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河间的“六张城市名片”
2020-02-14冯青松
冯青松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灵魂,是助推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河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2700多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孕育了“名府”“名诗”“名曲”“名吃”“名人”“名言”六大城市文化名片。近年来,河间市注重文化内涵的提升,以传承河间历史、弘扬优秀文化为己任,切实把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突出文化功用和地位,努力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式发展,让城市因文化的滋养而更具魅力,知名度和美誉度飞速提升,促进了本地文化发展和经济繁荣。
“名府”—— 3A景区河间府署
河间历史悠久,其名始于东周,历朝历代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是京南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誉。
据史料记载,河间府署始置于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坐北朝南,气势雄伟恢弘,是除北京故宫外唯一带有穿堂的地方衙署建筑。包拯、蔡京、李肃之、王思诚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此任職。明代的河间府,南至德州,北到天津,包括现今沧州的大部分县市均在其管辖范围内,是与保定、济南、开封齐名的京南四大名府之一。
为打造历史古城、文化名城,2010年,河间市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在原遗址开工复建河间府署,总投资9000万元,占地83.7亩。整个建筑群体为全木结构的仿古建筑,建筑风格以清代中期建筑风格为主。在整体布局方面,以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为建筑中轴线,重现一府一县原貌和各堂六房的使用功能。历经两年多的建设,2013年河间府署正式建成并开放。
“名诗”—— 中国文化瑰宝《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文化瑰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诗经》的开篇之作,2500多年来,多少人为之吟咏倾倒,如今人们读起它,仍会为那优美文字、朗朗韵味、妙景佳境而赞叹不已。
河间是《诗经》的再生地。古时候,秦始皇“焚书坑儒”,《诗经》传人毛亨逃到水草丰美的武垣县(今河间市)隐居。秦灭后,汉惠帝撤销了“挟书律”,毛亨才敢光明正大地整理编著《诗经诂训传》,并亲口传授给侄儿毛苌。毛亨去世后,毛苌遵照伯父的遗愿在河间市西诗经村和君子馆村传诗讲学,后受到献王刘德的重用,封为博士,《诗经》才被传向中国更广阔的区域。自此,千百年来的《诗经》与河间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至今,河间还有“诗经村”“君子馆”“毛公书院”等行政村或地名存在。
享誉海内外的《诗经》研究大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著名学者、诗人、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传才说:“河间是《诗经》传承的发祥地,没有河间,没有毛苌的努力,就没有今天所读的《诗经》。”
“名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大鼓
河间是西河大鼓的发源地。西河大鼓是河北省的代表曲种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发展于河间市,流行于京津冀及东北、山东、内蒙等地,曾有“河间大鼓”之称。
为了传承、保护、弘扬好这门曲艺瑰宝,2009年,河间市启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活动,对西河大鼓作品进行了搜集整理,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辅导老师,精心编写印制传承教材,以西河大鼓进课堂活动为载体对青少年进行传习教学,通过几年的努力,西河大鼓在河间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从2014年起,河间市连续5年举办“中国·河间西河大鼓书会”,来自全国各地包括著名艺术家刘兰芳、赵连甲、李金斗等在内的曲艺家们一起切磋曲艺创作表演技艺,研讨西河大鼓的传承发展,让这一曲艺形式走近群众,回归自然,西河大鼓得以重放异彩。在第三届“中国河间西河大鼓书会”上,河间市被河北省曲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河北省曲艺之乡”称号。
“名吃”—— 特色美食驴肉火烧
驴肉不仅味美,还兼具食疗效果。有俗语云:要长寿吃驴肉,要健康喝驴汤。据《本草纲目》记载,驴肉性温,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壮阳、滋阴补肾、利肺等作用,尤其对止烦、安神清脑有独到效果。
河间大力发展驴肉火烧美食文化,2011年6月,河间驴肉火烧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河间驴肉火烧被评为“中国旅游金牌小吃”,录入“河北旅游特色商品名录”。2017年4月,河间被中国饭店协会命名为“中国驴肉火烧之乡”;2019年1月,电影《神厨归来之驴肉火烧》在河间首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起至今,河间依托特色美食资源,现已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河间驴肉火烧文化旅游节”,通过“美食+旅游”模式,擦亮了河间特色美食文化品牌,带动了本地经济发展。
“名人”—— 灿若繁星的历史名人
古城河间,人杰地灵,有着丰富的历史名人资源。西汉毛亨、毛苌曾在此传授《诗经》,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曾任河间相,宋代名臣包拯曾任瀛州知州。境内束州为春秋名相鲍叔牙封地,东武垣旧址为汉武帝钩弋夫人故里,留守村为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之家。隋代画家展子虔,唐代大诗人刘长卿,民国代总统冯国璋,表演艺术家姜妙香、李多奎、金素秋、赵玉峰等,著名作家刘流、俞林等,武术大师张占奎,中医专家钱祺光,气功大师马礼堂,革命先驱刘亚生,抗日英雄马本斋之母白文冠,战斗英雄张春才,科学家牛满江等均出自河间。另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共和国三位元帅(朱德、贺龙、聂荣臻)、55位将军(杨成武等7位上将、孙毅等13位中将、李贞等35位少将)也曾经在河间工作、战斗过…… 河间这些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名人,彰显了城市独特魅力,成为宣传推介河间的一张靓丽名片。
“名言”—— 千古名言“实事求是”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记载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是“实事求是”一词最早的出处。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河间传承发扬“实事求是”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加速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重点突出写好休闲体验、健康养生、特色消费、创新转化“四篇文章”,打好生态环境、转型升级、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四场硬仗”,建设味道河间、文化河间、气质河间、魅力河间。近年来,电线电缆生产基地、中国北方重要的汽车配件和保温材料生产集散地、中国通讯器材生产基地、中国台布生产基地、中国工艺玻璃之都、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等相继落户河间,河间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展望未来,在“实事求是”精神的指引下,把河间建设得更加绚丽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