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改变了什么——读书之于教师的意义

2012-11-30

中学语文 2012年33期
关键词:金庸读书教育

高 岩

有一位学者曾这样说:“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一)开阔视野,获取与学生沟通的语言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提起金庸,无人不晓他的这十五部著名作品,以前读武侠似乎不算真正的阅读,真正自觉自愿系统阅读金庸是在工作后,整整一年心无旁骛的读一个大家的作品,那种沉醉和快意真是无与伦比,妙处难与君说。

金庸小说的魅力在哪里?

我认为金庸作品丰富了爱,丰富了人性,是爱与人性的教科书。

这里有英雄的大爱与大恨,也有普通人所不能承受之轻的抉择,有各种各样的奇情怪恋:

有“塞上牧羊空自许”的萧峰,以其气壮山河的死换来的两国罢兵的荡气回肠的爱与恨;有英雄美人式的(《绝代双骄》);旷世绝恋式的(杨过与小龙女);痴情女与负心汉的(岳灵珊与林平之,马春花与福康安,胡斐与程灵素等彰显爱的一种深度:明知对方不好,仍然一往情深);奇情怪恋的 “黑风双煞”(“你不悔我就不悔”);恨断河岳的“赤练仙子”李莫愁,无恶不作叶二娘,却愿牺牲自己绝不出卖名动江湖的情郎;绝情谷主裘千尺……

反面三绝:《连城诀》之血刀老祖,《天龙八部》之南海鳄神,《笑傲江湖》之采花大盗田伯光,三人一净、一丑、一生,皆为拿得起、放得下,重原则、轻生命之硬汉。

大恶人顶天立地,满口仁义道德的正统人士却猥琐阴毒,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一而足……

主题丰富,人物性格鲜明:《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所代表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神雕侠侣》既有郭靖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以及郭靖夫妇为保卫襄阳壮烈牺牲,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以及单人独剑四方漂游;亦有令狐冲断然拒绝日月神教教主的位置而把生命、自由视为至高无上;《天龙八部》更是以对生命的悲悯为主,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了佛家基本思想,深沉的文化内涵,是金庸小说能够吸引大量高层次读者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作品《连城诀》,它着实可怕,表面上描述着一套常见的寻宝模式,可深入进去,揭露出来的东西却令人不寒而栗。它毫不留情地反映了人性之恶的那一面,在宝藏面前,师徒、父女、兄弟之间的爱荡然无存。贪婪,是人性最大的敌人。长久以来,人类没有勇气去克服它,因为它太有魔力,它穿透了我们的心灵、血液、躯干甚至整个身体。金庸先生用手中深刻的笔折射出的东西,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深思吗?

北大教授陈平原以极大的热情和才华写出武侠小说研究专著《千古文人侠客梦》,算是自己对阅读武侠的总结,非常有价值,使自己读武侠不但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

详讲这一切的目的是:阅读金庸开阔了我的世界,尤其是需要金庸成为一种与学生沟通的基本语言——对话的桥梁;也读韩寒、郭敬明等青春派的作品,高二学生的“华山论剑·读书报告会”进行得如火如荼,其发源也在此处。

(二)关注儿童文学,永葆一颗童心

杨红缨所创造的“马小跳”与“笑猫”已成为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品牌,所涉及的主题有:谦让、分享、诚信、专注、承担、奉献、勇敢、自信、友爱、互助、智慧、感恩等(《鼹鼠妈妈讲故事》)

《淘气包马小跳》凡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要接受的教育,都通过马小跳的童心世界来展示;《笑猫日记》系列表达与倡扬的精神:与人为善,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理解、同情、友善、帮助、责任、道义,以诚相待,以心换心,建构温情脉脉的人性谱系,优美的想象,机智、幽默与风趣的叙事方式,真挚的亲情和爱心,澄澈的浅语艺术,淡淡的抒情色彩……成为她作品的一些常见的精神底色和艺术趣味,选择“儿童视角”的叙事方式,倾注“儿童情结”的诗性关怀,践行儿童话语的审美追求,向往儿童教育的理想形态,使杨红樱的作品水乳大地般地浸透到孩子的心田,一个儿童文学作家,难道还有比受孩子们衷心欢迎和喜爱更为荣耀、幸福的事吗?

偶然邂逅作家黄蓓佳倾情所著的长篇小说 《我要做好孩子》,书中的主人公金铃是个善良、天真,胖胖的叫人喜欢的六年级女孩。老师生病了,她会用不多的零花钱为老师买上一支康乃馨,放在老师的枕边;为了做一个让老师、家长满意的“好孩子”,她做出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的那一份天真、纯洁,和家长、老师作了许多“抗争”,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满怀信心的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

穿梭在大街小巷,从书店里好不容易找到黄蓓佳的文字,突然发现她的文字是那么可贵。儿童作品大多数早已被一些校园文学所代替,在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中,像韩寒,张小娴这样的作家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谁也说不清。更多的作家是为了在赢取某些利益,为了吸引更多的眼光。虽然黄蓓佳的文字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没有社会,娱乐圈里的太多修饰。但是,就是这种朴实展示出了她最母性的一面——关心儿童,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她是儿童文学界的杰出代表。

《亲亲我的妈妈》、《今天我是升旗手》、《漂来的狗儿》、《我飞了》这本书的后记中她写到:“从金铃,到肖晓,到杜小亚,到单明明,他们离开的姿态是一样的,我的手一松,他们就像小鸟一样扑棱棱地从身边飞起来,眨眼就不见了踪影……”是呀,宝贵的童年何尝不是一只小鸟?它离去的比小鸟还要快,它从未想要在哪棵树上停留,哪怕是短暂的一秒种,所以拥有一颗童心就成了人们心中最难舍的梦,也是如今最奢侈的一份愿望。

