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前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内生增长”路径及对策

2012-08-15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王昊

中国商论 2012年3期
关键词:外资企业成本经济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王昊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陈亲瑶

1 当前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

1.1 储蓄和贸易的“两缺口”已经不复存在

我国目前存在的贸易经济上的显著矛盾就是储蓄盈余加上巨额的外贸顺差,这些问题迅速的积累了资金资本要素的增长,而且就现代社会来看,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由就业风险、教育费用、住房和医疗费用等导致的防范动机性储蓄的增加,银行商业化后采取的各种吸引居民储蓄的措施等因素导致我国居民储蓄迅速增长,产生大量的储蓄资金闲置。与此同时,中国已经连续维持贸易顺差约20年,被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指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角之一,借此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

1.2 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导致经济不安全

我国目前经常有论断认为目前经济不安全,经济不安全的表现有很多种,比如现今情况下,就出现了人民币升值的单向预期,这就会导致投资境内的资产不断上升,而且导致国际热钱持续流入。外贸顺差和热钱的进入导致中国近些年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截至2010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28000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规模已远远超出了常规意义上应对国际收支流动性不足和干预外汇市场的需要。现有结汇制度下,中央银行不得不按照汇率发行基础货币,导致的国内基础货币规模迅速扩张,加剧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

1.3 外资的挤出效应明显

因为国际和国内贸易形势的多种转变,以及转变速度非常迅速,有很多中小企业在稳定了外国市场的情况下,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希望可以把国内市场同时展开,目前转型中的企业尤其关注国内营销模式的策略和研究,这关系到整个市场的建立和开发,所以非常重要。

1.4 劳动力优势减弱,资源成为制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瓶颈”

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经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廉价的劳动力与丰富的土地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步弱化。与此同时,由于资源的不断耗费,国内资源储备开始出现紧缺,部分资源价格迅速上涨,要素上的比较优势日渐削弱。经历过金融风暴后的中小企业充分认识到仅仅依靠外向型市场可能不足以规避可能发生的企业风险,而国内的市场近年来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纷纷希望得到由外向型到内外型市场的转型。

1.5 产业升级缓慢,结构性需求不足

产业结构资本过剩、技术稀缺的市场条件使得国内低技术产业投资过热,重复建设严重,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产业结构升级缓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低端产品的需求逐步减少,高端产品市场逐步繁荣。而国内产业结构又无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升级,最终导致了低端产品全面过剩,而高端产品的需求仍然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的状况。

2 新形势下中国外向型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契机

2.1 汇率升值降低技术的人民币标价,有利于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

汇率升值会降低进口技术的成本,使得国内企业能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和利用最新最有效的国际科技资源和发明,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技术以三种方式促进外向型经济内生增长:其一,在“边干边学”带动下的知识和技术的不断积累,会作用于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并进而通过中间产品数量和种类的增长提高最终产品的产出;其二,技术通过“外溢效应”提高其他企业或者部门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率,实现经济的整体增长;其三,技术的创新可以降低经济在不断细化的专业化分工中产生的协调成本,为进一步的专业化分工和生产力的提高扫清障碍;其四,一个企业引进的创新技术还有可能对其他企业和产业产生溢出效应和榜样效应,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系统的技术引进风气。

2.2 汇率升值提高外资企业的技术层次

由于大量、盲目的引进外资,前些年部分地区发生了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抢市场、抢资源的情况。大量的外资引进已经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挤出效应。由于利润的降低和成本的上升,很多已经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可能会退出中国市场,给中国的本土企业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新的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同样的规模需要付出更多的美元成本。这就对外资企业的利润率产生了较高的要求。低层次、低利润、技术含量低的外资企业不再会有进入中国的条件。因此使得中国引进的外资企业质量大大提高。

2.3 居民消费层次的提高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从居民消费方面来讲,人民币升值后,由于居民以美元衡量的财富总值增加,居民收入的国际购买力增强,导致消费层次提高。那些低层次的产品市场空间进一步萎缩,它所对应的产业也会相应萎缩。更多的适合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的高新产品和产业会慢慢发展起来。

2.4 出口产品价格优势的丧失产生倒逼机制

汇率升值后,不管是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会面临出口利润下降、竞争增加的压力。与此同时,进口产品具备了更多的价格优势,使国内消费更加多样化。国内企业为了和进口产品争夺市场,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就不得不通过引进新的技术、鼓励创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建设自有品牌等方法来获得继续生存的空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倒逼机制。相应的一个推论是:竞争压力越大,相关产业的内生技术创新就越快,中国外向型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动力也就越大。

2.5 人民币升值鼓励资源密集型企业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

人民币汇率改革有利于国际、国内商品市场的价格接轨,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价格信号,有利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一些本土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由于国内成本的相对上升和国际成本的相对下降,会有更大的动机走出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进行投资;由于汇率升值,严重依赖本国资源生产并出口的企业人民币收入降低,而国际资源折算成人民币的价格相对下降,因此能引导更多的高投入的资源依赖性产业进口资源,或者走出去使用国外资源,减少国内资源的消耗量。

