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光烈副省长在全省统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2-08-15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2年9期
关键词:工作

一、充分肯定统计改革发展工作取得的成绩

调查项目就有30多项。

(三)在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创新方面,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GDP核算改革,研究制定了各市GDP统一核算方案和工作流程,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工作机制,GDP核算的专业联动机制和部门协调机制逐步形成。服务业统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建立了有浙江特色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方法体系,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统计工作得到加强,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协调配合程度得到提高。建立健全能源统计调查制度,改进能源核算方法,建立了节能降耗监测预警系统。“企业一套表”改革顺利推进,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及耗能万吨以上的第三产业法人单位都纳入实施范围。

(四)在统计法制建设方面,统计规章进一步完善,出台了《浙江省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条例》和《浙江省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建立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统计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已有44个市、县(市、区)组建了统计执法稽查支队、大队。法制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圆满完成统计“五五”普法工作,制定了“六五”普法规划。统计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开展统计巡查、统计执法大检查、统计稽查、统计专项检查等多形式的统计执法,有重点地提高了统计执法的针对性。立案查处一批统计违法案件,社会统计法制意识得到增强,统计环境得到优化。

除了以上成绩以外,我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均荣获全国评比先进。全省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科研、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统计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

在充分肯定统计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比,与人民群众

近年来,全省统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保障统计调查数据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不断推动统计改革和创新发展,依法履行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测评价职责,全面推进“四大工程”建设,统计水平和政府统计公信力进一步提高,统计反映发展、评价发展、宣传发展、促进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在统计服务全省经济发展方面,按照“促转型”的要求,及时研究建立了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对11个市进行统计监测评价。按照拓展发展空间的要求,建立了产业集聚区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小城市培育统计监测评价制度。今年以来,按照全省扩大有效投资的要求,建立了对11个市及各县(市、区)分季度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等主要指标地区分类比较制度。此外,积极加大对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循环经济、科技进步、新型城市化水平等方面的监测评价力度,起到了良好效果。

(二)在统计服务全省社会发展方面,全省统计系统主动适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需要,拓宽服务领域,使统计服务由主要面向党政领导逐步拓展到面向基层单位和社会公众,由主要面向经济领域逐步拓展到面向社会领域。省统计局先后开展了浙江省民生指数、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全面小康进程、收入分配、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统计监测评价,建立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制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民生民意调查工作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调查领域涉及“法治浙江”、公民权益保障、党风廉政、干部形象、政府公共服务、群众安全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省建设等多个领域。近些年来,仅省民生民意调查中心每年开展的的新要求、新期待比,统计工作仍存在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部分地方和部门对统计机构建设和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基层统计基础还比较薄弱,统计任务与力量矛盾突出;统计体系还不健全,统计工作还不能做到全覆盖;部门统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服务业行业统计还不能反映行业发展全貌;统计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统计评价的导向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地方和企业弄虚作假情况仍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和专业市场,瞒报漏报现象还比较突出;统计管理、监督、考核等机制有待加强;统计保障能力不强,统计工作环境有待改善。这些问题,有些是长期以来的老问题,有些是新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制约的客观因素,也有我们思想认识不到位的主观因素;既有国家体制政策不完善的因素,也有我们自身工作不到位的因素。为此,我们要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统计工作要求和重点任务,强化统计工作保障,切实加强和改进全省统计工作。

