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收字母词惹争议
2012-08-15仲余
仲 余
2012年7月15日,第 6版《现代汉语词典》在北京首发,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PM2.5(在空中飘浮的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NBA(美国职业篮球联盟)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词语也收录其中。
当公众的视线还集中于“忽悠”、“搞掂”等方言词及“给力”、“雷人”等网络词该不该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时,李敏生等人注意到,此次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英文词汇竟然多达239个,数倍于从前。为此,他联合上百位学者针对此事专门学习文件和国外的资料,并开会研讨十多次。
最终,他们决定用法律手段维护汉语。8月27日下午,李敏生等人在社科院进行了举报前的最后一次学术研讨会,并发动上百名学者联合签署了一封举报信。傅振国当天即发表微博称:“2012保卫汉语的战役打响了。”
兹将举报人李敏生等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的情况,摘要整理如下,给飨读者。
【网友依水淼】120位学者为什么想到要检举《现代汉语词典》违法的问题?能否说下事情发生的经过?
【傅振国】我们这120位学者很早就关注汉语中夹杂英语越来越多的现象。在《现代汉语辞典》(第6版)出来以后,我们看到这一版辞典收录了239条英语缩略语,我们觉得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汉语辞典不是一般的汉语出版物,它是教人们学习汉语、规范汉语的权威工具书。本来,汉语中夹杂英语缩略语是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法的。《现代汉语辞典》收录了这些英语缩略语以后,等于告诉人们它是规范化的、正确的,这实际上搞乱了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定的正确的规范化和标准,给国人学习、运用汉语文带来了混乱,危及了中华文化的安全。所以,我们这些主要发起人李敏生、王永民、王文元、傅振国、宇文永权、罗业健等人,商量了11次之多,反复学习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大家一致认为,第6版《现代汉语辞典》正文所谓“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内容违反了法律和法规。8月27日召开了一次由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保卫汉语学术研讨会,在会上我们通过了这份检举信,并分别签名。8月28日上午,由李敏生先生率领王文元、罗业健送检举信到新闻出版总署;由傅振国率领宇文永权、陈淑红送检举信到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
【网友 maomapi】你们认为新《现代汉语词典》违法,请讲讲事实和理由?
【李敏生】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伟大创造。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中华文明之母、中华民族之魂,是祖国统一和全球华人团结的历史纽带。爱汉字就是爱中华。弘扬汉字文化,保卫汉字文化,是炎黄子孙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战略重任。
语言文字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象征。我们从来不排斥和拒绝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而是善于汲取其他国家、民族语言文字的营养。我在这里要强调指出:汲取其他国家、民族语言、文字的营养首要的是学习许多国家为捍卫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的独立而颁布了相当严格的法律、法令,表现了维护自己国家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主义精神。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实施汉语汉字西化,不能用英语代替汉语,用英文代替汉字。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公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第十一条,汉语文出版物应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2010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规定,在汉语文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作为汉语辞典对于语言文字来说一般均具有标准、规范的意义和作用。《现代汉语辞典》将英语词汇列入“正文”是从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这一根本搞乱汉语汉字:《现代汉语词典》是已在全国印刷444次,影响最大的汉语词典;更由于它打着所谓“专业权威”及“母典”的招牌因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其广度是影响全国的,其深度是从根上动摇和搞乱作为中华文化之本的汉字。
在“词典”中把英语词汇作为“正文”,用英文代替汉字,从现实的作用来看,从长远的影响来看,这是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的最严重的破坏,这是一场历史空前的汉字大动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必须放在当前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下,首先要清醒地分析国际形势:树欲静而风不止,帝国主义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中国是他们始终不变的打击目标,他们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政治干涉、经济掠夺剥削;但在“和平时期”最重要的方法是千方百计、无孔不入实行文化渗透,搞乱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面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威胁和冲击,我们必须有效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为什么说任英语代替汉语、英文代替汉字泛滥发展是适应了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因为任其泛滥必然搞乱汉语汉字的标准和规范;必然误导社会大众和削弱民族文化;即从根本上危及汉字汉语的安全,危及中华文化的安全;其发展恶果是适应了帝国主义梦寐以求的搞乱中国文化的需要和目的。这是一场自毁长城的文化内乱,是中国文化空前的大灾难。为了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立、尊严,为了捍卫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了中华汉语汉字的纯洁、健康、独立和发展,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必须立即制止《汉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上述严重违法行为。
中华汉字文化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国人必须清醒,必须具备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忧患意识,为保卫中华汉语汉字的纯洁、健康、独立而斗争!
