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落地的策略和途径分析①
2012-08-15乌鲁木齐市财政会计职业学校郭利军
乌鲁木齐市财政会计职业学校 郭利军
当今,企业文化的独特价值已被企业家们认同,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常出现文化理念体系建设得较完善、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却不明显的现象。企业文化悬空可说是造成此现象最常见的原因。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系统入手,分析和探讨企业文化落地的主要策略和途径,使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实现企业文化落地生根,提升企业竞争力。
1 从三个系统建设看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常见误区
学术界通常将企业文化分为VI(视觉识别)、MI(理念识别)和BI(行为识别)三个系统。
VI主要指企业统一的标识及其应用,近年来也有学者增加AI(听觉识别),例如企业之歌。实际工作中VI设计和AI创作,常采用对内对外征集或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设计和创作。一旦确定,只要企业重视,推广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例如以统一模式应用在旗帜、服装、信笺、徽章、印刷品等上面;在企业各种场合传唱企业之歌等。这有利于企业形象的宣传、社会知晓度的提升和员工归属感、认同感的增强。
MI可说是企业价值观体系,表现为代表企业信念、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团体精神,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宗旨、精神等一整套理念性、观念性因素。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是两种情况:一是较纯粹的“老板文化”,企业文化部门将老板所言整理提炼,形成体系,通常比较符合企业实际,例如西部机场集团的企业文化。二是企业与专业公司合作,企业“精英”团队与专家共同研讨分析、总结和提炼,理念体系较为完整和理性,常形成文字漂亮、对仗工整的理念、口号和精神,通常双方参与的比例决定了理念体系与企业实际的符合程度。
BI是指企业确立的经营理念融入企业的实践,指导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实现员工在行动上的一致性。实际工作中常常体现为“**行为规范”,企业管理者希望理念转化为行动、促进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和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理念转化为行动,最终形成竞争力。从企业文化建设三个系统的建设模式中,可以看到:由于专业公司的介入,企业文化图形、文字表述部分相对容易;企业文化指导实践,特别是指导不断变化中的实践却很难。企业文化建设中最常见的误区就是,花费精力、财力编写印制成完善、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却因为宣贯、落实不到位,成了“口头文化”、“墙上文化”、“应付文化”,文化在企业里推不开,与经营管理脱节、理念识别难以变成行为识别的“四脚悬空”现象。
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企业文化落地”,是指把企业的文化理念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促使企业理念真正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中,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是指把企业的文化理念,根植于员工的心,形成员工的行为习惯,实现企业的文化自觉。
2 从三个系统建设分析企业文化落地的主要策略
三个系统建设过程要接“地气”。就是要真实,不论是视觉、理念还是行为识别系统都应从实际出发,在聘请专业公司策划时应有本企业员工参与,形成的体系易于被企业员工以及社会公众理解和认可。例如西部机场集团把企业宗旨表述为“为企业谋发展为员工谋利益”把核心价值观表述为:“为员工创造事业 为客户创造满意 为所有者创造财富 为社会创造文明”,员工感到亲切,也与企业发展相符,就会降低落地难度。
三个系统宣贯过程要有“地标”。就是企业文化宣传的明确目标和方向。首先要让企业每一名员工熟悉掌握理念、行为识别系统的含义,包括视觉系统的深层次内涵也要尽可能得到宣传,这就要把宣讲、培训计划与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商鞅变法时,重奖了一个按照他的法令搬走一根木头的人,树立起政府的诚信。现在,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的培训和认知纳入绩效考核系统,与员工利益直接挂钩,是一种有效方式。
三个系统内化过程要有载体。大多企业会或多或少开展文化活动,组建文艺队、赞助篮球队、编发企业报、开设企业电视台……企业为什么要花费人力、财力和精力做这些非企业所长的事?原因就是这些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是企业文化宣传的最有效手段,企业管理者要站在推进企业文化的层面去组织这些活动,把企业的理念、行为要求融入其中,助力企业文化落地。
三个系统外宣过程要有根基。企业文化既要内增凝聚力又要“外树形象”。海尔公司最早提出上门维修、安装 “三自带”,即自带鞋套、自带坐垫、自带喝水器械,在最小的县城,只要是海尔员工,就可以做到,赢得了客户的赞誉。形象要树得牢、形成竞争力,就需要员工行动的高度一致,这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根基所在。
3 企业文化落地的途径分析
企业文化落地有一定的途径和载体,也有规律可循。
3.1 领导当好榜样,从上到下全面推行
领导要把自己看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率先垂范,践行企业文化,给员工起到示范作用。“齐桓衣紫”的故事也常在现代企业重演。领导节约,员工就不敢浪费;领导关心下属,员工则团结友爱;上级勤政敬业,下级不敢工作懈怠;领导立于德而正于身,员工则敬于心而践与行。上行下效,长此,企业文化可影响员工行为。
3.2 丰富载体,让文化成为氛围
走进同仁堂药店,你会看到墙上挂着的同仁堂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简短的话透出同仁堂人恪守诚实敬业的美好药德和良知,给顾客一种信任感,给员工一种责任感。外增信誉度,内强责任心。在海尔的生产基地,办公楼、生产车间甚至卫生间,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海尔企业文化的宣传图片,让人随时都在感受着海尔人的经营理念,海尔的员工身处其中,时刻接受着企业的提醒,这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灌输和教育,使员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认知、践行企业的各种理念。现在,要充分利用企业办报、内外网站、企业论坛、企业微博等新兴载体,宣传企业文化。
3.3 企业文化宣贯日常化,防止文化被“稀释”
企业文化要反复宣传,特别要重视新员工的理念认同。随着企业的扩张,大量新员工涌入,如果不及时做好企业文化宣贯和内训,就会导致文化稀释。有的企业通过猎头公司大规模引进高管人才,这些 “空降高管”都带着不同的强势价值观来。新老员工合并,不同文化就混淆在一起,很快会产生碰撞或矛盾,稀释了企业原来的文化底蕴。如果未能及时加以修正、融合,极易造成企业管理的混乱、理念的混乱。
3.4 善用“故事”传播“理念”
是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来说明问题,能让员工产生亲切感而易于接受。合理地运用故事,能将企业所倡导的理念、精神等内容融入故事情节中,使故事理念化,理念故事化。海尔砸冰箱的故事用来阐述质量理念,某企业“身边的感动优质服务事迹报告会”用来阐述服务理念,很多企业都有“警示案例”用来传递安全理念……都是因为故事在感染力、趣味性、直观性等方面具有其他形式不可具备的优势。
3.5 以文化理念为指导,编制和完善制度
如果说企业文化的各种理念是一种软文化,企业规章制度则是一种硬性的管理部分。张瑞敏总裁把海尔的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最外层的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而中间的则是制度行为文化,即规章制度,然后才是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张瑞敏曾说:“制度管理是基本保证,只有从无序管理向严格的制度管理迈进,进而向自由管理过渡,才能使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在塑造企业文化时,把核心价值理念融入企业规章制度,在执行制度的过程,强化企业价值理念,规范企业行为,形成良好的员工行为规范并逐步上升为理念和文化。让企业的理念有了体现的载体。
在企业文化落地过程,要做好定位,分析企业实际情况,多策略并进,多途径推进,从企业文化的构建开始,把落地思路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始终,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使企业文化融入员工行为,形成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1]杨克明.企业文化落地高效手册[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
[2]廖代月.企业文化实践[J].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