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现代文阅读理解技巧的探微

2012-08-15蒋其琪

中学语文 2012年36期
关键词:现代文关门主旨

蒋其琪

很多学生都对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有畏难心理,虽然这种文章表面看起来容易读懂,但是学生们总是会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所以在答题时就显得有点无从下笔。当面对现代文阅读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其中的答题技巧与规律,而且还需了解出题人的意图和评分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怎样抓住重点答题。那么,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就会轻松很多。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

1.语义理解

这种理解不是简单的分析某个词的意义或某段语言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要联系文中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对某个词语或语言进行分析理解。例如:作者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中的意思,理解“开门”和“关门”的含义。

答这类题时,学生不能简单地答出“开门”和“关门”的字面含义,这句话出自2001年全国高考题现代文阅读散文《门》的第一句话。散文其实是比较难理解的,正所谓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所以学生在阅读散文时,往往会因为其“形散”而分心,所以,学生在答这类提时,需纵观全文,把握文章主旨,找出与“开门”和”关门“相关的句子,然后进行综合概括,那么这种题就显得很容易了。

2.信息的筛选和提取

很多学生在阅读现代文时,喜欢大概看一下,而没有真正理解它。所谓筛选和提取,不是简单地答出一些概念、知识,这需要学生对文章信息进行搜寻、组合、转换、概括等。

例如: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提到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是指哪些音乐?这种题一看就是筛选信息的题,这需要学生认真阅读与“最有深度的音乐”相关的段落,在遇到这种题时,学生不要认为在文中就能找到现成的答案就忽视它,这种题往往具有很大的干扰性,学生就更加要小心。在平时的练习中,老师也要时刻提醒学生避免题目中的干扰答案,认真阅读相关段落或句子,那么,这种题就会很好做了。

3.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这需要学生找出文章的主旨、理解全文的意思,并且也要把握每段写的是什么,上面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分析鉴赏文章,同时也要注意题目中的细节。

像要求根据原文信息,推断不正确的信息之类的考题,答案给出的是四个信息,而四个信息都不可能集中分布在文章中,出题者不可能随便选择四个答案来让学生来判断,这些答案都是有一定的根据,它们往往都是整个文章的关键点,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所以学生必须得真正了解到整篇文章的情况下才能做对。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点,出题者出这种题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考学生的细心程度,如果学生能细心观察,这些题在原文中都能找到。每个题有每个题的考法,学生在这种题上也要下一定的功夫。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1.先看题目,整合信息

我认为在考试的时候先认真看题目,再读文章。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致了解文章要考什么,以及猜测出题人的目的。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文章,那么答案就会很快产生,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答题效率。

2.阅读全篇,找出主旨

在高考中,无论文章有多长,学生一定得通读全篇,只有通读了全篇,才能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不过,学生在读的时候一定不要细读,大致浏览一遍就行了,这主要是让自己熟悉文章的结构分布,猜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但是,学生在快速浏览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找出文章的主旨,找到了主旨才能分析作者的思想、才能做接下来的题。

3.局部理解,抓住关键

所谓局部,不是随便看看文章的局部,这需要学生重点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很多题都会出现在这里,特别是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所以学生一定不要忽视。接下来,文章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也一定得注意,这也是答案产生的关键,所谓抓主要矛盾就是这个道理。这需要学生平常的锻炼,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种阅读方法,那么在考试中就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也不用一篇阅读要读很多遍才能找出答案了。

4.锤炼语言,强化表述

现代文阅读不仅仅是考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在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在答题时,学生不能笼统地答题,或者照抄原文,一般这种情况下得分都不会太高。本来在考试时,答题所给空白部分就很少,所以,学生在答题时就要使自己的语言尽量精炼而且准确。学生要达到这种程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所以,在这方面,学生需要有耐心。

三、结语

高中现代文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难点。学生在面对这种题时,只要能够掌握其中的规律,多做题,那么感觉自然就会来,等到学生习惯了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方式,那么学生在这方面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猜你喜欢

现代文关门主旨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2021年有一家理发店决定关门
【重点】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科普)
主旨演讲
关门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关门的那只手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