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康复期患者96例护理
2012-08-15张利
张 利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平顶山467000)
为了促进脑梗死患者身心的康复,降低致残率,促使其及早重返社会,我们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采取精心的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脑梗死患者均为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我医院收治的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2例,年龄43~78岁。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者MRI检查证实,全部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住院康复时间为半个月至半年不等。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是保证康复的基础,不同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1]。脑梗死患者疾病起病急,患者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健康人变成一个残废人,再加上生理上的痛苦以及漫长的康复过程,其心理创伤远大于机体创伤,易致患者产生痛苦、失望,甚至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应用沟通技巧,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诊断、治疗、护理从及疾病预后等问题的看法和要求,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疾病。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有抑郁心理,我们要细致观察,尽快解除患者抑郁,并防止患者自杀。同时了解每个病人的个性特点也很有必要,内向性格的患者,往往把痛苦和想法压抑在内心深处,不善于向外宣泄,又不善于与人交往,表面上似乎平静没有什么事,实际上内心深处极度矛盾和痛苦而不能自拔。如果不了解这种患者的人格特点,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就影响了康复和治疗。
1.2.2 功能锻炼 要尽早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康复训练。训练前先给予活动部位按摩10分钟左右,动作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并配合日常生活练习,如梳头、洗澡、更衣、系扣子、拿筷子、大小便等,直致扶持下行走或独立行走。主动运动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和改善全身健康的有效方法。随着病情的好转,肌力的恢复,要对患者进行坐、站、走的训练。训练前,首先让患者充分认识步行的艰难,避免精神紧张而发生意外,尤其是后顶叶病变者,易出现体相障碍,更应该引起重视。刚开始先让患者在床铺上练习仰卧起坐,练习左右翻身,练习上下肢的肌力,逐渐练习坐起、坐稳,应让病人先在床上坐,双腿下垂于床边,再下地坐椅,每次坚持10~15分钟,然后站立平衡,最后进行起立训练。开始迈步时,力争动作到位,切忌急于求成。可在瘫痪下肢拴一根绳子,当患者迈步时,助手协助向上前方面提绳子,这种方法患者易于接受,练习起来,就像真的会走路一样,增加了训练信心,能提高训练的效果。但应避免产生依赖心理。经过坐到站立,再到行走三个阶段的练习,能平稳地走好平路后,即开始上下台阶的练习,上下台阶有一定危险性,要注意加强保护。步行康复是独立生活的重要步骤,自理个人生活的关键,也是康复进程的一个跃进。
1.2.3 健康教育 给予患者及时疾病知识和康复指导,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告知本病的早期症状和就诊时机。合理给予患者饮食指导:选择低盐、低脂、低热量、丰富维生素、高蛋白饮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鱼类和豆类,少吃甜食,戒烟、限酒。日常生活指导:适当运动(如慢跑、散步等),合理休息和娱乐,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日常生活不依赖家人,尽量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老年患者晨醒后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安静平卧10分钟后缓慢起床,体位变换时动作要缓慢,转头不宜过猛过急,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平日外出时有人陪伴,防止跌倒。预防复发: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降糖和降脂药物;定期门诊检查。当患者出现头晕、头痛、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讲话吐字不清等脑梗死前驱症状时,家属应及时协助就诊。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老年患者晚上临睡前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以防血液浓缩诱发脑梗死;晨间睡醒时不要急于起床,以防体位性低血压致脑梗死发生。
2 结果
通过给予 96例脑梗死患者以精心全面护理,治愈51例,有效4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2%。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急性脑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又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2]。近年来,脑梗死患者国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帮助脑梗死患者康复是护理的重要课题,我们通过对96例脑梗死患者的实施有效的护理,促进了患者心理和肢体功能的康复,患者身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恢复,提高了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1]张爱萍,李会会.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护理干预[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6):102-103.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