二、全面树立科学的统计观和数据观

统计的思想认识问题,需要专门讲一讲。我们强调,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政绩观。总的来讲,大家的认识有所提高,但是也出现了许多误区。有的人认为,速度不重要,统计也不重要,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如果认识不到位,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就得不到重视。统计是一门关于数字和数据的学问,统计的本质就是对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分析、发现和应用。做好统计工作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统计观和数据观,即正确对待数据、准确提供数据、科学分析数据,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一)要提高对数据重要性的认识。在现代信息社会,数据呈现指数级增长,几乎所有数据的产生形式,都是数字化的,离开了数据,大到国家管理、小至个人生活,都将寸步难行。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本书,由涂子沛先生撰写的《大数据》。这本书现在很多人在看,从事统计工作的同志更应该看。所谓“大数据”,不仅仅是指现代社会数据容量超大,更多的意义还在于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在中央科技创新大会上,总书记和总理都说过“大数据”,但下面许多领导可能还不重视。书中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对待和利用数据上的巨大差异。我们的传统文化长期以来重定性、轻定量,重观点、轻数据,就如同这本书中,胡适说中国人习惯于“差不多先生”。美国人则十分重视数据,甚至到了迷信数据的程度。他们把数据和上帝放在同等地位,因为很多美国人是信基督教的,要否定上帝是不可能的,但除了上帝,其他人必须用数据说话,没有数据,说话就不可信,不可靠。随着数据迅猛增加,美国各级政府都在尝试“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创新”。为确保数据真实可信,2000年美国国会专门通过了《数据质量法》,要求说清楚数据是怎么来的,每一个数据,都要有“出生证”,尤其是来自政府部门的各种数据。各级领导,尤其是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和从事统计工作的同志要多看看这些书,对我们做好统计工作一定会有启发。

浙江人素来有“少说多做”的实干精神,浙江的干部喜欢埋头苦干,对统计数据看得不是很重。虽然功成可以不必在我,但并不是说可以不在意甚至无所谓成功。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境界,我们可以为后来人打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要成功了。而成功用什么来刻画,用什么来表现?用数据来说话。如果连成功都不要了,那我们还追求什么?我们绝不能有“数据不重要”的错误思想,重视数据不一定错,对数据的冷漠也不一定好。统计数据就是对现状、对成绩、对未来、对机遇的真实反映,只有认真严肃对待统计数据,才能真正对工作负起责任,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发现并利用机遇,才能为干出新的工作业绩而奋起直追。同时,我们也要坚决反对数据造假。统计的生命在于数据真实,为了追求漂亮的数据而违背基本事实,同样也是错误的。

(二)要提炼数据的丰富内涵。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量化记载,温家宝总理以“闪光的数据,浓缩的丰碑”高度概括了统计数据的历史地位。数据反映的是利益。例如GDP不但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表现,还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GDP总量或是增速的变化又反映了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利益格局的变化。GDP总量大、增速快,在全球就能掌握更大的话语权。数据蕴含的是信息。在现代信息社会,数字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不同数字的组合在不同的条件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比如宏观经济政策信息、市场供需信息、大宗商品价格信息等,都是通过数据表现的。数据表达的是财富。如账单上加个“0”,对于富人而言只是数字的增加,对于穷人来说则是财富实实在在的增加。数据意味的是民生。如统计上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保险水平、百姓平均住房面积等都反映着民生,财政支出的投向及结构反映着财政支出的民生投入状况。数据昭示的是安全。如能源供给与消费、金融统计监测、粮食生产监测等数据分别反映着国家的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各类社会满意度调查的数据体现着百姓对各领域工作的满意程度。数据体现的是质量。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反映着经济运行的质量。节能减排、污染排放和治理统计数据反映着环境质量的变化。数据预示的是机遇。数据是对经济发展形势的直观反映,通过加强统计监测评价和形势研判,及时了解经济发展最新动态,就能快人一步、趋利避害、化危为机、掌握主动。总之,数据的内涵十分丰富,只有掌握真实客观的数据,并以科学统计分析进行加工提炼,统计数据所反映的信息才能得到真实展现,统计服务工作才算做到位。