古典、唯美与浪漫是曹文轩的作品风格,但他的文字中又透出一缕缕的苦涩气息,与纯美的童话又有所不同,他有意揭示人生的伤痕给小读者看,比如《草房子》中的秃鹤、细马、杜小康、纸月、桑桑,他们小小年纪都有着苦难的人生经历。

曹文轩的作品有 《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细米》《忧郁的田园》《红瓦》《红葫芦》《蔷薇谷》《白栅栏》《甜橙树》《追随永恒》等,而我最喜欢的是《青铜葵花》。

《青铜葵花》讲述了一个乡村男孩与城市女孩的故事。这部小说,描述的就是这一户农家两个少年经受苦难的历程和各自显示的风度。他们遭受火灾、水灾、蝗灾的摧残,他们在风雪、严寒、饥饿的折磨中挺立,他们就是青铜葵花。

作者在这里将大苦难,大美,大爱都写到了极致。

儿童文学评论家张美妮教授有一段很精彩的评述,干脆抄录在这里:

当我们一页页、一章章地读着这部小说时,闪耀在眼前的是一道道满盈爱心和可贵人格的光彩。试看桑桑和女孩纸月两小无猜的纯真友谊,以及他在病中所感受到的人间真情;迷恋土地、几近矫情的秦大奶奶最终对“占有”了她的土地的小学校、小学生所捧出的深深的爱;有残疾的秃鹤护卫自己人的尊严义无反顾的执拗;倔犟的细马咽下委屈,在本可继承的房产荡然无存之时扛起生活重担,为养父母重建家园的坚毅;遭受家庭变故,跌进生活谷底的杜小康拼搏逆境的顽强等等,都与我们真诚团结、不畏艰难挫折、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接合,也与人类自强不息、不断发展自己、开创未来的文化精神价值取向相通。小说感动了今天的读者,也将感动明天的读者……

儿童文学对学生的影响力是终生的,重新认识和审视儿童文学的价值很有必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没有理由不去关注这一领域。

关注儿童作品,使老师长久保持一颗童心,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始终会理解他们,亲近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也更会引导学生以一颗天真多情的心对世界,对人生,这种教学上的收获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三)简单生活——探寻生命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首先是规范地生活着,但规范不等于纯粹的束缚、不等于刻板,规范中更需要创造,创造的灵感从哪里来?读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来源。其次,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是比较狭隘地生活着的,这种狭隘可以使教师远离社会的浮躁,可同时也远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但是教师的心灵世界不能狭隘,为此,教师需要广博的阅读。同时,教师又是重复地生活着的,重复使教师熟练、成熟,甚至走向成功。但同时,也易使教师对工作丧失新鲜感,产生惰性,久而久之,职业的倦怠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复生活是难免的,又是必须改变的,而改变重复生活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最终使自己站起来。

特别要提的是,2003年我们遭遇的“非典”令国家和人民都经受了考验,我和学生们自不例外,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一本“简单生活”却拯救启发了我,于是我带领学生进行过一系列探究 “如何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从而我们发现了生命的真义,生活的含义:亲近亲人,走近自然,亲近自然,关爱他人,厚待他人,热爱生活——得到的共识,用一句广告语可作结:灾难令我们更爱!

读书让我们获得勇气,更获得生命的自由!

(四)与学生一起进行名家专章阅读

在阅读这些名家的过程中,令人充分感受到:读书,能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有人说,人品即文品。对教师来说,人品也是教学的品位。“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作为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没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的确就失掉了“教师的一切”。当教师怀着一个被“牛虻”、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动过、被荷尔德林、海德歌尔的诗意浸润过、被余秋雨、周国平等哲理文字熨服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他的教学就会非同凡响,产生直达学生心灵的震撼力。教师教学表面虽只是他的言语世界,其实正是他的精神世界——心灵和人格的体现。

很多语文教师年复一年地面对同一篇文章、同一本教材,早已产生了职业倦怠。经典是常读常新的,随着个人阅读经历与人生体验的变化,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除非你固步自封,否则经典永不过时。

教师崇尚阅读经典,会让我们做教师的更加独特,书籍引领我们更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做教师更加具有教育智慧与人格力量,让教育发展保持旺盛的朝气与活力。每读一本书,自己的知识库里又补充了新的血液,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又多了一分了解,少了一分无知。

语文教师当以读经典来提升自己在浮华生活的空余,读一些经典,让我们的心灵得以沉静,智慧得以闪光。

读吴非、读镇西,读窦梅……增强教学的勇气。阅读教育名家的专著,会使人在行走中获得启迪以及增强做教师的信心与勇气。

吴非老师几十年教育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他给我们一个良策就是读书。“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了教育生命。

在庸常琐碎的现实生活中,保持阅读的习惯、思考的能力与精神的独立,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仍援引吴非老师的话作结:“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

而学生延展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教师突围的意义也正在此!

“《前方是什么……》(吴非著)我不清楚,但我踏在坚实的大地,头顶闪耀着先哲们的光芒,一处微弱的灯光在远处疲惫地摇晃,那是我所追逐的梦”(读书感受)

北大教授温儒敏先生提倡:“用整个人生来阅读。”作为点亮学生阅读的语文教师,让我们先把迷茫中的自我找回来,在“亲近母语”的道路上,用阅读点亮心灵,用阅读点燃成长的曙光!

唯此,教师的教学生命还能是你一个人吗?

阅读改变了什么?

世界!生命!

我是大地的异乡者,在黄金夜色下诗意行走,对于这个世界我一无所知,我只知道,我在路上……

猜你喜欢

金庸读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谁是金庸小说第一情圣
金庸的财富江湖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