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内涵建设 打造专业特色——以太原大学会计专业为例
2012-08-15李贻玲
李贻玲
(太原大学 财务会计系,山西 太原 030032)
一、影响专业特色建设的因素
通常一门独立学科要具备研究的领域、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等要素。其划分要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学科分支也有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研究领域相对稳定。专业的构成则主要是由专业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中的人(主要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构成,其设置相对灵活,因此专业特色建设就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政策与环境因素的影响
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的,是以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为己任,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在质量、数量上的要求。为了实现专业设置目标,首先要及时关注教育部和专业所属领域的最新政策,以会计专业为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在高等教育领域,《规划纲要》强调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扩大开放,提高质量,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明确提出到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就为打造专业特色指明了建设思路。
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的总体目标是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会计体系;与此同时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3]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会计人才基础。这就为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在专业特色建设中还要考虑院校所在的地域类型、学校定位等因素的影响。
(二)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
专业特色建设并非是对常规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借鉴在长期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与专业积累,坚持自身教育的传统优势,结合人才需求特点和教育规律诠释专业建设新内涵。
会计专业于1983年开始招生,截止2012年7月,已培养27届约3200余名毕业生。2004年7月财务会计系成立后确定了“建章立制——制度建设促进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兼收并蓄发展会计专业专业建设:改革实干——创新专业;人本创系——人文精神塑造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后,会计专业建设稳步推进,尤其是“因需设课,课岗融合”的教改理念,实践效果显著。表现为全方位、多层次打造了一支业务过硬的“双师型”队伍;建立了“双基地实训,双工作实务,双向式服务”的“三双”实训机制;获得了一项省级教改成果一等奖;财务会计系获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精神,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2012年6月本专业获得财政部专业建设经费支持,这就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内涵打造专业特色提供了物质保障。
鉴于以上因素,在新形势下太原大学会计专业特色定位为“纵横结合、综合发展”。
二、纵横结合
(一)纵向——继续坚持“因需设课 课岗融合”的教学理念
“因需设课 课岗融合”的“需”指需要、需求;“设”指设立、筹划“课”指课程;“岗”指工作岗位以及从事本岗位的上岗证书;“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在一起,并高于原来的事物。
1.“因需设课 课岗融合”的动态理念
《人才》指出“随着我国会计人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稳步提高,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领域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已经由过去的“核算型”偏向“管理型”。此外从山西省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也显示未来5-10年山西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会计人才发挥作用,目前全省会计人才总量仍存在缺口,会计人才队伍急需补充,山西省会计人才在学历、职称等结构方面不尽合理,急需培养适应山西经济发展的、有扎实基础理论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较高层次的“管理型”会计人才。不难看出政策和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首先要完成三个转化,即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岗位任务向学习内容的转化、直接知识向间接知识的转化;在此基础上调整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例如由于原来的《财务会计(上)》、《财务会计(下)》名称上不具有直观性名称,学生难以联系到工作任务,将其调整为《常规经济业务核算》和《特殊经济业务核算》两门课程;原来的《税法》、《纳税筹划》内容上相互割裂,学生难以将税费计算、申报与筹划串联起来,现将其整合为《纳税实务与筹划》一门课程;最后实践教学要进一步体现多元化,由原来单一的“出纳、往来核算、存货核算、成本核算”等核算岗位拓展为“出纳、制证”核算岗位、“合同管理、价格管理”管理岗位、“投资融资、纳税实务与筹划、财务管理、报表编制与分析”综合岗位以及核算与管理相结合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等岗位并存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各岗位实训的数据信息相互关联,从而实现财务数据共享。
2.深化“课岗融合”,服务地方区域经济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健全制度,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所谓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就是指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企业财务专家认为,财务很重要的作用是使企业资源达到最佳组合,所有的财务数据必须被企业所利用,让企业所有的部门都能听到财务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企业的经济活动都能有信息的支撑,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的资源。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应该倾听企业财务专家的心声,遵循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积极推进校企对接,选择有地方经济特点的企业先进财务模式经过理论加工与提炼,形成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总体目标要求的、符合教学规律、在企业中具有推广价值的财务新模式。
“财务新模式”,将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着力点,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综合利用程度不够高,提升会计信息化服务能力,真正做到“利用企业资源为教学服务,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服务”,最终实现校企双赢,从而达到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二)横向——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平台 积极开展与同类院校的合作
