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闻 地市党报新的抓手
2012-08-15杨德
□杨德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湖北 宜昌 443000)
社区新闻正当时
面对新媒体的争夺和省级报刊向地市渗透的加强,地市党报如何在竞争中突围,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民本管理、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入,进一步做好民生新闻是地市党报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应力之举。而民生新闻主要又来自于社区,反映的主要是社区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
社区(community),广义上包括农村的村社,是人民群众自治性社会管理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讲,直接面对着千家万户,是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最基层的社会组织,(本文所说社区主要指社区居委会及辖区)。因此,社区新闻是民生新闻的基石。
正是看到了社区在基层人民群众中的巨大作用,湖北省宜昌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作为关注宜昌社会经济发展的 望台,湖北《三峡日报》不失时机地推出了社区专版。为了进一步深化“走、转、改”的效果,深化党报与市民的血肉联系,2012年初,三峡日报传媒集团举办了“百名记者进社区”的大型活动。
记者进社区,可以实现最深作用点,从而扩大读者面。报纸始终要追求最大读者面和最深作用点。最大读者面指最大阅读量,也就是争取让最多的人阅读。与此相应的是最深作用点,因为阅读并不一定有效,只有最大读者面的有效阅读才会产生最深作用点。要实现这一目标,内在的要求我们在采访、选择新闻时不但要着眼于读者喜欢,还要兼顾产生的效果;不但要关注普遍的社会信息需求,还要注目个性化族群及单一消费者的信息向度,不但要改变僵硬刻板的传播模式,还要实现人性化表达。只有这样,报纸才能深深地走进读者的现实生活和精神家园。
从组织机构纵向管理的方向来看,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居民都在一定时空内在一定区域聚集,也就是在某一社区辖区内学习、生活。整个社会是由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社区所组成的。任何一个社区就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具体的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的不同程度的缩影。因而社区是最广泛新闻发生的地方,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喜怒哀乐,但为什么以往我们没有更多关注社区新闻呢?这也涉及到社区新闻的一个特点,就是大多小而碎,多是鸡毛蒜皮,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但当社会的目光在关注社会大事之后,也开始确确实实关注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时,社区新闻就彰显了更多的人性情怀。
社区新闻要有新闻性
在多年习惯的作用下,新闻性在社区新闻实践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社区工作者为我们提供新闻素材时,往往把工作环节当作了新闻,特别是某领导到社区检查工作或者社区又开了个什么会。编辑在处理社区稿件时,时常碰到内容大体一致的稿件。而报纸能用于社区宣传的版面是有限的,这就要求社区新闻不能“婆婆妈妈”,首先要注重新闻性。然而另一个悖论就是,每个报社能够深入社区采访的记者也是有限的,如何在众多的社区中选择有价值的新闻,新闻性是取舍的首要关口。这也要求报社不仅要在社区才写新闻,还要培养一批忠实的、能初步判断事件新闻性的通讯员、报料员、读者。只有这样,记者才可能到处是眼睛、到处是耳朵,真正“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新闻性是一个“事实”中含有的读者喜欢的特质,即读者信息期待视点,尽管有些期待是潜隐的。换言之,新闻性就是读者想看的,愿意看的,看后可以产生震动和认可的事实。社区中每天要发生很多事实,但不是每个“事实”都会成为新闻。只有将这些事实经过筛选,才能从中选出具有新闻特质的事实,为最广大的读者所关注。
社区新闻要贴近群众
有研究表明,一条新闻,因发生地不同,读者关注和反映的程度也不同。这就是距离效应。距离决定关注程度,南海争议与繁峙矿难在国人中的关注几乎同等。同样的性质,身边的新闻比外地新闻更令人关心。地方党报在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时,不可能与大的媒体争锋,也鲜有可能到别的地市去采访报道,因而地市党报必须以关注本地新闻为主。贴近性是争取最大读者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将贴近性寓于新闻性之中,使新闻性富含贴近性,最大的读者面便将如约而至。
社区新闻贴近群众主要包括:地域贴近:以地方新闻为主,加大地方新闻量,做深做透地方新闻,使报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生活贴近:改变新闻远离生活状态的现实,除重大新闻外,应向生活新闻倾斜,其中包括政策解读、社会治安、交通秩序、环境卫生、文化建设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等内容,多角度、多侧面、多方法反映社会生活,使之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百姓观点;感情贴近:感情贴近是报纸亲和力的具体要求,没有感情贴近就没有忠诚的读者群落。那么,我们就应该研究读者的好恶,择其喜爱提供之。新闻中应避免官话、套话等笼统的概念内容,多加具体化处理,使之亲切热情、生动鲜活,就会给读者以自己的报纸的感觉。社区新闻因为大多就发生在人们身边,从而使读者感到更真实,更有所触动。
社区新闻在表达上要更人性化
人性化表达是正常理性的表达方式,也是新时期报纸努力的方向之一。我国目前地市党报实践中,社区新闻的表达跟当地重大主题报道在表达方式上差异还是很明显的。重大政务新闻强调的是让人民知道,因而主要还是宣传灌输的报道模式。而社区新闻重在让人们感知,在很大程度上要唤起读者的共鸣,这就要求记者要尽可能进行人性化表达。
人性化表达要求我们建立起多元结构的新闻价值体系,以满足不同读者不同的信息需求,而不是单一的工作关注。社区新闻要通过对居民工作生活全方位的关照,从不同角度来报道居民对于事实的观察和评价,然后从中突出时代性特征和历史意义,从而以小见大。社区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使居民(读者)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承认其主体地位,着眼于读者的信息需求,给读者表达诉求机会,最后建立起传受双方轻松互动的双向回馈机制。改变了以往传播者居高临下,训诫式的传播者姿态。这对于改变很多人认为党报不好读、不好看有着重要影响,为党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社区新闻新鲜活泼,改变了僵硬刻板的叙事方式和叙事风格。现在不少社区新闻都采取场景描摹的方法,使读者身临其境。对于采访对象的话语,不少记者采取了王熙凤式的“先声夺人”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动活泼的社区新闻,不仅充满情趣,而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出审美愉悦,那么阅读就不仅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享受。
总之,社区新闻是扩大读者面,服务群众工作和生活的催化剂,是地市党报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因为报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社区,特别是村社能为报社提供宣传经济价值还是有限的。如何实现社区新闻宣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查灿长、姜昕.当代新闻实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2.美国学者F.韩特.社区权力结构.195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