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报告
2012-08-15黑龙江郭颖杰
黑龙江 郭颖杰
一、项目研究的问题
(一)本研究的目的。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是要确定大庆职业学院利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为载体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本研究的意义。本项目的研究旨在探索我院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研究,可为完成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提供条件,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可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为本院毕业生顺利择业、就业提供有力的措施保证。也可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提高商务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商务环境下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培养出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本项目不仅能满足21世纪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需要,其前瞻性、先进性和创新性也将为职业学院英语教学改革开辟一条全新的思路,拓展新的视野,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本研究的理由。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尤其是2004年7月1日起颁布实施《新外贸法》之后,对外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对国际商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具备商务和英语两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中国入世后的紧俏人才。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探讨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如何走出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统一化的发展误区,构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院办学实际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本项目的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四)研究问题和假设。本项目拟在大庆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通过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后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探索出适合该类院校的新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的研究假设和预期成果如下:
1.新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的教育观、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与转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4.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评价机制能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发展。
二、项目研究背景
(一)理论基础。本项目研究运用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思想,遵循了知行并重的教学基本规律,来研究培养商务英语人才;有了2006年12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指导,明确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势下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商务英语人才的标准要求,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研究与实践,避免走歪路。
(二)概念界定。对概念的界定有助于我们把研究限定在明确的范围内,确立“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避免概念的泛化和歧义的产生,同时将研究集中在既定的基础上。
1.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体系、培养途径和培养机制的定型化范式。其内涵包括:培养理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途径和培养机制。本项目提出的新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语言能力+商务管理和操作能力+行业技能”的崭新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模式具有培养理念的实用化、专业设置的应用性、培养目标的能力化、培养体系的双重性、培养途径的实践性和培养机制的人性化等特征。
2.人才培养目标。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人才水平评估中的专业剖析和近些年的探索实践,最终确定为: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技能、较扎实的涉外商务知识以及较强的商务操作技能和熟练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操作技能并能够胜任涉外商务活动且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3.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群情况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改革重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基点,以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商务英语为主体,以商务沟通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从内容和体系上对课程进行整合,构建知识和行业技能贯通的有机整体,形成脉络清晰的专业课程模块,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循序形成和巩固拓展。充分体现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此,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以“一条主线、二者交融、三个结合、四大模块”为设计思想构建了“模块化、进阶式、组合型”科学、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形成文化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方向、素能拓展四大特色模块。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共同形成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撑。
4.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具有规定性的教学策略。而“一个保证和四个转变”教学模式的探究正是为职业教育寻求更好的途径。一个保证是:保证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和多元化极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即文字、音像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等的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四个转变是:由封闭的校园课堂教育向开放的多形式的教育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自主学习转变;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以开发学习者创造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转变;由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探索、发现、协作、创新等为主的素质教学模式转变。
5.实践教学体系。为适应外贸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就必须加强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使实践性教学环节得以落实,我们建立了校内实训室,建成了集技能培养、员工培训,科研开发,技能鉴定于一体的与专业相匹配的两个校外实训基地,与大庆服务产业外包园的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校企有机结合,强化了实践教学,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
6.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师资队伍是指既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理论和商贸知识,又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指导能力,即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
7.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机制是指从评价理念、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方面,创建以英语应用能力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新模式,确定能力取向的教学评价理念,实现从单纯的知识化评价向以能力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内涵的转变,建立起形成性评价和课程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定量评价方式与定性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发展,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全面。
三、研究程序
为了使实验更具客观性及科学性,项目组分别从2007级英语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前、后测试、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对测试的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工作使用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完成。具体研究实例为:
实验教学实例1:在商务英语口语课上,教师在实验班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项目教学法,即以一个仿真的项目贯穿整个口语课程的始终。如在商务会见这一项目中,包括抵达机场、互相介绍、安排会面、取消约会、宴会宴请和送行告别等几个小项目。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小组合作或者竞赛的形式,集体完成整个商务会见项目的口语交流任务。通过这种方式,使全班同学进行了一场实战演练,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实验证明: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的学习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课内与课外任务相结合。同时,团队合作形式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交流。
实验教学实例2:在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实训内容,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校内实训室里模拟真实的业务情景实施实践课程教学,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体验、操练和实践。例如,在实验班我们运用“商务洽谈”实训,采用模拟训练法,以“模拟交易会”的形式设计并实施实践教学。实训中,学生仿佛置身于职业气氛浓郁的交易会摊位,完成从建立业务关系到价格条款、签订合同整个磋商环节的翻译演练,使整个洽谈环节所涉及的英语表达用语和基本商务谈判技巧得到强化训练,提高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四、研究结果
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各数据分析对比,探索出了一种适合我院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而提升了学生商务环境下的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素质。项目研究结果符合预期研究假设。其突破点及创新点是:创新了“一保证四转变”的教学模式;创新了“模块化、进阶式、组合型”的课程体系;创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校内外工学结合模式;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接受者、实践者。教师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促其全员发展,促进学生成才;创新了更为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语言能力+商务管理和操作能力+行业技能”的崭新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经过两年多的潜心研究,探索出了一种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在试验班中采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提升了学生运用英语处理涉外商务业务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素质,适应了不断发展的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达到了预期目的,为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和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
[1]李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12).
[2]钱国英.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2).
[3]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4]林丽霞.应用型本科院校复合型外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