【王永民】这个问题我们120位学者专家已经在文字方面表述了我们的观点,列举了很多事实。我现在只说一个事实:这本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而不是别的词典),把239个英文缩写词放入正文里了。我要澄清一个事实,它并不是放在附录里!这本词典现在就摆在旁边,大家可以看到,附录就是一些地图、历史资料之类。这些英文缩写词语,放在最具权威性的汉语词典正文里,显然是违反我国语言文字法的,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样做把我们的汉语词汇搞乱了。你把这239个英文词放在汉语词典正文里,我们能否设想,有朝一日会把法文的词、德文的词、日文的词也放在汉语词典里呢?到那时候,我们的汉语词典就不是“一语双文”,“一语三文”、“一语四文”都会有!这不是件小事情,这是给我们的汉语文化文字的传承开了一个极坏的先例。
这个问题是涉及到我国文字的安全、文化的安全和中华民族文字尊严的问题。所以我们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提出了这个问题,希望各界朋友予以重视,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关注,这就是我们的态度。昨天有位该词典的编纂者说,只是在“附录”里放入了239条英文字母词语,这样说完全不符合事实!明明是放在正文里面嘛,他这样说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请网友朋友们要认清事实,我们要用事实说话。我们要站在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立场上分析这件事的危害性,每一个有爱国良知的人、爱我们汉字文化的人,要想一想这件事情的严重性。长此以往,我们的汉语汉字的尊严在哪里?我国民族语言文字的安全性在哪里?还能不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我作为一个学者,作为一个发明家,我提醒网友朋友们关注这件事情。
【网友浮蓝银】汉语中夹杂英语的现象越来越多,原因何在?
【李敏生】这个原因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要从历史的角度。我们一百年来汉字备受磨难,我们文化的主流思潮认为汉字是落后的,要把汉字改变成拉丁化拼音文字。比如说有很多所谓的权威学者,在汉字拉丁化屡遭失败以后,他们提出了所谓的“一语双文”这样的话,从理论上鼓吹文字的混乱。所以,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二是由于没有把汉字的纯洁、健康、独立作为我们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性重要的内容,忽视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对社会上出现的妨碍文字纯洁、健康、独立发展的现象没有给予应有的制止,在全社会缺乏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过去我们曾经在“五讲四美”时讲语言美,后来不讲语言美了,所以现在在语言文字的使用当中是极其混乱的,无论是报刊上,以及在生活中的衣服滥用外语词语,是非常普遍的问题。所以,当前为纯洁汉语汉字的斗争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迫切的重要的工作和任务。
现在很多国家,比如俄罗斯、法国、尼泊尔等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是严格地维护自己民族语言的纯洁。所以,我们在对外开放的时候,首先要学习人家在语言文化方面的独立精神。
【傅振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三条:第一,一部分社会精英确实有崇拜英语,更喜欢用英语而不是用汉语的意识。社会上不少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二,我们这个民族的很多人对英语入侵的严重问题,思想上麻木麻痹,对文化安全缺乏应有的警惕性。第三,各级政府主管语言文字的部门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及时加强有效的管理。
【网友花儿香香的】就NBA这个词来说,之前已经明确规定不能在电视上出现,为何此次会收录进词典?在此之前,词典中是否原本就存在西文词?
