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分析——以徐州为例
2012-08-15任静
■任静
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分析
——以徐州为例
■任静
10.3969/j.issn.1671-489X.2012.35.119
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徐州市城乡经济相差较大,农村师生人数相对较多,学校分布较散,这些地区的中小学校的教师情况更值得关注。因此,该研究对于改善和提高该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对国内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笔者选取徐州辖区内的铜山县、睢宁县、邳州市、沛县、新沂市、丰县6个县区的随机抽取的12所乡镇中小学的360人学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选取邳州邹庄镇作为研究样本,对部分当地领导、电教馆工作人员、教师、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和分析当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对培训机构、教办领导、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调查,笔者认为,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取得了一些较为积极的成效,但在问卷、座谈中也显现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取得的成效
该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认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在新时期教学中的功能、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活动、教育技术能力在教师专业素养中的作用等问题理解得更为深入也更为透彻,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已被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觉认知,这就为教师进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该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课程整合能力有一定幅度的提高。通过“校校通工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等一轮接一轮的强化培训,教师们对教育信息化和网络资源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件制作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教师的培训促进了农村基层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限于资源、环境等因素,农村基层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一直难以深入,中小学教育技术培训带动了校本培训的开展,为校本培训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提高了学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2 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基础培训机构不健全,相对分散
目前,仅在县一级就有多种培训机构,如中小学电教室、教师进修校、广播电视大学县级分校等,这些机构在培训任务、职能等方面是一样的,但是没能达成协作,形成一种各自为战的局面。另外,每个机构的硬件设施问题也比较多,各机构设施或低层次重复,配置落后,或者与软件设施不配套,相互推卸责任等现象也时常发生。另外,培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有些培训教师对培训的内容自身了解不多,或者没有深入研究,只在培训前突击了解一下就给学员培训,培训很难达到预期收效。
2.2 教师结构不合理,接受培训和自我提升的意愿不强
在笔者的调研中发现,在培训过程中参加培训的人数“两头多,中间少”现象比较普遍,刚开始热情比较高,随着培训的进展,就会出现学员持续减少,有的培训班刚开始时可能是40人左右,中间只余10余人,培训考试时人员又基本到齐。其中原因主要是还有相当部分教师参加培训主要是为了考试拿证,当然也不排除还有培训组织与培训内容、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调研中还得知,农村地区教师的老龄化问题、教师结构问题也较突出,由于年龄较大,这些教师不仅在知识结构上存在重大漏洞,教学技能、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普遍较弱[1]。
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依然严重:比如调查时在被要求回答关于“小学最缺乏的学科教师”问题时,教师们认为最缺乏英语、社会、艺术、综合实践课、信息技术学科的比例分别占到总有效问卷的61.7%、30.5%、54.6%、56.7%和75.2%,这其中就有四科比例超过半数,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缺乏的比例竟高达70%[1]。
2.3 培训预期与培训现实脱节
在调研中发现,对该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依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采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教材。《标准》和教材是面向全国全体教师的,并没有特别针对农村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照同一标准,同一本教材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没有联系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缺少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教学设计。
2.4 培训的实效性不强
首先是农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愿参与培训的人数仍不在少数;其次是农村的教研活动缺乏组织与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成效;再次是教师教学负担较为沉重,没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学习与进修。这些问题由来已久,有些一时难有突破,需要进一步扎实研究解决。另外,受训老师提出培训应更多贴近教学实际,应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着力解决一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反映出培训设计与一线教学需求之间的偏差。培训管理要进一步加强,成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农村中小学学校校本教研力量的薄弱,校本研究中“走过场”现象严重。笔者认为,今后培训除要加强培训的制度建设外,还要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应督促行政领导加强检查贯彻的力度,要探索更合理的校本培训的方法,切实将校本培训落到实处。
2.5 教育技术软硬件资源差距较大
虽然江苏省是个经济相对发达省份、教育大省,但地处苏北的徐州是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当地经济的影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江苏统计局2010年统计徐州的中小学生人数是181.29万人,投入教育事业经费为10.53亿元,与省会南京相比,南京教育事业经费为15.74亿元,中小学生人数为71.15万人。经费投入差距自然会投射到人才引进和设备资源建设方面,产生相应差距。以研究样本邹庄镇为例,少数学校的计算机配置基本达到“标准”的二类要求,但是网络只接到机房,没有任何的广播系统和远程教育设施。更多的学校只有一个硬件配置已经较落后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目前只有一个。此种情况在该地区农村中小学较为普遍。
已配置有计算机、校园网等设施的学校,使用率低,未能发挥应有效益。另外,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足,提高不快,观念未能转变,也是影响教育技术设备应用率不高、设备闲置的一个主要原因。
3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农村中小学校教师课务繁重,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影响。在接受调查的77人中,周课时量达到19~22节的有2人,周课时量达到15~18节的有55人,11~14节的有18人,10节以下的仅有两人,77名教师中,兼带2门学科的教师有12人,兼带3门学科的教师有31人,兼带4门学科的教师有23人[1]。可见,农村教师的课务繁重,有的同时还要应对应接不暇的各种考试和检查,对专业发展影响很大。
农村学校的软硬件环境仍需做较大改善。以研究点邹庄镇为例,在与教办负责人的访谈中得知,该镇教育技术设备最好的是镇中心小学。事实上,中心小学的多媒体教室电脑使用率不足50%,网速很慢,计算机配置较低,难以满足使用要求,更难以满足学生上网学习的技术要求。数量上,按上级配备标准,电脑有近百台缺口,多媒体教室缺口4个,其他教学设备包括网络班班通等,均有相当大的缺口。软硬件环境问题也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也制约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目前,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必要的培训和环境条件是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两个重要因素。应用条件缺失,显然不利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使教师自身也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单调的培训方式、流于形式的培训方案设计与培训管理显然不利于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和巩固。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一项事关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各方面给予高度重视,扎扎实实抓好。能成就出好的培训效果。教育技术培训要尊重对教师现阶段的学习需求和教师学习特点,要联系教师教学的实际,要让教师在学习中参与,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教师学习的意愿,反过来又促进培训的进一步开展和提升。
[1]侯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师范应对一线师资素质低下的基本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7(29).
江苏教育学院运河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