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对中国钢琴作品的认识

2012-08-15王燕鸣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5期
关键词:主调拍子民歌

◆王燕鸣

(山东省齐鲁师范学院)

谈对中国钢琴作品的认识

◆王燕鸣

(山东省齐鲁师范学院)

中国钢琴作品,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高雅的艺术品味,使它们在长时间演奏中,显示了持久的生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作品却极少被使用。我们自己创作的中大型钢琴作品为数更少。

钢琴作品 民族风格 旋律 风格 题材

钢琴曲是“舶来”品,在我们这块土地上生根时间也不很长。但是中国钢琴音乐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已创作出不计其数优秀的钢琴作品,创造过辉煌的一页。其特点是以“民族化”的旋律风格为主,节奏、节拍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调式上主要是以西方自然大小调与民族调式中的旋律特点相结合,各种曲式结构都被灵活运用于主调钢琴音乐创作中。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高雅的艺术品味,使它们在长时间演奏中,显示了持久的生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举办的各种大型钢琴比赛中,一般是采用肖邦、李斯特、柴一、拉二等外国作品,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作品极少被使用。我们自己创作的中大型钢琴作品为数更少。那首扬名国外的《黄河》,因各种层次泛滥性演出,其价值也大打折扣。在国际大赛中,青年钢琴家们几乎无一人选择中国钢琴协奏曲。这就是中国钢琴作品的现状,喜忧参半。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1.创作题材多样

战争题材,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很高,代表作品主要有《红星闪闪放光彩》、《映山红》等。

反映新中国主旋律,如《我的祖国》、《浏阳河》等。

反映各民族生活,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如《牧童之乐》、《花鼓》、《巴蜀之画》、《新疆组曲》等。

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如《梅花三弄》、《百鸟朝凤》、《十面埋伏》等。作品将民族文化之精华融入创作之中,题材丰富多彩。

2.创作手法丰富

一是以优秀民歌为创作素材。包括单纯民歌引用,如黎英海编曲的《民歌小曲五十首》,这些作品曲调上保持了“原生态”的基本特点,又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民歌的表现力。

在民歌基础上有所发展变化,代表作品有《摇篮曲》、《变奏曲》、《思春》等。

使用民歌作为素材的创作,如《花鼓》、《庙会》、《怀念》等。

二是将古典乐曲、民间器乐曲进行改编,如《夕阳箫鼓》、《阳关三叠》、《百鸟朝凤》等。

三是对歌曲、器乐曲和舞剧音乐改编,歌曲如《解放区的天》、《红星闪闪放光彩》等;器乐曲如《彩云追月》、《二泉映月》、《翻身的日子》等;戏剧音乐如舞剧《〈鱼美人〉选曲六首》、《北风吹》等。

四是运用西方无标题音乐体裁的创作,如《小奏鸣曲》、《第二小奏鸣曲》、《随想曲》等。

五是运用中西音乐融合的音乐语言创作,如《牧童短笛》(中间段)、《摇篮曲》、《中国组曲》等。

3.创作特点显著

一是旋律及风格。初级阶段模仿西方自然大小调的作品,如《和平进行曲》、《哀悼引》等;“民族化”的旋律风格,主要是以五声音阶为骨干的七声音阶旋律和三音列旋律相结合,如《夕阳箫鼓》、《百鸟朝凤》等。

二是调式。在调式上许多采用了民族调式,如黎英海的《蓝花花》、《采茶扑蝶》、《绣红旗》和《梁祝》等。在旋律中多次用转调,且融进一些地区音乐因素,作品体现了主调钢琴音乐的民族化。西方大小调体系作品中国主调钢琴作品,在调式上则是以西方调式创作的作品较多,如《晓风之舞》、《春之旅》、《牧童之歌》、《节日舞》等。

三是节拍节奏。中国主调钢琴作品节拍多以2/4、3/4、4/4、3/8、6/8拍子为主,同时采用一些其他的单拍子、复拍子和混合拍子形式。《悼歌》使用的是9/4拍,《跳绳》是4/8拍等。受民族音乐影响,节拍交替、变节拍也常见。如《送郎》、《卖花钱》2/4、3/4拍子交替使用,如《牧童之乐》使用的是7/4、2/4、4/4、6/8 拍等。

四是曲式。我国主调钢琴几乎涉猎了所有的西方曲式结构。根据民歌编曲的作品都是单乐段的作品,如《映山红》、《卖报歌》等;单三部曲式的如《欢乐的牧童》、《花鼓》;复二部曲式的如《晓风之舞》、《晚会》;复三部曲式结构的如《北风吹》、《绣红旗》;变奏曲式结构的如《猜调》、《小红军》、《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回旋曲式结构的作品如《我的祖国》;奏鸣曲式结构的作品有《东兰铜鼓舞》、《小奏鸣曲》等。

二、中国钢琴作品存在的不足

1.缺乏原创性。从上述对我国钢琴作品的介绍不难看出,绝大多数都是借鉴国外作品,学习国外作品,改编是主要的,这就暴露出我们创作的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缺少一批高水平的原创作品。因此,我们要成就中国钢琴学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缺少中型及大型作品。国内原创作品,基本都是“短平快”类,中大型的作品凤毛麟角。这种状况,无疑暴露了总体上艺术功底不足的问题。当然,三两分钟的小品,也肯定有音乐会效果,并且也可以做到“喜闻乐见”,但毋庸讳言,很难表达富有深刻内涵、动情感人的艺术内容。那些真正成熟的有深度的作品,必定要有时间的长度,否则,很难体现作曲家或演奏家的高深水平。

3.现代化不足。在上面对中国钢琴作品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些影响较大,广为传颂的作品,大都是上世纪30~60年代的作品,有影响力切合时代特征的新作品极为罕见。如何立足中国特色的音调、节奏、和声,特别是韵味气质,同时逐步强化新作品的现代或时代特征,需要我们进行积极地探索。

4.听众普及不够。有普及才会有提高,这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一个规律。我们当然希望有很多的“阳春白雪”,扬名世界,但是,必须从“下里巴人”开始,这就需要一个逐步引导、提高的过程,有一个钢琴艺术逐步普及的过程。如果听众的欣赏水平始终停留在上世纪30~60年代水品,创作内容、手法、形式得不到改变,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也只能是一个梦想。著名钢琴家储望华说:“有的钢琴家在演奏一些深难作品之前先向听从做一番讲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待到有份量、‘有深度’的大、中型钢琴作品能为相当普通的听众所接受、所欣赏,不仅说明这些钢琴作品的水平相当高了,同时表明离建立中国钢琴音乐学派的日子也不远了。”

20世纪下半叶至今天,中国的钢琴事业无论从教育或演奏水平来看,整体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以期逐渐克服,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

[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20世纪.音乐艺术,1999,(3).

[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主调拍子民歌
化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主调
如此感伤
妈妈的竹拍子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光明正大
对羽毛球爱好者球拍选择及拉线磅数的建议
浅析图案的色彩与配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