【宇文永权】据我所知,最早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说的是NBA,其实NBA是一个缩写,如果还原成英语,实际解释不仅仅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后来广电总局发过内部文件,所以率先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把NBA改成美职篮。这次词典中收录NBA以后,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专门以此为例发表了一段谈话,他说“词典就是答案,所以我们在收入词条的时候特别慎重,词典一旦出了问题,消极影响该有多么大呢”,证明他对这个问题是有认识的。然后他又说“以前官方媒体说‘美职篮’,多么拗口。喜欢NBA的朋友不在一个语言环境中,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这里他提出的这几个问题,一是中国人说汉语拗口,说英语倒不拗口,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再有,他提出语言环境,中国人在中国说中国话,这个语言环境是正常的,还是中国人在中国说英语,甚至是缩略语的环境是正常的?所以,这也反映出他的文化倾向。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文件中两次提到“文化安全”,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李敏生老师说汉字是第一国学,如果我们连汉字都保护不了,我们何谈保护文化的安全。所以,作为号称“受国务院指示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出版者的法定代表人公开对媒体发表这样的谈话是一种什么样的导向?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我通过多年在国外讲学,深深地感觉到汉语是目前人类最简洁的语言。举例说,在联合国同样的时间里讲话,中国政府的代表人发言,在相同的时间内表达的内容远远比其他任何国家的语言内容都丰富。还有,在联合国六种官方文件所用的文字中,汉语汉字所用的篇幅永远是最少的,是最节约的。原来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大师之一赵元任后来担任美国国家语言学会的会长,他曾经做这样一个试验,说出“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全部内容,中国人用30秒,美国人用45秒,用英语的时间比用汉语多了50%。数字,中国人从1到10每个数字都是一个音节,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现在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九九口诀”翻译成其他民族的语言,没有一个民族能形成口诀,因为不是一个数就是一个音,因此译出来就不能成诀,因为音节不一样。汉语是人类最简洁的语言,过去为什么被认为最难学呢?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是声调和汉字。陆克文2008年在北大做报告,开头一句是“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老外说中国话”,比如说老外到饭店说“要水饺”,问“水饺多少钱一碗”,如果发声不对就会成为“睡觉多少钱一晚”,由于声调不一样就会出现错误。恰恰因为汉字有声调,所以把大量同一个音节的字和词区别出来,比如“妈、嘛、马、骂”,声调就把这些字区别开了。当声调区别不开的时候就是汉字。比如“会话”,如果不用汉字来表示,可能理解成描绘的绘,他在画画,还可能理解成互相之间在对话,可是一看汉字,马上就可以区别出来。这就是声调和汉字的奥妙。如果把声调问题解决了,汉字问题解决了,汉语不就能成为人类最好学的语言了吗?所以,我们这几年在美国、澳大利亚就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外国人有两句话说得很经典,一句是“中国人说话像唱歌”,因为他们都是平音,没有声调的变化,唱歌是有声调变化的,所以他们说中国人说话像唱歌。还有一句是“中国人写字像画画”。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形象。比如说“中国很大”,用唱歌、用二胡均可。二胡是最能表示声调的,手在弦上移动,就能把四个声调表现出来。所以,很多人在唱外国歌,他不会外国的语言,但是会唱得很好,就是用唱歌的方法去学语言。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汉字虽然成千上万,但是汉字的“母体字”只有81个,这是过去任何语言学家研究没有发现的一个秘密,所有的汉字都可以由这81个“母体字”生成。学会了这81个“母体字”就可以带出成千上万的汉字。所以,我们发明了《当代华文百字通》,只要学会100个就能带出成千上万个汉字,这样我们就为汉语和汉字成为人类最好学习的语言和文字奠定了技术的基础。我们愿意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和英语等大语种进行一种平等的竞争和较量,我相信汉字和汉语最后一定会成为胜出者。英国有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准确,他说:“如果电脑的输入法都是语音输入的话,输入最快的永远是汉语。”现在我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只用36个简单的汉字就能为所有的汉字注音,所有汉字注音都可以用这36个简单的汉字完成,这就是对中国传统“反切”法的发展。现在如果把这个原理和电子计算机的输入法结合起来,许多汉字,一般正常的两键完成,有些可以一键完成,这样汉字的输入速度会大大加强。
【网友纯净水超甜】一些含有英文字母的词语,比如PM2.5、建外SOHO、QQ,已经深入生活了,如果翻译成汉语反倒会让人不明白,这些词也需要反对吗?是不是打击得太多了?
【宇文永权】我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关于有一些字母词、缩略语已经被很多人所熟悉了,这个是事实。但是,不能因为有一些字母词、缩略语被有些人所熟悉了,就会得出一个荒唐的结论,今后还会有一些字母词、缩略语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悉。这恰恰是在一开头我们没有做好。举个例子,比如说“激光”这个词是钱学森译出来的,最早是“雷射”是音译,显然音译远远没有意译更能达意。我们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还有一些词如“罗曼蒂克”等等,当时意译译不过来就用音译,用音译也比夹杂着字母词好,毕竟是用汉字来表示的。所以,现在就有这样一个问题,昨天我们到国家语委也讨论了这个问题,是不是把大家知道的词留下来,不知道的词再翻译。其实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无论是人们现在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一定都要用汉字来表示,无论是音译还是意译,关键是把好开头这一关,因为头一开就不好办了,如果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规范的,无论你开头到什么程度,都应该停止,这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这是个法律的问题。法律的问题是依据,世界上法国、德国都在保护自己的语言,不允许外来词夹入到他们的语言文字当中。我们中华民族,特别是我们唯一留下汉字这种瑰宝的民族,为什么要赶这个时髦去夹这些外来词呢?
