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现代物流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
2012-08-15吉林省白城市行政学院张文革
吉林省白城市行政学院 张文革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业在国内已迅速成长为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服务产业,它凭借涉及领域广、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目标系统化、组织网络化、信息电子化和吸纳就业人数多的特点,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吉林西部地区仍然停留在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鉴于吉林西部经济发展这样严峻的态势,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促进吉林西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吉林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高效率、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它可加速经济循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吉林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正在成为经济的推进型产业,大力发展物流业是实现吉林西部地区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白城市是吉林西部地区的主体,白城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代表着吉林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从白城市主要运输方式、货运量及周转量来看,主要以公路和铁路为主,截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282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1276万吨,货运周转量169137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2005万人,客运周转量94682万人公里,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次,从运输物品的种类、数量及流向看,主要有玉米、水稻、高粱等粮食作物和绿豆、红干椒、西瓜、葵花等经济作物。2010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总产量339.1万吨,肉类总产量28.6万吨,禽蛋产量10.7万吨,牛奶产量34.4万吨,其中三分之二左右或以原料或经加工后外运。需要外运的工业品主要有汽车配件、石油机械、电工设备、风电设备以及沙石等。产品运输的方向主要是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企业以及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第三,从重点物流园区等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经营情况看。白城市重点投资建设了白城物流园区,该项目共完成投资2685万元,是我省第一家跨行业、跨部门合作建设的物流园区,主要功能是建大市场和办大物流,建设项目主要有货运信息交易市场、钢材市场、粮食(含农特产品)交易市场、装潢材料(地砖、瓷砖等)市场和机动车停车场。目前经营情况较好,效果显著。由此可见,吉林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已初具规模。
2 吉林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具有的优势
(1)先天的区位优势。白城市地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界,与黑龙江、内蒙古12个县市接壤,辐射人口500万,是“长吉图”规划主轴线、“中蒙大通道”重要节点城市;是黑龙江省西南部、内蒙古东北部入关的必经之地,是历史上形成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规划的第四条欧亚大陆桥的主要枢纽城市之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周边的齐齐哈尔、大庆、松原和乌兰浩特等多个地级城市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经济互补性强,站在战略高度看,是构筑区域经济圈的金三角。独特的区位和较为广泛的外延市场,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很大发展空间。
(2)畅通的交通优势。近年来,白城市积极推进吉林西部区域商品集散地建设,努力打造立体的“铁公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推动白城经济跨越式大发展。一是在公路方面,302线、207线、301线、111线公路贯穿全境。公路网主要由2条国道、6条省道、25条县道、1696条乡村道、4条专用公路组成。截至2010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282公里。302国道珲乌高速公路大安至石头井子段的已建成通车,改写了白城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使白城到长春的行车时间缩短了2个多小时;二是在铁路方面,在境内贯通交汇着长白、平齐、通让、白阿四条铁路干线。白城火车站是吉林西部地区最大铁路编组站,也是联合国规划署规划的第四条亚欧大陆桥的三省(区)结合部重要枢纽站之一。总投资259.5亿元,全长326公里的长白快速铁路建设项目已顺利通过国家审批,届时白城至长春的铁路运行时间只需2个小时左右。三是在机场建设方面,2010年3月白城民用机场正式命名为“白城长安”机场,其定位是兼商务、旅游和通用航空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内民航支线机场。
(3)雄厚的产业优势。按照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来看,白城市主要有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和风电设备制造三个重点产业。
在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白城市按照“清洁能源优先,风电火电并重,多种能源互补”原则,正在积极打造吉林西部现代化能源基地。一是发展风电。白城市是吉林风能储备最丰富的地区,境内可开发风电场面积6865平方公里,可装机容量2280万千瓦。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风场27个,累计装机容量213万千瓦,并网规模达183.5万千瓦。二是发展火电。目前白城发电公司一期工程的两台66万千瓦火电项目已竣工运行,二期工程的两台100万千瓦火电项目已进入科研阶段。三是光电、石油等多种能源互补发展。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白城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重点发展水稻、绿豆、葵花、蓖麻、辣椒、奶牛和肉牛、肉羊、鸭鹅兔、品牌鱼、燕麦等特色农业产业。现有规模以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企业112户,行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82%。