(三)要提升对待数据的境界。对于统计工作者来说,从事数字工作是人生的选择,数字不应该只是枯燥无味的符号,而应该是鲜活生动的,有生命内涵的。统计工作者必须对统计工作、对数据有着更加深刻和清醒的认识,如果说数据不重要,就是说统计工作不重要,就是人生不重要。统计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力求数据准确,要能看准读懂数字背后的信息,力求提高数据分析应用水平。全省统计系统有一句话,“用真实数据说话,为科学发展服务”,我觉得就讲得很好。对于决策者来说,对待数据的态度反映人生的境界。对于追求科学地干出新的更漂亮的数字的人来说,怎样对待数字,反映的是官品、人品、党风、政风、官风、个人的作风。对数字的漠视,就是对民生的漠视,对民意的漠视,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体现,讲对待数字上有不同境界,着眼点是讲“境界”,不是讲“数字”,甚至可以说数字都不那么重要了。

三、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

为指导下一步我省统计改革发展工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意见》精神,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做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结合《意见》有关精神,从依法统计、全面统计、客观统计、及时统计、高效统计五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我省统计工作提五点要求:

(一)要做到依法统计,维护统计法规权威性。依法统计就是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和国家统计制度的要求,既规范统计主体正确履行职责,又保障统计部门能够独立地行使职权。一是各级领导要切实提高依法统计意识,支持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职权。二是各级统计部门要依法行使统计调查、管理各项职能,逐步使各项统计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并保障统计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三是各级统计行政执法机关和广大统计执法人员要敢于执法,善于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严肃查处各种统计弄虚作假违法行为。

(二)要做到全面统计,扩大统计制度覆盖面。全面统计就是要力求统计制度全覆盖,不留盲点和死角,做到应统必统、应统尽统。一是要进一步突出统计工作重点。统计工作涉及面很广,要方方面面全都统计到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统计工作的重点领域,加大服务业统计和各类开发区统计等薄弱环节的工作力度,尽可能做到不漏统、不少统。二是要探索推行调查方式的集约化。全面统计不是说要每家每户的数据都要统计到位,要走出把报表收齐了、数字加对了、数据就搞准的误区,更多地是要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的方法、分析评估的方法、科学推算的方法,使我们得到的统计数据更准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要努力推进统计工作社会化。要跳出统计看统计,走出统计发展统计,广泛开展统计与大专院校、与社会团体之间横向联合,特别是充分发挥统计中介机构的力量完成统计调查任务,既有利于扩大统计工作覆盖面,又有利于促进统计中介业发展。

(三)要做到客观统计,确保统计数据公信力。客观统计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统计,既反对虚报统计数据,也反对瞒报统计数据,确保统计数据全面、真实、客观。一是要在源头上把好统计人员准入关。统计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统计工作者是第一手数据的搜集、初步加工者,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要加强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确保统计从业人员能适应统计工作新形势发展需要。二是要在过程上把好统计制度管理关。要加强统计分类标准管理,避免出现“数出多门”或“一门多数”情况。加强统计调查管理,各单位开展地方性统计调查必须依法向同级统计局申报审批,防止产生重复调查与交叉调查现象。三是要在结果上把好统计数据监督关。关键是要深化数据公开发布机制,更好地保障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的知情权,增强统计数据透明度,使数据经得起公众质疑、经得起历史检验。

(四)要做到及时统计,提高统计信息时效性。及时统计就是要提升统计工作效率,为党委、政府了解情况、科学决策及时提供信息。一是要确保企业原始数据及时上报。重点是进一步落实企业一套表制度,解决统计任务多头布置、调查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节省企业统计的人力物力。二是要确保部门间信息及时共享。各部门要建立“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统计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联网,及时维护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三是要确保统计数据得到及时处理。要依托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努力构建满足需求、规范统一、兼容共享、方便实用的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切实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效率。

(五)要做到高效统计,提高统计分析针对性。高效统计就是要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围绕主题主线、围绕“两创”总战略、围绕“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搞好统计数据的深度分析和开发应用,提高统计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一是要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充分发挥统计科学研究的前瞻、引领和指导作用,既要针对统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进行研究,又要针对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统计服务。二是要提高数据分析处理水平。客观、真实、准确的数据是统计的基础,对数据的深度开发利用则是统计的关键。要积极开展统计监测评价、统计指标比较应用等工作,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评价、监测、导向作用。三是要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统计数据分析不能只满足于对问题的分析,还要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结合工作实际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意见和对策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四、全面落实当前加强统计工作的重点任务

