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培养与语文教学

2012-08-15

中学语文 2012年33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课堂

何 洋

我国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篇章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其内容是表现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作家对这些社会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受。这些,便构成了语文教材的工具性、知识性、思想性、情感性。作为语文,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然而,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往往重视的是前三者,却忽视了最重要的情感教育。我是一位新教师,教学之余时常会想,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如此远离学生个体的情感?是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和教师对他们主观情感的冷落,还是当代教育急功近利的集中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疏于用书面去表达的时候,语文学科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教学艺术的生命活力是情感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领袖狄德罗说:“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如果没有情感,则无论什么道德文章都不足观了……有意摧残情感,是绝顶的蠢事。”近年来,对青少年学生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在情感教育这方面,语文课不但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情理并重,特别宜于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更能拨动他们的心弦。文学作品的本质特征就在于通过情感呈现形象画面,直接诉之于审美情感。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以情感关系为媒介、以情感形态的方式相联系的精神活动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欣赏,得到愉悦,产生思想上的融合、情感上的共鸣,更为重要的是分清是非曲直,从而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生活,因此语文课中的情感熏陶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情感品质,确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情感品质和语文能力都可逐步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认为主要的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利用“形象”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从而达到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应该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

二、情感调控的主导者是教师

语文老师要有一种能够创设作品情境,唤起学生情感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首先必须与教材的情感认同一致。现行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这种美可能是文字的优美,可能是构思的精巧,可能是选择的恰当,可能是表达方式的独特,可能是主题的升华等,我们在钻研教材时,应仔细推敲情感触动的最深之处,并找出其使人动情的原因,这样就给学生情感提供了再创造的条件。课堂上教师再用情绪去带动学生,用语言去激发学生情感的同时,不能忽视自己的行为、教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以丰富而真诚的情感将自己与作者的感情交流通过表演传达给学生。以渗透情感的语言,富于变化的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等吸引、感染学生,借此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作品传递的情感。尽力使学生在积极愉快中形成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应的兴奋、和谐的情感氛围。而这种调控能力如何,正是教师驾驭学生水平高下的尺度。老师于无疑处激疑、于无趣中引趣、于揣摩中获知、于比较中鉴赏、于辨析中识误、于散发中扩思等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正确把握学生课堂心理流向,调控课堂情趣氛围。

此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好好利用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教师就像一个烹调师,每天要做一顿精神食粮供学生品味,一篇时文欣赏、一次对对联的小练习、一次诗歌朗诵、一次演讲比赛、一次文学讲座、一次知识竞赛、一次下水文演播、一次作文比武、一场辩论会、一次社会调查等等都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开扩学生视野。当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项任务,老师及时肯定,使他们体验到自身的力量,就对语文学习充满了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

因此,无论是知识传授,还是能力训练,无论是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教育作用都十分突出。教师,理应成为教学中情感调控的主导者。

三、情感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当教师的情感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时,既是目的实现又是双方情感融会的起点。语文是以“言”达“情”的,因而通过情感与表象这种有机联系,语调也就借助于表象意义而表现出相应的情感涵义。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过程也就是学生对教师各种情感表达方式所酿造的情感氛围(情感涵义)进行知解和归纳,抽绎出各种不同层次情感内容的过程。为此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任何一厢情愿的教法都达不到教育目的。学生不是录音机、照相机,他们接受教师情感的影响是有选择的、有条件的。在教师引导下,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目的和态度来感知、理解、掌握、运用知识,锻炼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心境良好、情感亢奋的状态下,往往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情感沮丧时,则思路狭窄,思维闭塞。事实证明:焦虑、烦恼、情感波动都会降低学生的智力水平。

四、结论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始终立足于以人为本的观点,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学生能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深入作品的内涵,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人文情怀,并形成对人生的有益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技巧,有责任感。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的学生能以审美的、同情的、友爱的目光,守护一棵树,一只麋鹿,一块绿地,一泓溪水,一片蓝天,让他们自觉去守护心中葱茏的一片圣地,而不是人云亦云,个性丧失。语文老师应该帮助他们成长,丰富人生的体验。把课本和实际的人生割裂开来,是不可取的,也应该结束了。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