2004年1月由太原大学财会系发起成立山西省会计学会高职教育分会分会,宗旨是搭起一个有组织、有计划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学术讨论、教学研讨、师资培养、经验交流和协作开发等活动的平台。这个平台建立以来针对性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针对当时多媒体教学的兴起召开了“多媒体在会计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交流研讨会”;为了认真领会教育部16号文件,召开了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研讨会;为了紧跟行业步伐参加了财政部会计准则培训、举办了内部控制研讨会,组织各会员单位参加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并被省财政厅授予山西赛区组织奖;2005年与科学出版社共同开发了一套12本教材,该教材冠名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其中4本被列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分会成立近10年来举办的这些活动开展极大地加快了会计专业的发展步伐,同时也促进了各会员单位的专业改革和发展,影响不断扩大,今后还要不断吸纳开设会计专业的同类院校成为新会员,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平台,加强交流、寻求合作,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会计专业教学规律及内涵,努力打造新成果。
三、综合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向大众教育阶段,这种变化对传统的会计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挑战,越来越重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专才教育加通才教育成为共识,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综合素质
1.综合素质的内涵
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品格、气质、修养、风度等综合特征。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未来的竞争能力和成才目标的实现。素质的综合性体现为政治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政治素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它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准确把握政治素质的内涵和特征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的前提。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从狭义来说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就是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智慧的有修养的人。
2.三晋特色文化教育
依据太原大学将来要办成一所“具有三晋文化特色的现代综合大学”的办学定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要充分体现三晋文化这一特性。晋商作为明清时期的十大商帮之首,数百年中不仅积聚了巨额财富,而且为我国的会计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商和理财文化;晋商的“东伙分权”制度,可以说是中国较早的两权分离制度,是我国实施会计委托代理的先驱;晋商商号东家投资形成“银股”,掌柜和员工根据业务能力大小和资格形成“身股”,并与银股同权参与利润分配,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期权激励制度(人力资源会计);晋商把所有经济业务分为进、缴、存、该四类,并确立了“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龙门张),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复式记帐法;晋商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也有独到的见解;晋商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精神更为当代会计人树立了楷模。可以借助我校文法系全方位、历史的、立体的的“三晋文化资料库”将晋商文化融入其中、使学生对三晋文化尤其是晋商文化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去平遥古城参观学习票号文化加入我校旅游系“三晋文化系列丛书”编写队伍、出版晋商文化分册,开设“晋商文化”选修课,通过对“晋商文化”系统的认知和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晋商文化”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综合能力
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明白:传授给学生的任何知识都具有阶段性,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却是终生受益。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核算能力还要注重管理员用能力、沟通交往能力以及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1.基础核算能力
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核算能力是基础能力,财会人员要记账、报账、算账,就像人为了生存要吃饭一样,是一种本能,通过核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胜任货币资金的收付、常规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2.管理应用能力
财务工作做得好,不仅仅指财务的记账、报账、算账工作做得好,而是财务的管理工作做得好,现代企业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龙头,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也是监督和服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业务核算功能,拓展到企业筹资、并购重组、规划投资、成本费用控制、预算管理、预警监测等领域,并延伸到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价值管理、资本运作业务流程管理和风险防范管理等方面,特别对于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和防范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及时地转变观念,要求学生将来不仅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运用自己的财务知识参与到整个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去,并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工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从知识层面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宽泛的经济管理理论,包括财政、金融、证劵、法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合同管理以及价格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将这些知识加以综合运用。
3.沟通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计人员要与各方面人员打交道,沟通交往能力十分重要。从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多数毕业生参加工作所面临的种种不适和困难集中表现在人际交往能力的较弱,不利于尽快融入工作团队,开展工作。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思想品德、所学专业、社交活动能力排在前三位,与毕业生关注的基本一致,这些相互印证的统计资料反映了培养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迫切性。
4.继续学习能力
加强对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源于两点,一是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二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日益提速的会计知识更新、日趋激烈的会计人才竞争,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作为大学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2010.
[2]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Z].2011.
[3]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Z].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