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2012-08-15黑龙江龙飞金鑫
黑龙江 龙飞 金鑫
1998年11月24 日,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以此次讲话为契机,我国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教育界引发了一次对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以及方式方法的大讨论。
一、创新教育
1.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创新并产生创新成果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发明和发现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是创新能力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创新能力不简单的表现为单纯的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创造发明能力,它更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和积极改造自己、改造环境的应变能力。
2.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在国际上的定义有两种:一是认为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精神、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二是认为凡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就可以统称为创新教育。简单的从字面意思来看,创新教育就是一种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对创新教育的理解既要考虑创新教育的历史和已经形成的规约又要考虑到创新教育已有的升华和将来的发展。创新教育既是一种反映时代需要的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系列“为创新而教”的教育教学活动。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迅速变化,能够应对变化产生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模式。
二、创业教育
1.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的武器,是创业成功的保证。创业能力是指在任何活动中都能够凭借自身的个性品质、知识、经验等产生出新的设想、方法,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本领。这种创业能力体现在解决问题能力、洞察力、任务的完成能力、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概括来说就是眼界、敏感、明势和谋略四个方面。
2.创业教育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创业教育由来已久,但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首先是由柯林·博尔正式提出的。创业教育最先在美国开展之后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地。我国创业教育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接受创业教育走上了创业道路,实现了创业梦想。
创业教育是通过培养人的意识、思维、技能等各种综合素质,最终使被教育者成为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人的教育。创业教育不能理解为是创建企业的教育。从狭义上讲,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广义上讲,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创造性的人。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并没有具体明确的界定,是一个模糊性的概念。国外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学者熊彼特是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从创新的角度去理解创业教育的观点,主张在创业理论之中融入了创新的元素,并赋予创业者创新者的形象。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的主张,随后多次召开关于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研讨会,此后,创业教育在大多数高校逐步展开,人们在关注创业能力的同时开始日益增强对创新能力的关注。
我国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提出,并不是简单的把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叠加在一起,而是从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上对传统创新教育或创业教育的超越。研究者在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时,将创新与创业分割开来,偏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完整的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高等学校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由传统教育模式的重知识轻能力培养向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培养齐发展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总的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内含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其基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创业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以创业教育为主导,从创新创业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角度培养受教育者,训练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技能,使受教育者称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大学生创业打下稳固基础的新型教育思想。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第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我国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逐步走上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的道路。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人才是关键,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主要原因是自主创新人才不足。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历史使命。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能力、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够推动国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践行者和引领者,为建设现代化的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是高等学校必须承担的战略任务。高等院校必须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断输送符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才。
第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大学生就业的需要。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人至2010年的630万,每年以数十万的数量呈现跳跃式的增长。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率却始终保持在70%左右,每年新增的有限岗位根本不能满足大量等待就业的大学生的需求,就业难成为大学生生存的首要压力,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就业是民生之本,使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实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但随着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原有的就业模式不再是大学毕业生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的唯一途径,以自主创业为主导方向的就业模式称为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新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指向。通过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使更多大学生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给他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真正做到“创业带动就业”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才能够促进我国当前和长远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