针对我省统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当前重点统计工作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做到不漏统、不失统、不误统、不晚统、不错统。

(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统计建设与促进服务上有新的提升。一是要加强县级统计基础建设。《统计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我省目前还有极少数县还未实行统计局单设,有关县要抓紧按照《统计法》要求单设统计局。二是要加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两级统计基础。各乡镇(街道)都要建立统计工作机构,配备或聘用统计工作人员,健全统计工作网络。县(市、区)统计局可以在小城市培育的试点镇建立统计分局。同时,各地要明确专职统计人员负责行政村(社区)统计工作,并研究建立行政村(社区)统计人员劳动报酬制度。三是要着重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统计难问题。加强县、乡、村三级统计基础建设,是做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统计工作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还要着重研究制定将规模较大的个体户转为企业、将无照个体户转为有照个体户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个转企”工作面临着“三难”(经营业主顾虑税负变化,造成自觉转型难;存在前置审批、场所证明、字号延续三大困扰,造成实际操作难;主体资格的非延续性,造成转企资产流转难),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工商、国土、税务、房管、环保、商贸、文化、消防等部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个转企”工作。

(二)加强拓展与延伸,在提高各类开发区统计水平上有新的改观。一是要加强产业集聚区统计机构建设。全省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都要健全统计机构,加强统计人员力量。像刚才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的一些做法就很好,值得其他产业集聚区参考和借鉴,另外,你也可以创造你自己的模式,比如设区市的统计局可以在产业集聚区设分局,可以采取各种办法,加强集聚区的统计工作。二是要加强县级以上开发区统计机构建设。县级以上开发区(园区)要明确统计职能部门。没有建立统计机构的,可以由县级统计局建立派出机构,配备或聘用一定数量的专职统计人员。三是鼓励开发区创新统计管理模式。要大胆探索管理模式和统计调查组织方式方法创新,鼓励开发区以服务外包方式组织实施统计调查,让统计人员能有更多精力进行调查研究,深挖统计数据价值,提供更有效的统计服务。

(三)重视改革和创新,在促进新兴产业、新的产业模式、新的业态及社会管理统计上有新的作为。一是推进统计制度改革创新。我国的统计制度是全国高度统一的,首先要认真做好国家统计局制度规定的统计工作,为国家决策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同时要立足浙江实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重点研究不断兴起的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努力做到统计制度全覆盖。二是建立健全社会统计调查制度。要切实改变统计工作重经济轻社会现象,要根据加强社会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省市县社情民意调查网络,加强各级社情民意调查工作,为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三是要推进调查组织模式创新。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大胆创新统计调查方式方法,对不同的统计调查对象可以采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多种调查形式,可以采用报表调查、电话访问、上门调查等多种组织方式。

(四)加强部门统计工作,在促进服务业统计、节能减排、服务民生的统计评价方式有新的突破。一是要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我省的服务业统计大量工作是各部门承担的,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的基础资料,有三分之二来自于各部门统计。各服务业行业管理部门要着力扩大统计覆盖面,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要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省统计局要会同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等部门,认真落实我省有关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确保我省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民生统计。要围绕小康社会建设、污染减排、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省政府“十件实事”满意度等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调查,反映我省民生事业发展成绩和存在问题,促进我省民生事业加快发展。