3 有效促进中国外向型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对策分析

3.1 外资甄别战略

3.1.1 更为严格的外资甄别策略

在外资过剩、需求市场稀缺、大量热钱借机进入的条件下,引资策略的战略性特征应该被强化,实行更为严格的外资甄别策略成为必要。当前,我国的引资政策已经实现了从追求数量向强调质量的方向性转移,下一步要加强利用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重点引进国内稀缺的战略性产业和瓶颈性产业,为我国战略性产业在次贷危机时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条件。

3.1.2 完善外资企业退出机制

随着中国要素成本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以及国内、国际产业生命周期的演进,很多已有的外资企业已不适合在中国发展,部分外资企业有了撤出中国市场的动机。但是之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把外资企业吸引进来,而相对忽视了外资企业的退出问题。至今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外资企业退出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近些年来外资企业 “半夜逃跑”的现象屡屡发生。因此,加强外资企业的退出管理成为必要。对于有退出动机的企业,要加强监督,防止非法撤资,同时为他们的合法退出提供指导和帮助。

3.2 “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就是要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这标志着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将逐步从过去简单引进外资的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转向资本输出与产品输出并重的全面出口导向战略。促进经济内生增长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产业结构层次。产业结构层次的提高便会产生优胜劣汰。国内的成熟产业需要需找国际市场,而国内的低层次产业则要寻找更具比较优势的东道国。在人民币升值的条件下,境外投资不仅是满足企业决策最优化条件的经济行为,而且还可以给国内高层次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

结合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情况,应该鼓励东部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或者国外转移,形成了产业 “梯次转移”的态势,从而寻找更加广阔的市场与更为低廉的原材料与劳动力,重获比较优势;通过直接投资的形式在消费国生产产品,还可以绕开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还能大大增加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资本需求,实现人民币资本的疏导与分流,缓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扩大对外投资还能带动资本项目的流出,抵消经常项目下的国际贸易顺差,从而改善本国对外贸易环境,减少货币升值压力。由此可见,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和争取技术来源,还是从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考虑,“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

3.3 国家技术促进战略

3.3.1 畅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渠道,利用外溢效应促进经济内生增长

促进经济内生增长的过程中,知识的创新很重要。如何将知识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样重要。因此要加快产学研的结合,建立技术创新的电子供需平台,使得研究所、高校的研究成果能够顺畅的提供给需要的企业,是有需求的企业能够很快的从网上找到对口的技术。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大小,对产生外部性的技术和知识的所有者进行适当的补偿。适当的时候国家还可以直接收购某些创新技术,然后免费提供给国内企业使用。

3.3.2 国家技术引进战略

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货币具备了更高的购买力,次贷危机又使很多跨国企业有出卖技术使用权获得资金融通的动机,国内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先进技术。国家可以制定措施鼓励企业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步伐,在本国企业实行国际兼并、购买先进技术时给予奖励等。另外,国家巨额的外汇储备与其购买低收益率的外国国债,还不如借鉴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做法,用来大幅度、大范围的购买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然后低成本的提供给企业使用,让外汇储备产生更大的财富效应,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3.3 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由于知识与创新的公共产品性质,花费巨大获得的技术创新成果可能被人轻而易举的获得,极大的打击了企业的创新主动性,所有人都会由于“搭便车”的心理而放弃对创新作出努力,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的驻足不前。必须想方设法改变知识和技术的公共产品性质,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适当减少知识的外部性特征,促使知识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趋于一致,从而达到鼓励技术创新、促进帕累托改进效果。政府还可以通过补贴研究与开发活动,或提供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资,如对核心资本品的生产部门实行税收减免政策等。

3.4 劳动力价格下降刚性的“倒逼”战略

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培育了中国粗放式的加工产业,低利润的产业结构又使工资难以上升,消费不足,内需增长缓慢,阻碍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创新能力低下反过来又使得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力价格迟迟得不到提高。在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中,中国劳动力成本过于低廉已然不是优势,反倒为国际社会反倾销的借口。联合国发布的《2002贸易和发展报告》说,美国1998年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中国劳动力成本在出口产品的成本中不过10% ,而发达国家在40%左右。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升值使外贸依存度大的出口厂商本能的压低劳动力成本、降低技术创新投入,以保持价格竞争力。这样将使我国产业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也违背了全民共同富裕的初衷。因此,在促进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内生化改革的过程中,确保劳动力价格的向上弹性与向下刚性非常重要,它将能产生“倒逼”效应,迫使企业不能“压低劳动力成本”,而只能从提高技术含量等方面来获得生存空间,进而促进中国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内生性增长。同时,收入的上升也能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层次,拉动内需和高层次产业的发展,进而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内生化发展。

[1]蓝寿荣.论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市场机制与政府职能[J].政法论丛,2009(3).

[2]李健.外需下滑的可能性及应对之策[J].中国金融,2008(9).

猜你喜欢

外资企业成本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价值链中的采购结构及产出用途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穿透虚假外资企业的“包装外衣”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浅谈外资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成败因素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