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字“好”字新探
2012-08-15方礼春
方礼春
“好”字是会意字。《说文解字》上对此字的解释是“美也。从女、子。徐鍇曰:‘子者,男子之美称。会意。’”据此,人们理解“好”字的本义是指“女子貌美”。这在古代文献中屡见不鲜。比如,“是女子不好”(《史记·滑稽列传》)“秦氏有好女”(《乐府诗集·陌上桑》)中的“好”都含“女子美貌”之意。
这似乎已经形成定论,并被现代人广泛接受。
可是,随着甲骨文的发掘,人们发现“好”字的左边是“子”右边是“女”,表现的是女子抱小孩的情景。有专家分析(王本兴《甲骨文字典》),女子生了小孩,才圆满,圆满是“好”字的本义。
应该说,这一研究结论贴近了“好”字的本义。
“好”字是由两个各自独立的字素即“女”“子”组合成的新字,这和古汉语中的“妻子”一词包含“妻子”和“子女”两个词的意思相类似。体现了古汉语是高度浓缩的语言的特点。其语言上的经济性,不仅表现在大量的单音节词的运用上,同时也表现在造字方法上。所不同的是,许慎的理解是“女子”“美貌”两个字素构成“好”字的合成义,王本兴的理解是“孩子”“女人”两个字素构成“好”字的合成义。
为什么会造成两者的差异?
请看以下一段引文:“许慎乃博综篆籀古文之体,发明六书之指,因形见义,分别部居,作《说文解字》”(1996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说文解字》第三页)。可见,当年许慎在解释这个字的时候,身边没有甲骨文,其主要依据是大篆,除大篆外,他能参照的字体可能还有金文、小篆、隶书、草书等,但这些字都是“子”部在右、“女”部在左边,两个字素位置关系是造成许慎判断错误的重要因素。况且,将“好”字解释为“女子貌美”似乎更暗合男性主宰下的社会人们的审美取向。殊不知它却违逆了“好”字初创期的时代特征。
甲骨文中的“好”字,“子”部在左、“女”部在右。根据汉字先左后右的书写习惯,只能将它理解为 “子”“女”的顺序,而不能理解为“女”“子”的顺序。
固然,即便是从现在发现的甲骨文历史看,它最早也只是殷商时期的产物。不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文字应该产生在更早的年代。我们不妨再来好好审视一下甲骨文“好”字的造型。孩子躺在妈妈的怀里,或者说妈妈怀抱孩子。处于摇篮期(母系氏族)的人类社会,犹如是大河的上源,河水清澈明净、一尘不染。由哺育者和被哺育者共存的关系构成“好”的本义。它是种族衍生的保障。没有物质的羁绊,没有世俗的污染。是母性无私的爱和婴儿的绝对依赖构成的亲子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是“好”的本义。它最能揭示出世间一切美好现象的本源。是汉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对“好”最为率真质朴的解读。而单单“女子貌美”根本无法承载“好”的丰富内涵。
因此,《说文解字》中“女子貌美”,不应该是“好”字的本义,而应该是它的引申义。它是人类失去了童真,走向成年后的产物。是庄子笔下那个被开了窍的混沌。
王本兴《甲骨文字典》中所说“好”字本义是“女子生了小孩,才圆满”的解释,也只是对现象枯涩的解读,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而且,这种解读将关注的目光过分聚焦于“女”这个字素,忽略了两个字素之间的对等关系。
会意字作为一种造字方法,不同于象形、指事、形声,在字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我们在考察这类字的时候关注最新考古发现,发现其中的人文内涵。
探究甲骨文“好”字本义的过程,也是回溯人类童年的旅程,它既包含着哲学思考,也有美学陶冶,更能使灵魂得到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