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机电专业创新人才的探索
2012-08-15高菊玲
■高菊玲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产业转型必须向创新驱动转变,如何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是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农林高职院的特点,剖析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机电专业创新人才的实现途径。
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我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用结合应以产学研用合作教育为主要形式,即:以产学研用结合共同育人为核心,以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同时通过教师和科技人员参加产学研结合的活动,提高他们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学术水平。要使产学研结合真正取得成效,使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强调“用”,“用”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如何根据创新型社会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如何去培养创新型人才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要回答的问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农林类高职院校,而且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机电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对机电专业人才需求,探索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体制与机制,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1 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现状
国外高校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都是产学合作成功的范例;德国是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功的典型,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行半工半读,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习,产学研结合贯穿在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其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毕业生也广受社会欢迎;亚洲国家如日本也把产学研合作培育学生当作一项基本国策[2-3]。
我国从1985年开始,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如积极探索工读结合、工学交替,共建实习基地,学生顶岗锻炼,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开发等模式,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人才质量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明显提高。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已引起国家教育部门及学校的高度重视,通过创新大赛等多种途径推进大学生创新教育。
当前,全球正在进入创新驱动的新时代。科技与教育对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越来越凸显。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2 产学研用合作机电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在于特色,由于学校是农林类高职院校,具有农林教育资源优势、基地资源优势,发展机电专业必须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对工业自动化技术、机电技术需求,以现代设施农业智能化控制科研课题为载体,以技术为依托,着眼于农林院校机电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教师、学生在产学研用中创新意识的加强、创新能力的提升。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师参与科研课题,鼓励机电专业学生和农林类专业学生组成科研项目组合作学习,从而探索一条培养创新人才的新路子。
2.1 探索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体制与机制
学院是江苏省8所农林院校之一,依托地方优势产业,坚持特色化办学,农林类专业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机电方面的资源有所短缺,如何结合农林专业优势、农林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对工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创新人才是农林机电专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高职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走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之路是必然的选择,借用外界的力量来达到合作培养人才的互赢互利。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必须探索适合本专业的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体制与机制,学校通过与整个社会及产业界的广泛合作,根据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准确有效地选择科研课题和科技开发项目,跟社会实践接轨,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4-5]。本课题组在设施园艺智能控制研究开发上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在江苏农博园现代农业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所以从这方面出发,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体制和机制,构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教育平台,探索产学研用合作的模式,为机电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2.2 农林院校机电专业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的途径
1)横向拓展,构建教学新模式。以课题项目为目标,以课堂教学的理论为辅助,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依托学院的2个实践基地(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将机电专业的项目化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教学课程进行横向整合,改变单纯上课、单纯实践的教学模式,以课题为载体开发创新课程,将创新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学习,鼓励学生在项目实施中进行二次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通过课题和一些比赛的锻炼,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的需求。
2)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为了培养出适合农林院校机电专业的创新人才,必须根据学院的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本着为现代农业服务的理念,课程设置围绕机电专业如何为现代农业服务。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提高自身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另外,通过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企业退休人员参与教学实践环节,提过实践队伍的整体水平。
3)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实践衔接还不够紧密,由于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专业教师创新能力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必须加强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用结合为专业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专业教师可以在其中不断锻炼,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只有教师自身提高了,才能培养出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
4)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现在90后的学生普遍存在不愿意主动学习的现象,如果单纯上理论课,学生只是当个单纯的旁观者,参与得并不多。高职院所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所以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构建创新教育体系,让平时的学习跟企业挂钩,跟实践结合,通过课题或产品的研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通过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去企业、跟教师做课题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和对自身的要求,服务意识、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质量逐年提高,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近三年,机电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都达到95%以上,而且工资待遇也不错。
5) 建立农林职业院校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机电创新人才的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农林高职示范院,学院以学校为主体,依托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两大基地办专业,将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作为机电专业创新人才的教育示范基地,让教师和学生全面参与其中温室大棚的改造、无土栽培系统的研制、物联网系统的设计等项目,依托产业办专业,将专业紧紧围绕产业,创造一个多赢的合作局面。而且教师和学生通过项目之间的合作增进了感情,提升了自身的水平,同时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研发的方式,节约了成本,并且产生的科技成果能够更快地转化到现实应用中去。
3 结论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高职院学生生源的差异,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重中之重。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也是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但是目前产学研用培养创新人才还存在很多不足,产学研的成果投入到实际应用的成功案例还不是不多,未来还需要在“用”上下功夫。■
[1]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李进.产学合作教育研究与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刘欣.高职产学研结合特色定位与运作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48-50.
[4]谢薇.产学研结合的机制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4.[5]任焕霞.产学研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