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要与应对策略

2012-08-15刘艳华

中学语文 2012年33期
关键词:师兄观点审题

周 健 刘艳华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新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量学生的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的是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然而面对新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徒劳的。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以下以大连市模拟考试作文为例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予以指要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剖析。

一、作文材料要求与写作提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钱小华是华实连锁餐厅的创办人。20年前,他和师兄凭借精湛的烹饪手艺在同一条街各自经营小饭店,生意都不错。不久,师兄到另一条街开了一家没有竞争的新饭店。师兄也劝他从饭店越来越多的那条街搬离,但他却留下来和同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条街后来成了著名的餐饮街,就连师兄那家饭店附近的居民也到这里吃饭。

由于经营得法并且善于利用竞争,钱小华拥有了足够的财力,他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市中心增开了一家规模更大的酒店并同样获得成功。至今,他在新加坡已经拥有12家连锁餐饮企业,被人称为“餐饮王”。而师兄却在无竞争的环境中,最终停业倒闭,成了华实连锁餐厅的一名仓库保管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写议论文,尤其是根据材料写作,审题和立意至关重要,它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审题,包括审题目、审材料、审要求,其中“审材料”是审题的重点。作文题中给出的材料应该是一个整体,审题时要宏观把握、综合分析,理出材料的核心内涵,然后由此选好角度,确定写作主题。立意,就是确定主题,它是审题的延续,审题的直接目的就是立意。

本题是新材料作文,核心内容是通过钱小华和师兄不同做法的对比揭示钱小华成功的原因。因此,可以围绕人物钱小华和师兄的不同做法的角度立意。可选取的参考立意角度有:竞争能促进发展和创新;竞争能不断地提升自我;竞争能形成良性效应并共同获利;竞争者需要宽广的胸襟;要善于面对竞争等。此外,学生如果从竞争的方式或空谈竞争等角度立意,则显片面与肤浅,没有挖掘到材料事件的根本点,属于偏离材料。

二、作文材料审题立意指点

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是对材料把握不准,立意出现偏差。见解深刻的极少,单方面找论点的比较多,双方面对比分析的比较少。在考场上,许多同学往往在“选好角度”上迷惑,以为可以随意抽出材料中的某个句子来立意,结果在审题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有的只关注其中一则(段)而忽略其它,出现断章取义的毛病,有的虽然综合观照,但未找出材料的核心,出现偏离中心的毛病,有的甚至完全脱离材料内涵,自己另起炉灶。写作之前,立意发生偏差,必然影响作文的成绩。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立意情况可分为切题,即切合材料的主旨;符合题意,立意基本落在材料的中心内容上;偏题,立意上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跑题,立意完全脱离材料或材料所隐含的内容。

作文材料第一关是阅读审题与提炼立意。本则模拟考试作文材料可概括为钱小华与师兄经营饭店成败的故事,需要探究清楚的是钱小华与师兄经营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钱小华为什么能成功?如何思考这个问题?依据材料,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有竞争的客观环境。主观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勇于面对竞争,敢于选择激烈的竞争,这是勇气,也是胸怀和气度。然后是经营得法,善于利用竞争。钱小华以自身的勇气、智慧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背景、环境)下赢得了成功。而师兄则相反。分析到此,观点就出来了,立意也就清楚了,全文应该围绕钱小华成功的要素深入分析探究,要在他为什么、怎么成功上浓墨重彩。

再深入地想:同样的手艺,不同的结果,钱小华和他师兄的成功与失败,向我们展示的不是生活的普通现象,而是深刻的哲学命题,人生命题。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钱小华,都是师兄。我们的人生都要面临选择,面临影响、甚至决定我们人生结果的环境的选择。而这样的选择,会随着人生境态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也就是说,选择环境,便成了我们人生永恒的课题。

事实告诉我们,人才的成长,事业的成功,环境具有决定意义,至少可以影响结果。尽管钱小华和师兄都有一手精湛的手艺,尽管他们的起点一致,然而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加冕“餐饮王”,一个只能与仓库的门锁为伴。环境作为人生的外在因素,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生的成败。同样的起点,同样的手艺,同样的事业,同样的追求和目标,是人生心态和人性的本质差异决定了他们选择不同的环境,进而带来不同的结果——成败分明的结果。选择竞争,选择安逸,这是两种人生态度,更是两种人性状态差异。也就是说,人本人性的状态,决定或影响人们的意志,决定或影响人们的行为。正是这种内在差异,这种人本差异,这种心态差异,才是影响事物最终结果的根本原因。在我们透过现象清楚地看到事物本质的时候,在我们明确了影响甚至决定事件结果的原因时,如何面对人本的多元性,克服人性的弱点,进而做出正确的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以期成功便十分重要了。