现在夹杂着字母词的问题,我分析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为了省事,懒,不用翻,直接就放上了,自己省事了,可是给读者带来了麻烦。不懂英语的根本就看不懂,比如傅振国那篇文章写的,一个摄影的著作,一开头几乎1/3是字母词,所以说中国人根本就看不懂。二是想翻译但是没有能力翻译过来。三是为了炫耀,你看我懂英语。用赵本山小品的一句话就是“狗长犄角还来个洋式”。故意炫耀,我懂英语,你不懂,说明我的水平高。这就是矮化自己民族语言的心态。我在国外讲学这几年,确实看到外国朋友对我们中华文化、中国的汉字特别欣赏,我问他们,汉字好不好学?他们说,不好学,但很有意思,他们很感兴趣。原来有一个著名汉学家叫高本汉,他说汉字是贵妇,字母是婢女,他是站在一个语言学家公正、客观、负责的角度的评论,仔细研究汉字,这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为人类留下的独一无二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所以我们应该爱它。
我也经常听到一句话,不出国往往不知道怎么爱国。我确实也体会到这一点,往往越是在国外生活,越是感觉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和“拼玩识字”发明人陈淑红在澳大利亚,正月十五看到外国人舞龙、舞狮,累得汗流浃背还乐此不疲,我们当时那种不可控制的情感,眼泪就流下来了。我们有些东西自己是不是瞧得起?可是外国人却很欣赏。我们长期生活在国内的,特别是搞语言文字工作的,搞词典编写工作的,你有没有这种情感?你有这种情感了以后,怎么去看待它,怎么去做?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我非常赞成:在汉语汉字走向世界的今天,是千方百计地研究、发现、挖掘汉语汉字的潜在价值,还是绞尽脑汁地去寻找、夸大汉字的缺点,这不仅仅是个学术问题。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前些年江泽民强调“讲政治”,现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全球形成了“汉语热”,汉语汉字走向了世界。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的语言学家,你还一天一天地总在喊汉语汉字这么不好、那么不好,这就不仅仅是学术问题。我希望这些人扪心自问,你还是不是个炎黄子孙?你对中华民族还有没有情感?
【网友向阳光2012】汉语要与时俱进要吸纳外来语言,英语进汉语丰富了汉语,请问你们怎么看?
【傅振国】汉语吸纳外来语言丰富自己,自古以来一直在与时俱进。我们的祖先前辈早就吸收外来语创造了正确的方法。用音译,便有了“咖啡”,用意译,便有了“电话”;用音译加意译,便有了“芭蕾舞”。主要用这三种方法,便解决了外来语翻译汉化的主要问题。
汉语历史上,迄今有三次大的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高潮在汉唐通西域之后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从西域吸收了“葡萄”、“骆驼”等外来词;从佛教中吸收了“世界”、“庄严”、“结果”、“现在”、“圆满”等外来词。第二次高潮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从英语吸收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等;从日语中吸收了“组织”、“纪律”、“政党”、“党”、“方针”、“政策”等等。这些外来词经过汉语文化的“胃”消化吸收,它们的模样变成了方块汉字,它们已经熔化在汉语的血肉之中。第三次高潮,正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中外交流迅猛扩大,英语如潮涌入。我们在忙碌中麻痹了、疏忽了,没有将外来语完全汉化,部分英语直接进入汉语,这个口子一开,有如蚂蚁钻进长堤泛滥蔓延,大有不可收拾之势头。
最先是英语缩略语(也有人称为字母词)在汉语出版物中广泛使用。国内生产总值,用GDP入文;世界贸易组织,用WTO入文。接着是 CEO、NBA、CPI、IMF 等等排着队跟进,逐渐成为高频词。
我们从来不反对汉语吸收外来语,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把外语翻译成汉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用英语字母直接进入汉语。其实,汉语是非常丰富的,任何外国语言都可以翻译好。比如“电脑”、“激光”、“可口可乐”、“雅诗兰黛”就翻译的非常好。“英超”、“德甲”翻译的很好,为什么NBA不翻译;“诺基亚”、“摩托罗拉”翻译的很好,为什么iPhone、iPAD就不翻译?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不翻译了。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英国的议会并没有用英语代替汉语的计划。用英语搞乱汉语的正是我们中国人。
【网友夕城春晓】你们认为怎样才能制止汉语中夹杂英语的现象,保卫汉语的安全。
【傅振国】第一,国家语言文字主管部门要及时推出外来语进入汉语的规范。要及时组织翻译外来语、英语缩略语、字母词,并及时公布,让社会按照规范使用语言。第二,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要带头按国家语言文字法办事,为社会树立使用语言文字的榜样。第三,要对民众普及学习国家语言文字法,增加依法使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
(资料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