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程指导力,需“软硬兼施”

2012-08-15李奇生

中学语文 2012年33期
关键词:教研员实力理论

李奇生

教研员是指导服务本学科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他的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教研员的水平往往能够代表一个区域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在新的形势和挑战面前,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提高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显得尤为重要。

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其实就是指导课程的能力、实力,将从自身的两个方面直接影响学校老师的课程执行力。这两个方面可以称作硬实力和软实力。

硬实力方面:

1.教研员须身先士卒,率先表率。当某一科教研员针对某堂课具体点评指导时,比如,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层次不深,互助合作流于形式等,下边定会有不少老师在内心不屑一顾:你来试试!如果我们的教研员真敢一试,而且屡“试”不爽,看看谁还会这么嘀咕。所以,我们教研员首先应该上好课,具备驾驭课本,驾驭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一线老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或者尽力做到。那么,你的指导才会掷地有声,不管是“上行下效”的原因也好,还是“见贤思齐”的效果也罢,你的课程指导思想,才会得到执行,而不打折扣。否则,你的指导都只是流于形式,仅浮于耳际,绝不会存驻在胸,一厢情愿的效果就可想而知。

2.教研员必须提高理论水平,还要针对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加以运用。说白了,就是在较高的理论水平基础之上,要有自己符合本区域实际情况的独到见解。如果我们教研员在指导的时候,口若悬河,却都是陈词滥调,照搬理论,一线老师们肯定会说,这些都是屡“听”不鲜了,都是嚼别人嚼过的,有什么味道?有了这种心理,你还希望他们执行你的课程指导思想?其实,很多教育教学理念,理论,一线老师们也都在学,他们中一些人所了解的理论指不定还要多,最关键是独创性的运用,杜绝为理论而理论,理论是用于指导实践的。如何让理论着陆,这是我们教研员的重要职责。

3.或许也有人说,教研员的工作是业务技术指导,而不是停留在具体操作层面之上的,换言之,自己上不好课的,并不意味着课程指导能力低,就像孙海平,你让他参加跨栏比赛看看?此话不假,他亲自参加比赛,肯定成绩平平,但他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甚而至于独创的指导理论,所以才培养出了世界级运动员刘翔。教研员不会上课也无可厚非,只要有他的手段和精神的影子,确实也能起到引领作用。可是,我们属于自己的课程指导体系在哪里?我们有独创的超前的见解吗?恐怕对于多数教研员来说,答案并不乐观。理论层面上拾人牙慧,操作层面上只会上“呛水”课,拿什么来指导一线教师?

所以,我们教研员,要常上示范课,要提高理论水平,更要结合实际解读理论,善于运用理论指导一线老师。这就是我所谓的硬实力。

软实力方面:

1.教研员应当具备人格魅力,换言之,就是能受到老师们发至内心的尊重和欢迎,可以牵强的借用“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来理解这个道理。人格魅力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的总和,这里我所强调的是作为教研员的道德素养和个人形象。教研员偶尔有些裁判权,我们必须公平公正。我们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不带感情色彩,当然,教研员没有任何腐败的机会,却有贪占小便宜可能,比如下学校视导,主动要求学校或者老师请吃饭啊,请喝酒啊,请洗脚啊,请唱歌啊等等,虽是小事,可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都不符合我们所谓专家的身份,日积月累,我们的发言权就会大打折扣。

2.教研员要懂得人际交往的艺术。教研员要和各个学校各种不同层次的领导和老师打交道,这就需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艺术。人际关系在工作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能恰当处理工作中的人际交往是一个人能否获得职场成功的关键因素,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显得非常必要。

一个教研员,如果既具备了硬实力,又具备软实力,软硬兼施,我们的“管理,服务、指导”的职能就会发挥到极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当好老师们的专业顾问,又能当好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顾问。

猜你喜欢

教研员实力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实力抢镜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