由此,不断地丰富提升自我,让自己有真“手艺”,掌握分析明辨能力,而不选择“另一条街”,让自己参与竞争,是我们必须明确的选择,是成功的保证。这是钱小华和他师兄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更重要的命题,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能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冷静、细致、深入的思考,文章不但观点正确、材料翔实、语言优美,还会理性思辨、思想深刻,有力度,感性理性兼具,写出魅力,展现实力。期待考场作文异彩纷呈!

三、写作议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界定得比较清楚了,批卷基本遵循了其中的要求。本则示例的模拟考试作文审题有一点难度,学生行文中还有很多问题。因为少有写记叙文的,所以下面主要剖析作文议论文存在的问题。

题目不恰当 比如:“论竞争”题目过大;“要敢于竞争”这个题目行文会扣住“敢”写,内容会显得有点偏窄,容易忽视“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写作要求;“逆境造就英才”“逆境带来成功”则把“竞争”当做了“逆境”,概念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坚持是成功的条件”“选择坚强”“挫折中追求”“跌倒后要爬起来”则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不恰当的题目是审题立意不准的表现,直接导致行文扣不到材料的核心信息上。

开头不合要求 有的开头不关乎材料,看不出观点是从哪里来的。还有的“炫”了一通排比句,和观点没有关系,华而不实。这样的开头不能总领全文,也不能让阅卷的老师感兴趣,考场作文开头不关乎中心,注定不会成功。

行文只是事例堆积 观点的成立需要论据的支撑,对作为论据的事例的叙述不简练,故事太具体太长,就变成了记叙文。有的叙述虽然尚可,但是不会论述。摆事实是为了讲道理,光摆在那里不阐发,理是出不来的。比如有的学生只是叙述科比的例子不加阐发,结尾突兀地一说竞争就了事,这就属于不会运用材料说理,这就一定要好好提高说理能力了,不然作文过43分很难。

说理扣不住中心 有的文章论的是竞争的重要性,结果所列举的人物不能对应观点,给人不知所云之感。这样的学生最好抓紧时间先练习200字左右的议论性的文段,试着用200字能够借助事例阐明观点,有针对性的练习才是有效的。

论据千篇一律 论据雷同,暴露积累的不足。乔布斯、比尔·盖茨、刘翔等材料被用的次数太多,当阅卷老师在百分之七十的试卷中一直看这些人物的事迹,就会视觉疲劳审美疲劳了。课文中学过的好的语段很多,作为理论论据也是很好的,可惜有的学生不会用。当然,最适合观点的材料是好的,但最好能有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文字。

结尾不回扣中心 结尾不扣题或者太长,还有的学生没有写结尾,这些都是应重视的问题,有此类问题的学生在考前一定要训练迅速成文的能力,完成规范的800字的字数要求。

字迹乱且文面不整洁 作文的字迹很关键,是第一印象分,好的内容不以干净工整的字迹承载,也难出高分。比如,汉字书写不规范,笔画没有分开,不清楚,不利于辨认。如果能使文面干净,作文就会提高一定的分数,也是能够决定考生的命运的。

作文在高考试卷所占比重之大,其得分直接影响着高考语文成绩,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其一,紧扣材料内涵,准确审题。即对材料要认真审读,抓住材料作文的本质,在限制中求切题。其二,在关系中显理性,强化理性思考的能力。即不拘泥于材料,突破就事论事的诠释和证明的套路,扩展探究思维和联想想象,切入角度应新颖。其三,思辨有力,体现个性。即要有自己的见解,在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智性和理性的概括,言之成理,避免行文思想苍白,难求有新。其四,结构完整,语言表达生动精彩。即要重视篇章结构的完整及段落结构的合理。应尽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力争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猜你喜欢

师兄观点审题
机器人给“二师兄”做手术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三招”学会审题
缜密审题,准确建模,学以致用
观点
七分审题三分做
师兄,你好呀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窘死人的美女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