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发膜原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理论研讨※
2012-08-15褚晓旭
褚晓旭 田 谧*
(1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长春130062;2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肝病科,长春13002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简称慢性乙肝或慢乙肝,是在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后病程超过6个月,或在发病日期不确定的情况下而有CHB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HBV侵犯人体肝脏之后,在肝内大量、迅速地繁殖、复制,但并不直接损伤肝细胞,当人体对侵入的HBV发生免疫,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有可能出现的自身免疫等相互关联,共同参与发病时,才能引起肝脏损伤[2]。CHB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肝细胞炎症持续存在,可引起肝功能的异常,进而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有研究证实,CHB病毒复制活跃的患者在 5年内会有 15%~20%发生肝硬化,而其 5年的生存率仅为55%,且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较非CHB患者高200倍[3]。因此,CHB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公共卫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应给予积极的防治。西医治疗本病以抗病毒、改善肝功能及对症处置为主,近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则不甚理想,容易反复,且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本病较西医有着独特的优势,临床多以清热解毒、利水祛湿、活血化瘀、健脾补气、补肾温阳、滋阴清热、化浊解毒等方法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上述方法疗效虽可,但治疗时间长,病情易反复,考虑与本病的病因病机、病理特点有关,故笔者认为邪伏膜原,邪气不易祛除为本病病程长、治疗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因此,笔者采用宣发膜原法治疗本病,效果较好。现将宣发膜原法治疗CHB的机理做一探讨。
1 病因病机
依据CHB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本病当属中医学“黄疸”、“胁痛”等范畴,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特征,胁痛以一侧或双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上述症状均为CHB的症状。CHB的发生与湿热疫毒之邪侵袭人体密切相关[4]。如《史载之方·诊黄疸》言:“黄疸有二,有肝热刑脾而疸,有湿极而疸,若肝脉洪大,胃脉濡弱而浊,肝脉加之浮,肾脉搏而击,即发黄疸,若胃脉重浊而弦长,按之无骨力,肾脉搏而沉,心脉有动象,即湿极而发疸。然疸之病,多先目黄,以众脉皆会于目系,所以肝热亦目黄而疸,胃热亦目黄而疸,肝热即口干引饮,小府赤而涩,胃湿亦目黄……”本段论述即点明了CHB的病因病机。湿热疫毒之邪侵袭人体,或在表,或入里,或伏于半表半里,其在表及在里者,半表半里之间邪气不易消除。半表半里者,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邪之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湿热疫毒之邪内伏于膜原,湿毒为阴邪,其性粘腻重浊,阻碍中焦气机,损伤人体阳气,热毒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耗伤精津阴液,并迫津外泄,湿毒、热毒蕴结于肝胆,气血壅滞,致胆汁受热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发为黄疸。疫者即代表CHB的传染性。
需要指出的是,温病学中的邪气“戾气”,其侵袭人体的途径为口鼻,CHB的邪气“湿热疫毒之邪(乙肝病毒)”,其侵袭人体的途径为血液,途径虽殊,然邪气侵入人体引起发病的病因、病机则相同也。
2 CHB邪伏膜原证的临床表现
CHB的临床表现以湿热疫毒之邪内伏于膜原而产生的症状为主,如口干苦,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胁肋疼痛,脘腹胀满,烦热,或有寒热往来,食少纳呆,小便黄,大便秘结或稀溏等,舌苔脉象则见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而数。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目黄、身黄等黄疸表现反不明显。
3 宣发膜原法治疗CHB
3.1 宣发膜原法的提出 吴又可提出了治疗邪伏膜原证的治疗大法——宣发膜原法,如其言:“温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伏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认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其渴愈甚。宜达原饮。”此段点明邪伏膜原时的治疗,不可发汗,因邪不在表,又因湿热交结,不可纯用祛湿或清热,只能以宣发膜原法治之。
3.2 达原饮及其类方 吴又可提出宣发膜原法后即立一千古名方——达原饮,方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等七味中药组成,具有宣发膜原,清热利湿的功效。此后医家代有发挥,创立诸多达原饮类方,如薛雪寒热如疟、湿热阻遏方,雷少逸宣透膜原法方,俞肇源柴胡达原饮,刘奎松峰达原饮,樊开周新定达原饮等[5],临床中颇为实用。
3.3 抗乙达原饮治疗 CHB 笔者在上述前贤精辟理论及诸多达原饮类方的基础上,不揣浅陋,自拟一抗乙达原饮,用于治疗CHB,效果尚理想。抗乙达原饮即由达原饮合栀子柏皮汤加柴胡、丹参、藿香、荷叶、五味子而成。吴又可解达原饮云:“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营血,加白芍以和血,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栀子柏皮汤可增强清热利湿之力,柴胡和解少阳,除往来寒热,丹参活血化瘀,藿香、荷叶芳香化湿又可醒脾健脾,五味子滋阴生津,亦具知母防热伤津液之意。全方共奏宣发膜原,清热利湿之效,使邪离膜原,邪去正复。药理证实达原饮方中的药物具有抗病毒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抗炎、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解热、护胃利胆、保护肝功能、改善肝窦血液循环、抑制和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4-6]。
[1]叶峥嵘,吴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五个结合”的思路和方法[J].江苏中医药,2012,44(2):1.
[2]鹿成.15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3):22.
[3]潘蕾,黄长形,白雪帆.我国乙肝抗病毒治疗现状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26(2):34.
[4]米云鹏.柴胡达原饮加味联合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10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8,10(18):93.
[5]徐宁,徐敬才.浅析达原饮的运用及其类方[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5):341.
[6]包琳,马健.达原饮防治传染性疾病展望[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