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伦理与老龄保健事业

2012-08-15洪蕾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安乐死伦理学老龄

洪蕾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办,广东深圳 518036

医学伦理与老龄保健事业

洪蕾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办,广东深圳 518036

本文简要介绍医学伦理与医疗卫生工作,特别是老龄保健事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医学伦理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处理好医患关系。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加之年龄日益老化,进入新世纪后,繁重的老龄保健事业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使医学伦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医学伦理;患者利益;医务人员;老龄事业

医学伦理是将医学伦理学原则应用于医学实践中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它应贯穿于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的整个过程,妥善处理医学与社会之间伦理道德关系的种种问题。医疗卫生工作主要是治疗人的疾病,增进人的健康,是与人打交道的一种职业行为,突出地表现为医患关系,因而医学伦理自然地渗透于医患关系之中。要处理好医患关系中的种种问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只有尊重人,并创造尊重人的社会风气,才能有效地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及时化解随时可能出现的医患矛盾,切切实实地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

1 医学伦理在现时代遇到的新问题

近二三十年来,医学伦理学的任务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当前,医学已从医患之间一对一的私人关系发展为以医患关系为核心的社会性事业,对医德医风的要求日益增强。要使最大多数人得到最佳医疗服务,医学伦理在其中的贯彻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伦理要求医生在对待患者的态度及医疗实践中应遵守三个基本原则:

1.1 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避免发生差错

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仅在主观上,而且在行为的客观效果上对患者均有助益。不能有意或因疏忽大意而伤害患者。当然,有些医疗行为难免给患者带来有害影响,这些有害影响是可预见的。如化疗、放疗在抑制肿瘤细胞发展的同时也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某种伤害,这不属于医生因疏忽而造成患者的伤害之列。

1.2 尊重患者选择的同时,给予必要的正确指导

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作出的理性决定(例如,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手术方法等)。为了治疗效果,有时医生可以劝导、甚至限制某种不利于患者的选择。尊重患者的自主性绝不意味医务人员放弃自己的责任。

1.3 公开透明运用已有的医疗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实行医疗公正,使每个人具有平等合理享受卫生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权利。在实践中公正不仅在于形式,而且强调内容,在稀有的卫生资源分配上,必须以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和对社会的贡献为依据[1]。

由于社会价值的多元化,科学特别是生物医学技术高度发展,给医学伦理带来不少有争议的问题。主要有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早期,较窄的健康定义仅限于身体上的良好或仅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良好。后来世界卫生组织所下的健康定义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良好。但也有人认为这个定义过于宽泛,担心会使医疗卫生工作的范围扩大。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工受精、体外受精、代理母亲等生殖技术给人类提供了非自然的生殖关系,引起一系列道德和法律上的问题,譬如是否会影响原来的家庭基础,对新生婴儿具有怎样的法律地位也有不同的见解。关于器官移植,1986年国际移植学会发布了活体肾脏和尸体器官分配的原则。如今在我国城市各大医院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手术和研究,活体器官移植中在器官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器官应当如何分配,死者生前没有提供捐赠意愿的遗体器官应否使用,不法分子提供的未成年小孩供体器官应否接受等,都与道德、伦理、法律有关。此外,基因诊断治疗、流产、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等无一能脱离伦理学的道德评估[2]。

医学伦理学的各项任务均应贯彻“预防为主,健康至上”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尽量减少人们患病的可能,使之最大限度地享受健康的乐趣;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道德,视患者如亲人,减少医患纠纷。

时代的进展和科技的发达使医疗卫生事业的任务愈来愈繁重,其与医学伦理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不难看出,在新的世纪里医学伦理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2 医学伦理是做好老龄保健事业的关键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13亿多人口的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就制定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目前,城市的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农村的医疗保健事业急待改善。过去的医疗卫生体系已不能满足现实人们的需求,卫生部尽大力推行改革,提出“以社区医疗为基础,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医疗改革计划。与此同时“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一个老年人口增长的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从1.76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由13.3%增加到16.0%,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有16个进入了老龄社会。2011年8月17日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应使老年人得到全面的照顾: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3]。如何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别是老年人多病的医疗和救治问题,将成为贯彻医学伦理学道德准则诸多任务中的突出重点。换句话说,医学伦理应是这一系列医疗卫生工作的灵魂,保证这些工作做得合情合理,收到最好效果,可以说这就是医学伦理在21世纪的新使命。

老龄服务工作涉及面广,任重道远,这是时代赋予我国政府和社会的一个崭新课题。老年人要面临生活、居所、保险、保健和疾病医疗等问题,其中保健、医疗以及与之相关的医学伦理基本准则的贯彻无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面所举三方面的工作,就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现实任务。

2.1 培养一支合格的医德兼备的全科医生队伍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增多,而且他们往往体弱多病,必然给医疗保健事业增加更多负担。为了实行以社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各级政府领导机构应协助地方社区培养和建立合格的全科医生队伍。老年人的疾病有些问题较为容易解决,有些问题则需要我们周密的思考和合理的安排,实施过程中需要耐心和爱心。医务工作者应当具有敬老、爱老、愿为老人服务的道德品质,全科医生应具备治疗一般老年性疾病和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这样的医生才能得到老年患者的信托,受到患者的尊重。