(五)重视统计服务方式与水平的提升,在提供决策服务、安全服务、导向服务上有新的加强。一是要加强经济动态分析,提高决策服务水平。要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和国内外一些重大事件等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积极分析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动向,特别要关注订单、消费、出口、信贷、能耗、价格、物流等变化,加强经济运行趋势预测,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二是要加强关系国计民生领域的统计调查,提高安全服务水平。比如粮食生产安全、能源供给与消费、畜禽存栏与出栏、生活消费价格、环境监测评价等领域,都关系国计民生,也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要重点加以研究。三是加强统计监测评价,提高引导服务的水平。统计要及时跟踪监测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建立健全面向产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工业强县、服务业重点行业等统计监测制度和动态评价制度。要开展单位土地、能源、电量、排放、产出的统计评价,为优化土地资源、排放量、电量和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提供依据。这些事情,大家要先做起来。接下来,我们要以亩产论英雄,以单位电量论英雄,单位能耗、排放的产出论英雄,就是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我们要按照排序来分配电量和土地,为优化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提供决策依据,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科学开展统计监测结果分地区比较应用,比如对各市进行工业投资等指标排序,统计要更好地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服务,发挥统计监测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六)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在统计手段拓展上有新的进展。一是要大力推动统计电子报表的应用,实现统计报表的设计、下发、报送、催报、审核、处理、综合管理和发布等统计工作过程的网络化。二是要完善国家联网直报系统,加快推进各专业的网上直报,在主要专业领域逐步取消纸介质进度报表,逐步实现通过网络直接向国家统计局和省、市、县统计机构报送统计资料。三是要完善统计信息门户网站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统计服务效率、扩展统计服务功能。四是要积极推广手持电子设备、住户记账器和电子采价器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五、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组织保障水平

统计工作是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统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切实提高统计重视程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思想上高度重视,行为上积极主动,大力支持统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要切实转变观念,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等要用到统计时才想起统计重要性,要把统计部门作为党委、政府的左膀右臂,把统计数据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要支持统计部门开展工作,增加机构人员编制,充实统计力量,使统计工作条件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要经常关心和指导统计工作,加强统计工作的研究,及时协调解决统计部门正常工作开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积极做好统计经费保障。对统计工作重视不重视、支持不支持,一个很重要标准是统计经费保障充分不充分,不能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统计部门组织普查、大型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专项调查等所需经费,各级财政要予以足额保障。要积极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各级政府要切实保证建设资金投入。要加大统计科学研究投入,整合现有统计科研力量,建立健全统计科研院所和科研基地,为完善统计制度、科学组织统计调查、统计监测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大力支持统计工作创新。要解放思想,推进统计制度改革创新,可以选择部分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地区组织开展制度改革创新试点。鼓励开展联合研究试点,省统计局可以与省级相关部门、与市县联合开展统计制度改革试点,在取得局部成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广。比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统计,省里可以在有的县(市、区)搞试点,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办法来,要积极创造条件,把无照变有照,把个体户变企业。这不是统计局一家的事情,而是涉及到相关部门,要多部门联合到试点地区去试点。我们要看看哪些县(市、区)有积极性,你们积极申报,我们积极支持。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度方法改革重点,要积极鼓励统计调查方式方法创新,可以采用多形式的非全面调查,鼓励以中介代理、服务外包等方式实施统计调查。要大力培育统计中介机构,各级政府,尤其基层政府要带头花钱买统计服务。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有关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培育发展统计中介机构的有关政策措施。要减免统计中介机构的税收,统计中介机构的收费高了企业不委托,收费低了他们收入很低,这是苦力活,税务部门要积极减免他们的税费,不可多收。此外,要加强对统计中介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各级政府和统计部门要有专门分管统计中介的领导,研究政策,加强培育工作,这与市场机制是相适应的。另外一个方面,要加强对统计中介机构的监管,防止弄虚作假。统计方法是否合法,统计数据质量高不高,都要加强监管。该帮的帮,该扶的扶,该管的也要管。

(四)着力加强统计队伍建设。面对当前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一支热爱统计工作,熟悉统计业务,高素质、高效率的统计干部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要千方百计调动统计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队伍活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关心统计干部的培养与成长,在班子配备、干部选拨、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方面要与其他部门一视同仁。要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投入,加强培训教育,提升统计队伍整体素质。要积极组织统计工作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评比,经省政府同意,可以对统计工作业绩突出的统计机构(组织)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猜你喜欢

工作
我的工作
养工作比换工作更重要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不工作,爽飞了?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