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信市场的力量

2012-08-15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12年2期
关键词:河间农资经销商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回顾2011年,媒体人都会提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具体到我们从事农资行业报道的记者,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到基层采访农资行业时,多了对农民的关注,多了对农业的研究,多了对农资行业深层问题的调研与思考。因为负责对河北一家农资公司优秀基层经销商的连续采访报道,半年多时间记者采访了20位基层农资经销商,从他们的行业经历和发展经验中,我再一次看到了农资行业健康发展的希望。这希望来自这块土地的文化传承,来自国家对农资的推动,更来自农资从业者的勤奋和刻苦,以及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在本组报道中,记者采访的经销商大多是村级,主要集中在冀中平原和冀南市场。作为传统的粮食产区,也是人口密集地区,农业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型和突破。不少基层农资经销商反映,村子里绝大多数青壮年都离开了,土地有的撂荒了,有的转由亲戚耕种,土地规模化程度也很低,突出反映了华北平原传统农村生活形态与现代农业的差距。这个转型的过程越长,基层农资经受的考验也就越多。一家一户的农耕方式决定了当地农资市场的分散无序,决定了基层农资经销商残酷的生存方式:要么赊销盛行,要么竞相压价,假冒伪劣农资不绝也可以说是小农业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所以基层农资经销商很辛苦、很无奈、也很容易同流合污。

但同时,记者也看到了不少亮色。基层农资经销商与自己脚下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联系,更有着文化传统的滋养。不少农资经销商在扮演商人角色的同时,也在传承着文化传统。河北河间有一名经销商特别告诉记者:“在我们当地,你要不孝顺就没有人理你,人都没有市场,产品怎么可能会卖得出去?”河间是中国孝经的发源地,孝文化在河间、在河北都源远流长,这一文化在基层农资人的行业特征中也自然流露出来。文化的力量是深远持久的,如果能够发挥好传统道德文化的积极作用,对农资行业肯定是有力的推动。

河北南部中部的种植大户和特色农业的发展也给了农资行业很大的推动。如保定几百亩地的种植大户、定州、博野的苗木花卉业、安国的中药材种植业,都给农资供应商提供了极好的市场和锻炼提高机会,有的基层农资经销商参与到多种经营中,通过苗木种植、五金农机具经营,改善着自己的经营状况;有的经销商自己策动市场整合,和竞争对手互换产品,有退有进,实现了品牌资源的集中;还有经销商通过大联合,形成了合伙经营的格局,用公司制度的力量规范了市场、提高了影响力、壮大了实力。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发展需要顶层设计,记者从冀中冀南农资市场看到,基层市场在顽强地产生着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更让人信服。

猜你喜欢

河间农资经销商
30万吨鱼料市场,600经销商如何从中取胜?圈中人有话说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文化河间的“六张城市名片”
走访逾100家经销商门店,深入一线了解汉川养殖户经销商的真实需求
奔跑于诗经故里,感悟历史感受文明
百万级水产经销商是怎么练成的!哪种经销商最受厂家青睐,最易获取资源?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河间铜鎏金佛造像的保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