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诊疗心得
2012-08-15陈照新
陈照新 李 波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外科,广州511400)
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传统诊断阑尾炎是根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但某些不典型症状阑尾炎会造成误诊、漏诊;如临床上曾出现把妇女宫外孕误诊为阑尾炎的情况;术后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为漏诊(化脓性和坏疽性)造成阑尾穿孔引起,感染率为 10%~30%,坏疽穿孔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可高达14.4%~67.0%。不但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因素。如何早期诊治阑尾炎,是外科医生值得重视的问题。我本文择录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对40例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现就诊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9~50岁;32例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病史,8例症状不典型,需行超声检查判断。其中弥漫性腹膜炎5例。病理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3例,坏疽性阑尾炎9例,合并阑尾穿孔性12例。
1.2 治疗方法 化脓、坏疽性阑尾炎起病3天内手术治疗,超过3天行彩超排除阑尾脓肿,单纯性阑尾炎5天内手术治疗;术前 1小时内静滴有效抗生素(如奥硝唑及头孢类抗生素,假如头孢类过敏,可用磷霉素等广谱抗生素);本组28例行单纯阑尾切除,7例行腹腔冲洗,5例腹腔冲洗后留置引流管;缝合腹膜后,对于化脓、坏疽及阑尾穿孔者,以双氧水、盐水冲洗切口,并用干纱布拭净,避免积液。对于单纯性阑尾炎只需用干纱布拭净。依次缝合腹壁各层,尤其脂肪肥厚者缝合时应松紧适度,去除多余的脂肪颗粒,缝合皮肤后外覆酒精纱布。术后继续用头孢菌素类及奥硝唑抗感染治疗。
2 结果
术后2d检查切口,7d拆线。7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并发腹腔脓肿,1级愈合切口27例,2级愈合切口5例,余未见异常。
3 讨论
阑尾炎是腹部外科的常见病,为防止该病出现坏疽、穿孔及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及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做好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性,是临床一线工作者的责任。阑尾炎的早期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往往表现为与急诊、内科、儿科、妇科病相关的症状。对典型阑尾炎的诊断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和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但转移性右下腹痛,这只是对部分典型阑尾炎腹痛患者病情演变过程的一个描述,然而以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次数增多、上腹或下腹疼痛、发热等不典型阑尾炎患者,诊断并不容易。为了减少对阑尾炎的误诊,初诊医师对诊断不明确的腹部不适及反复发作的患者,在排除了其他常见急腹症后,要注意进行仔细的腹部触诊。除极小数异位阑尾外,患者一定会在麦氏点周围触及腹肌紧张、压痛甚至索条状包块。在联合抗感染治疗1次无效,伴发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就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除病原体外,还与血肿,异物,腹壁脂肪过厚,腹腔引流不当,忽视无菌操作,手术时机及操作时间,手术方式及切口选择,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和手术甚为重要,据统计未穿孔的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 1%。穿孔的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可达7%~9%。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的术后切口感染率高达30%。因此,早期诊断并手术对于预防切口感染至关重要。手术时间较长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及手术切口周围毛细菌随汗液排入切口,增加了切口的感染机会。另外,手术时间较长,牵拉时间长,加重了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和损伤,从而降低了局部组织的抗菌能力。手术时间越长,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越高。无菌技术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最关键的一项,合理情况下使用引流管和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也是必须的,但必须合理使用。
总之,通过综合措施的应用,对阑尾炎术围手术期进行干预性预防,提高对阑尾炎的诊治,减小各种围手术期并发症,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1]张延龄,吴肇汉.实用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1.
[2]黄志强.外科手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