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探析

2012-08-15乐无恙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支部研究生设置

◆乐无恙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探析

◆乐无恙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研究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是知识分子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开拓者,而研究生党员又是其中的骨干力量。党员比例高,是研究生群体的一个显著特点。近几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党员人数大幅增长,出现了部分研究生党支部人数过多、党支部设置方式和支部活动同研究生教学、科研实际脱节等问题。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他们的思想状况对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加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党永葆执政党地位的战略需要,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求找准党支部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建立起有效的组织形式。

一、研究生党支部的三种设置模式

组织覆盖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只有合理设置党支部,才能强化支部功能,扩大研究生党支部工作覆盖面。适应高校发展模式的研究生党支部能将不同学科专业、年级及背景的研究生党员凝聚在一起,使得研究生在思想、情感和心理上获得了稳定可靠的政治归属感,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着力探索更加符合研究生党员特点的组织形式。科学设置党支部是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基础,党支部设置是否科学合理,除党员人数的要求外,还应从组织活动开展的便利性、联系群众的密切性和广泛性、各方面积极因素的调动程度来考量。在党支部建制上,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的模式主要有“横向型”、“纵向型”、“灵活型”三种。

1.横向型

“横向型”模式,是指按相同年级(包括不同的专业)为组织建制设置支部。“横向型”设置的党支部虽在操作上比较方便,但对研究生支部来说并不见得就一定是最适宜的形式。目前,为了管理的方便,经常性将一个年级的研究生归为一个班。研究生党建采取这一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便于进行年级相关事务的管理。这种模式在研究生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是适宜的,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伴随而来的新情况,其弊端就越发凸显了。“横向型”模式中也有相对细分的方式,按学科或专业方向设置党支部的做法,基本上是一个学科、专业一个党支部,一般一个导师的学生尽可能应在一个支部。支部党员在入学、上课、毕业时间一致,这样既有利于支部班子的组建,也有利于保持支部班子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这样设置党支部还有利于党支部开展活动,有利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毕业阶段支部成员各自奔忙导致支部工作难以开展的困扰。

2.纵向型

“纵向型”模式,是指按照相同专业(涵盖不同的年级)为组织建制设置支部。“纵向型”党支部是考虑到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多以专业或实验室为单位,建立以专业为单位的一种支部形式,一般将同一专业各个年级的博士、硕士混合建立党支部,成员都是同一专业或同一专业方向,甚至是同一导师的研究生。这样的组织设置可以使研究生业务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双重融合。一方面,支部成员在课程、实验等方面设置相同,相互之间交流接触最为密切,相互之间更为熟悉;另一方面,还能充分发挥支委的传帮带作用,比如支部书记为高年级研究生党员,支部委员为低年级的,支部不因某些成员的毕业而解散,这样就保证了党支部班子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及支部存在的延续性。此外,纵向建制模式还能够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实现党支部建设和科研工作的互动,在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同时,实验室或课题组的科研攻坚能力得到了夯实。不过,当学科带头人为非党员时或者课题组人员流动性大时,这样的支部设置又可能导致思想政治学习的时间完全让位于科研的状况。因此,“纵向型”支部设置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学科梯队、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等,这些对于工科院系比较适合,而要在文科院系推广则存在一定困难。

3.灵活型

除了传统的横向或者纵向设立党支部,有些高校还在宿舍楼、创新平台、医院科室等研究生聚集的地方“灵活”设立党支部。设置临时党支部是既尊重研究生个体性、差异性,又保证支部工作开展的一种具体做法。由于研究生党员人数比例较大,执行临时任务的情况也较多,因此,不少高校对设置研究生基层临时党支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外出考察、交流学习、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的研究生中建立临时党支部。比如复旦大学在服务世博会的过程中,在志愿者队伍中成立了临时党委,把包括研究生党员在内的1000多名学生党员编为41个临时党支部,让党员和党支部在服务奉献的第一线发挥骨干作用,展示先进形象。与临时任务配合,同步建立临时党组织,规范临时支书推选,开展党的活动,这是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特点的需要。这样,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也得以不断扩大。

二、优化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的原则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党员队伍的壮大,以及党务管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只有不断优化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目前在工作实践中,在研究生支部设置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一些支部党员人数过多,线长面广,党员教育管理难免流于形式,深入性不够,工作出现了一些盲区;二是一些支部设置不利于发挥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高年级党员对低年级党员的传帮带作用不能发挥,而低年级设置党支部往往缺乏具有一定经验的干部;三是一些研究生党支部设置较为随意,朝令夕改,缺乏必要的严肃性和持续性。

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应根据各学校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确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支部工作,使之适应研究生的特点和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无论哪一种设置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就需要从工作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或尝试采纳相应的支部设置模式。凡是符合研究生党员的成长规律和要求的,就理应积极进行理性的尝试,做到“因班制宜”、“因时制宜”,符合党建工作规律。

1.有利于党务工作开展

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应要结合工作需要,有利于研究生党建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加强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的和管理,因此,在支部规模上应予以科学规范。研究生中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必须独立设置研究生党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相近专业组成联合党支部或编入教工党支部。外出参加教学实习、访学、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临时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要充分考虑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特点和不同学科的差异,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应按照年级设立党支部;理工科专业研究生可按照二级学科、实验室或课题组设立党支部。博士生可单独设立党支部,也可按年级、专业与硕士生共同组建党支部。由于研究生党支部干部是学生身份,他们不可能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党支部管理工作,所以党支部党员人数不宜过多,以20人左右为宜,不超过25人。所覆盖班级不宜过多,以免工作流于形式,也避免工作出现盲区。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研究生党支部下设置研究生党小组,以便开展活动和党员教育管理。党支部的规模适中,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能充分相互了解,将使得党支部工作开展更具有针对性,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研究生。

2.符合研究生学习特点

研究生以导师指导下的个体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学习生活相对独立、分散,对集体依赖性较本科生减弱。研究生党支部存在于研究生群体中,其功能的发挥必须反映研究生群体的需要。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之间可比性较差,党员之间平时交往不多,彼此之间缺乏了解,支部设置不合理,常给发展党员的考察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研究生党员学习生活的分散性也使得组织生活时间难统一;支部庞大则造成党员之间的了解不深,会议上党员表达意见机会少;开展支部活动时意见难以统一,不利于开展各种形式的组织生活。因此,在支部设置上,不能强求整齐划一,沿用同一模式,关键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否有利于实现研究生党建与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以学科为平台,把研究生党建与学术发展有机融合,结合学科与专业特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支部活动。了解研究生的思想需求、心理特点和生活规律,才能探索出适应研究生特点的党建工作模式。

3.有利于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优化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将大大提高研究生党员参与党支部生活的积极性和可行性,更好地促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科学设置研究生党支部,不搞大支部,则可能使得党支部数量增多,而增多的结果,将较好地实现党的基层组织真正走进广大研究生生活,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这有利于缩短学生党支部与普通同学的距离,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提高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有利于党支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党员为核心及时开展工作,使组织生活以及各项教育活动提高效率,保证效果。反之,党组织生活则将缺乏生机活力、缺乏吸引力,削弱了党组织的功能发挥,也影响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实际需要或“横”、或“纵”、或“灵活”地优化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覆盖,不留空白,必将稳妥地推进各项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在研究生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党支部真正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1]李静,王民忠.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3,(8):26-28.

[2]万军民.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探讨及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3):147-150.

猜你喜欢

支部研究生设置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支部园地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