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感染发热为主要表现的Good’s综合征
2012-08-15孙莹
孙 莹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48岁。主因间断发热、咳嗽、咳痰4年,加重10 d,于2012年5月10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发热无规律。体温最高38.5℃,痰为黄白色黏痰,曾于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症状可好转,每年发作4~5次,于入院前10 d受凉后出现症状加重,伴有盗汗、纳差、消瘦,间断关节疼痛,无咯血,胸痛,皮疹,呼吸困难,曾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就诊于我院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2.25×109/L,中性粒细胞 0.76,胸片:双肺纹理增多,双肺门饱满浓密,右下肺片状密度增高影,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既往28年前曾患“血小板减少症”,“听力下降”,“鼻窦炎”病史4年,无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查体:体温 37℃ ,脉搏 9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叩诊音清,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腹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WBC 10.0×109/L,红细胞(RBC)4.52×1012/L,中性粒细胞 0.82,淋巴细胞 0.10,单核细胞0.069,尿常规正常,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大致正常,心肌酶及肌钙蛋白T正常,支原体冷凝集试验、支原体抗体免疫球蛋白(Ig)M阴性,嗜肺军团菌IgG、IgM阴性,G试验阴性,结核菌素实验、血清结核抗体阴性,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血气分析: pH 7.45,p(CO2)32.6 mm Hg,p(O2)69.5 mm Hg,肺功能示用力肺活量(FVC) 102%(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0.88,痰抗酸染色、真菌孢子均阴性,痰培养见铜绿假单胞菌生长。风湿免疫全项:IgG<0.333 g/L (7.51~15.60 g/L),IgA<0.067 g/L (0.82~4.53),IgM<0.04 g/L (0.46~3.04 g/L),IgE<5 000 IU/L(<165 000 IU/L),补体 C3 0.937 g/L(0.79~1.52 g/L),补体 C4 0.296 g/L(0.16~0.38 g/L),C 反应蛋白(CRP)40.1 mg/L(<8.0 mg/L),余未见异常。胸部CT结果:(1)双下叶及右下叶多发实变、斑片影,部分扩张支气管,双肺部分支气管壁增厚并树芽影,考虑感染性病变,细支气管炎。(2)前纵隔软组织密度影(胸腺瘤)。(3)两肺间质纹理增多。(4)脾脏饱满。鼻窦CT结果:全组鼻窦炎。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13 d后再次复查免疫全项:IgG<0.330 g/L,IgA<0.067 g/L,IgM<0.042 g/L, CRP 7.3 mg/L,补体C3/C4正常,循环免疫复合物、抗核抗体正常,IgE<5 000 IU/L,结果仍显示免疫球蛋白均极度减低。追查外周血 T细胞亚群分析:总 T淋巴细胞():0.621(0.610~0.850), 辅助/诱导 T 淋巴细胞(0.340~0.700),抑制/细胞毒 T 淋巴细胞0.727(0.250~0.540),辅助/抑制 T 淋巴细胞比值(Th/Ts):0.28(0.68~2.47)。诊断:Good’s综合征。在原有抗感染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0g/d,共2d。3 d后复查免疫球蛋白:IgG 87.6 g/L,IgA<0.067 g/L,IgM<0.042 g/L,IgE<5 000IU/L。患者体温正常,呼吸系统症状好转出院。定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随访4个月未再发热。
2 讨论
Good’s综合征是由1954年R.A.Good发现患者有胸腺瘤及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联合症状而命名[1]。目前,它作为独立的实体被分类,是与胸腺瘤相关的原发免疫缺陷,患者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有缺陷。Good’s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病,其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无性别差异,通常 Good’s综合征的诊断早于胸腺瘤的诊断。免疫研究发现,异常的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伴随B细胞减少或缺乏,和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和比值的倒置,T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的异常反应。血细胞计数可以出现贫血(继发于再生障碍性、溶血性或恶性贫血),中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和嗜酸性粒细胞缺乏,甚至B淋巴细胞产生障碍。Good’s综合征患者表达CD28抗原的和T淋巴细胞及幼稚T辅助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而不表达CD28的T淋巴细胞会出现增殖严重受损[2]。典型症状包括反复的感染、体质量下降、疲劳乏力、非感染源的慢性腹泻,也可以发展成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生成障碍、溶血性贫血、糖尿病、斑秃、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本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都符合Good’s综合征的诊断,并且患者既往就曾有血小板减少病史。然而,Good’s综合征患者常常存在变异,大约50%的患者并不存在免疫缺陷,也有一些免疫缺陷的患者没有出现反复感染。虽然胸腺瘤患者中合并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比例只有6%~11%,但并非所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患者均出现B淋巴细胞减少,因此Good’s综合征真正发病率可能会高一些。胸腺瘤可与慢性感染、腹泻、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同时发现,有些患者在胸腺瘤切除后多年才出现慢性感染、腹泻或低丙种球蛋白血症。Good’s综合征患者常常因为免疫功能低下而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本例患者就以反复肺部感染并支气管扩张为特征,并因咽鼓管反复感染而导致听力下降。约50%的Good’s综合征患者合并出现慢性腹泻,虽然有时可以分离到一些肠道细菌、贾第鞭毛虫和巨细胞病毒(CMV),但大多数腹泻患者不能检测到致病原。追溯本例患者病史,4年前曾有反复腹泻,经治疗后症状好转,但目前便潜血仍阳性。Good’s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抗感染或胸腺切除治疗,但治疗有效率不到40%,病死率高达44.5%[3]。持续和重度的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必然会带来反复的感染,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因此,对于伴有感染病灶的Good’s综合征患者给予免疫球蛋白的补充非常合理,这也在众多专家中达成共识。
总之,对于临床遇到的反复感染发热的患者,医生不能一味的调整、更换抗生素,还要对患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进行评估监测,及时想到本病的可能,避免误诊。
[1]Good RA.Agammaglobunemia:a provocative experiment of nature[J].Bull Univ Minn Hosp Med Found,1954,26:1-19.
[2]Kuribayashi K,Fujimi A,Kobune M,etal.Pure red cell aplasia associated with Good’s syndrome accompanied by decreased stem cell factor production in the bone marrow [J].Intern Med,2010,49(5):377-382.
[3]Kelesidis T,Yang O.Good’s syndrome remains a mystery after 55 year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evidence[J].Clin Immunol,2010,135(3):347-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