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选修课”
2012-08-15文善明秦海梅
文善明 秦海梅
开设选修课是实施新课程一个最大的亮点之一,它打破了以往传统那种固定的单一的课本模式,不仅增加了语文学科的广度和深度,也拓宽了学生的语文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满足了新时期学生语文的个性需求。选修课也为我们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但同时也给我们语文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上好选修课?选修课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是怎样的?选修课与水平考试、高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永州一中的语文老师已经努力探索了四年。归纳起来,以下几点是我们体会较深的。在宏观布局上,一是深入地钻研新课标;二是科学地安排时间;三是明确的分工协作。在课堂操作上,注意了选修与必修的联系;强调了选修对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探索了选修与高考的关系。
先讲宏观布局:
一、深入钻研新课标
新课标是我们老师课改的指针。人人都有新课标,个个都研读新课标,每次集体备课都讨论新课标,这是实行新课标最初两年我们语文老师的常规“节目”。研读它是为了熟悉它,熟悉它是为了实践它。去年高考结束之后,我和几位老师利用暑假时间,在省市培训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新课程理念来研究教材,许多原先模糊的认识都变得明朗起来。对选修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新型师生关系的处理,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施,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从上期开始,一中全校正在举行全员参与的以贯彻新课改理念为宗旨的上课竞赛,它必将进一步推动一中的老师更加深入地钻研新课标,实践新课标。
二、科学地安排时间
按照课程结构,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时间分别是1.25学年和1.75学年。这当然是理论上的,如果按照这个进度,我们就没办法复习了。我所说的时间有三层意思,一是教材规定使用的时间,二是教师实际上课的时间,三是阅读与训练的时间。区分三个时间概念是为了突出选修课的特点,突出选修课的重点,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教材规定使用的时间,仅供参考。假如教师上课时间和学生阅读与能力训练(不是考试)的时间是3:7,那么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自我解读文本,发表见解,体验情感。当然这个时间不是权威的,不是唯一的,与学生的层次有关。但只要我们的老师认认真真研读了新课标,明确了选修课的要求,课堂时间分配也会相对合理,至少不会把选修课上成了必修课。
三、明确分工协作
这是对备课组的内部机制而言。这种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集思广益、效果显著。集体备课是交流经验、协调进度、交接任务的过程。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不同之一在于,它既可以逐课上,也可以整个单元一次性上。所以分工协作显得十分重要。
再讲具体的课堂操作,也讲三点:
一、注意了选修与必修的区别与联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这句话说出了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区别与联系。必修课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积累与运用,而选修课更看重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体验、实践与探究;必修课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基础,通过学习做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储备,而选修课更看重学生在选择后的兴趣培养、体验拓展、探究纵深,以及更鲜明的自主性;必修课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而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和提高,教学内容更具有选择性,教学方法更多地体现选择性,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照顾到学生的兴趣与要求,但两种课程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以必修①—⑤的“表达与交流”部分与《文章写作与修改》为例,前者具有普及性、一般性,后者明显侧重于技巧和能力,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深挖与提高。所以对《文章写作与修改》这本教材,建议老师们不要专门花整块的时间讲授,只要在作文写作与讲评的指导中有针对性讲授,突出在“表达与交流”的基础上的技巧训练就可以了。这样就既不会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复制品,又不会将选修课上成随意的讲座。
二、在教学中强调了选修对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提出选修课 “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他们有疑敢问,有疑善问,有宽广的多元文化视野,学习阅读、鉴赏、探究、表达、交流的多种方法,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增加个人文化底蕴;以《新闻写作与实践》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写作实践能力;以《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外国小说欣赏》为重点,兼顾校本教材《柳子文学》,主要培养学生文化遗产、外来文化的借鉴能力、探究能力、综合学习能力。
三种能力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层次。
三、探索了选修与高考的关系
选修的内容同高考的关系,从本质上说开设选修课同提高学生素质适应高考并不矛盾,但实际操作时又有难度,有些矛盾会凸现出来。通过对两年的湖南卷分析来看,选修课有哪些要求,高考就会有哪些考查。高考的内容是有严格要求的,要兼顾必修选修的存在,要突出选修课的重要,因此选修课不能随意上,不能太宽泛,必要的时候,要针对高考来上。只要对照2010年湖南卷与选修教材,就会发现,试卷上处处有选修教材的影子。高考作文《早》,在《文章写作与修改》的第7–31页,能清晰地发现它的影子。选做题在考查《外国小说欣赏》和《新闻阅读与实践》,第19题一道探究题8分,虽然来自文学类作品阅读,但就探究能力而言,却是突出选修课的宗旨。至于古诗文默写、阅读理解、欣赏,必修选修兼顾的痕迹非常明显。仅以文言文《诸葛孔明》为例,它既是必修⑤名著导读的内容,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蜀相》《书愤》的内容。2011年高考来自书本的痕迹同样很重,必修选修也是各占半壁江山,在此就不赘述了。
总而言之,新课程中“选修课”是一个新生事物,是高中教学的难点。如何上好它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严肃认真去思考的问题,我们没有现成的路子,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可以依照,我们做什么都是一种探索,但是只要我们心里装着学生,以学生的成长为宗旨,我们就一定可以上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