得不忍饿罢教,上街请愿。在农村,缴不起赋税的农民,不是被扣押吊打,就是财产被查封拍卖,广大农村饥民遍地,饿殍载道。总之,国统区是民不聊生,民怨沸腾。
解放区人民的生活则是平静而又丰足的。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整个解放区“面积大过五个法国,人口超过美国”,却没有乞丐,没有失业,没有盗匪。
在同一个中国,国统区和解放区人民的生活有如此天壤之别,民心当然要转向解放区,转向中国共产党。由此,蒋介石的“后院”便时常燃烧起愤怒的烈火,蒋氏王朝陷入了炽热的火海。在国统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学生运动又推动了工人、农民、市民斗争的发展。1947年,在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主要工业城市,有120万工人参加反对内战、反对美帝国主义暴行的罢工和示威游行,罢工次数达 3 000多次。深受国民党反动统治迫害的广大农民,也纷纷起来反抗抓丁、征粮,给国民党反动统治以有力的打击。事实证明,在此期间国民党政府不论在军事战线还是政治战线上都打了败仗,已经民心丧尽,处在了全民的包围中。
综上所述,抗战后中国社会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历史进程,始终是围绕人心的消长展开的。国民党反动政权之所以迅速走向崩溃,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在和平、民主、民生等方面迅速失去了民心。国民党的溃败是不可避免的,是人民的选择。正如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所说:“它变得如此腐败无能,如此的不得人心,以致哪怕任何自身的有序改革都少有希望,即使没有共产主义运动,恐怕也会爆发另一场革命。”[3]279毛泽东更是指出:“人心向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定胜利,蒋介石必定失败。”[4]225
抗日战争后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历史再次证明了:“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人心才是革命成败和政党兴衰的根本,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值得我们永远记取的历史启示。
注释:
① 见1946年6月9日《文汇报》。按当时的物价,法币与伪币的实际兑换比应为1:25。
[1] 为江浙人民呼吁[N].大公报,1945-10-24.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M].北京:中华书局,1961.
[3] [美]肯尼斯 · 雷,约翰 · 布鲁尔.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M].尤存,牛军,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
[4] 阎长林.在大决战的日子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K266
A
1006−5261(2012)05−0012−03
2012-04-23
许月明(1978―),女,吉林农安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叶厚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