在设备制造业方面,白城市机械设备制造业在行业内已初步形成了以白城派克、中一、金事达、红钻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德尔福派克电气有限公司白城分公司主要生产汽车用原线电缆,整车线束和汽车发动机高压点火线,是其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区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企业。白城中一精锻公司已进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在国内同行业排名进入前五强。白城金事达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生产汽、柴油车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企业;风电设备制造业是白城市的新兴产业,华锐、歌美飒、中材等15家国内大型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先后落户白城,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产值将达400亿元以上,上缴税金约30亿元。这些优势都是吉林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极为重要的资源条件,正是具备了这些优势、基础条件,使吉林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成为可能。
3 吉林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
3.1 树立现代物流观念,明确白城物流业发展方向
物流业是城市发展的纽带,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白城市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对西部地区“依托西部地区能源产业和特色资源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能源和煤化工等产业,加快发展西部特色经济区”的定位,积极谋划吉林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战略。要从提升白城市整体竞争力的高度去认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性、紧迫性,依据自身雄厚的产业基础、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实现周边地级城市物流的优势互补,实施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扶持,全面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努力将白城建设成为规模优势明显、支撑系统先进、集散功能突出、服务体系完备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城市。
3.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白城市现代物流业正处在由起步发展向加速成长转变的阶段,政府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制定符合白城实际的物流业发展规划。自2009年开始,白城经济经开发区就委托哈工大物流研究所着手《白城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确定了白城作为二级物流节点城市的定位。二是加大投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发展资金,吸引港、铁、路的投资,解决发展瓶颈问题。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在物流业发展目标的总体框架下,按物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制定给予物流业更优惠的土地、贷款、税收、工商登记及相关扶持政策。如实行优惠的土地政策。建立物流集聚区土地滚动储备制度,对列入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物流园区(中心)和重点物流业项目,优先保障用地。对市重点物流建设项目,应按照工业仓储、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标准提供用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及计划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
3.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是健全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公路、铁路、航空三大通道建设。公路方面,加快建设嫩丹高速白城段,使白城成为全省第二个高速公路绕城的地级市和首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地区。铁路方面,加快建设白城至长春快速铁路、齐白通高速铁路、白阿线白城至镇西段扩能改造工程建设,融入以长春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航空方面,加速推进白城长安机场建设,打开对外联系空中通道。二是加快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研究建设一个以互联网为载体包括电子数据交换中心、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和金融结算中心等的物流信息平台,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和保障。同时要进一步支持、扶持以重点企业为依托的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3.4 加快物流基地建设,促进第三方物流业加速发展
按照区域商品集散地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市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四大物流集聚区公共基础设施和产业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一批带动性强的重点批发市场发展,增强集散功能,改善仓储运输条件,提升运营能力。在市场建设方面,积极开展内陆港物流中心筹建工作。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以白城铁路西货站建设为契机,以筹建内陆港为主体,立足三省区,面向外蒙及东北亚,建设具有现代专业特色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园区。尽快建设完成欧亚购物中心二期工程,使其成为白城市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环境最优的现代化一站式购物中心。抓好各地正在进一步扩建中的杂粮杂豆、牲畜交易等大型特色市场的规范管理工作。而形成覆盖东三省西部、内蒙古东部、外蒙东部及俄罗斯后贝加尔湖地区的大型小商品批交易集散中心也正在筹建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能够为物流产业实现整体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为了改变本市第三方物流分布散、规模小、实力弱的局面,必须通过制定并实施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建立专业化物流平台,不断提高全市第三方物流的总体水平,逐步实现全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
[1]白城市2005~2009统计年鉴[M].白城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白城调查大队.
[2]白城市统计局.2009年统计公报[N].白城日报,2010-02—10.
[3]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M].吉林省人民政府,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