2.2 完善老年活动场所,切实做好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

增加老年活动场所,如:文化、教育、体育健身设施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都将有益于老年人的保健。不论居家养老,还是在政府所设的各类养老机构养老,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都是老年人的头等需要,也是家庭成员、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注意的道德伦理责任。老人们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退休前工作经历各异,各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乐观开朗,善于交际,有的性格孤僻,独善其身;更有些人身患慢性疾病或丧失配偶而独居,这些人除得到物质生活满足外,更需要真诚的情感关怀。社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心理分析师等主动与他们谈心,耐心地听取他们的倾诉,就可以减轻他们的孤寂伤痛,增强生活信心,从而减少受到抑郁症、老年痴呆等疾病的侵袭[4]。

2.3 建立良好的临终关怀体系

长期卧病在床的老年患者,尤其是重病患者,难免不考虑自己最后归宿问题。在现代社会里安乐死是大家讨论最为活跃、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主动安乐死是指对符合安乐死条件的患者,医生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尽快结束患者生命,使其安静、舒适地死去,对此目前争议较大。一般认为死亡的原因是疾病,不是行动,而这种行动是善意还是恶意也难以断定。被动安乐死是指符合安乐死条件的患者,在患者自愿并由家属或代理人作出决定,医生停止使用抢救措施而仅给适当的维持治疗或者撤除所有的医疗和抢救措施,任其自然死去[5]。这种作法并不违反人道主义原则,在临床实践中早有实施。支持安乐死的主要理由是:有利于患者自身的利益,人应该尊重生命,同时也应该接受死亡。1977年美国有40个州通过了《死亡条例法案》,要求医生尊重患者的权利,尊重他们临终时不采用人工手段延长其生命的意愿。2000年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在中国人口迅速老化,卫生资源需求量极大的国情下,用贵重药品,高价的医疗器械继续维持一个不可逆转昏迷的脑死亡患者的生命,无论对死者或死者家属都无积极意义,建议政府人大能否考虑结合中国人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讨论和制定安乐死合法化的法律细则。

3 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伦理素质至关重要

医务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着维护人们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任务。医学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医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可以说,提高伦理道德是医师应追求的品质修养,这不仅是做好广大患者疾病防治的基础,更是做好老年人医疗保健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6]。

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如卫生部、教育部等的指导下,提高医务人员伦理道德的问题受到重视,有些工作已逐步展开。首先,不少医院成立了伦理委员会,进行医务人员的伦理培训、考核和伦理查房系列工作,特别是医学伦理进入诊室、进入病房,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的医学理念,使患者的权益越来越多地受到尊重。同时,医务人员的行为,医院管理者的行为都受到医学伦理的约束,可以明显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其次,我国医学院校比较普遍地将医学伦理纳入医学课程(必修或选修),使学生在接受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明确认识医学必须与伦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医学治病救人的作用,早期树立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的良好医德观念。在教育部1991年的具体推荐下,我国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均在校门广场或主要教学楼入口摆放制作精致的《医学生誓言》牌匾,有的学校还在新生入学后举行专门的宣誓仪式,提醒学生献身医学必须树立良好医德、救死扶伤的精神[7]。目前,各个地方和不同单位培养伦理医德的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希望在政府的关注和督促检查下不断得到完善和深入。

新世纪的医学生、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面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时期,既有繁重任务的挑战,又有为老年患者解除身心病痛大显身手的机遇,因而都有学习了解、切实运用医学伦理学的义务和责任,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价值观。我们应争取通过实践,特别是结合在逐步进入老龄社会中国的实践,不断丰富医学伦理学的内容和理论,为更好地实现我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作出贡献。

[1]刘淑霞.以人为本:中华医学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3):133-135.

[2]蒋涤非.再论医学与伦理[J].卫生软科学,2008,22(4):293-296.

[3]国务院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N].健康报,2011-08-18.

[4]樊民胜,奚益群,贾福娟,等.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指导医疗实践[J].医学与哲学,2006,27(1):42-44.

[5]王梅芳.临床老年病人的整体护理伦理[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9,6(69):56-57.

[6]赵虹,周瑞芳,廖美金,等.对医学伦理中医患关系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32):57-58.

[7]国家教委高教司[1991]106号文件附件四《医学生誓言》[OL].http://zh.wikipedia.org

Medical ethics and elderly care business

HONG Lei

Beij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Shenzhen 518036,China

This article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medical ethics and medical health work,especially that for the old people,pointing out the three basic principles which medical workers should observe in their medical practice.Medical workers should put the patients′interests in the first place and establish a goo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Since China has an enormous population in which the percentage of aging people increases incessantly,the heavy aged undertakings in the new centur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medical and health work and,at the same time,make medical ethics face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Medical ethics;Patients′interest;Medical workers;Aged undertakings

R-052

B

1674-4721(2012)01(a)-167-03

2011-10-08)

猜你喜欢

安乐死伦理学老龄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病理解剖医生理解的“安乐死
相守70年 同日安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