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去 走出来:谈地市党报如何提高可读性
2012-08-15肖中华
□ 肖中华
(湘潭日报社,湖南 湘潭411100)
根据中央的最新指示精神,目前全国各级相关部门众多新闻媒体在踊跃开展访民意察民情下基层活动。笔者以为,地市级党报要根据形势的发展、自身的实际,在沉下去的同时,还要走出来,通过“两步走”贴近基层,以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竞争力。
地市级党报所处的地市一级,相对于中央、省来讲,是基层;相对于县区(乡镇)及农村、社区等来讲,又跟基层有一定的距离。地级市的经济实力有限,地域也不大,人口不是很多,这就注定了地级市党报的经济实力、采访范围以及受众人口,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受经济实力的影响,地市级党报在人才、版面、质量、创收等方面,同省级党报、中央级党报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地市级党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既要沉下去,又要走出来。
沉下去:深入农村、社区、厂矿、企业,通过鲜活的、时效性强、现场感强的报道赢得读者。
老百姓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好的新闻题材,从基层中来,从百姓中来。
以农村报道为例。笔者在《湘潭日报》从事“三农”报道连续八年未中断,对湘潭市60多个乡镇基本上走到了,有些甚至去了还不止一次两次,在农家吃住睡已是家常便饭。
勤下基层,多到乡镇村组农户家里走走,笔者因此发掘了大量的新人新事,采写出了一大批带有新鲜泥土气息的好稿件。如《姜畲农民好洋气,超市办到家门口》等一系列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好新闻。这些深入农村采写出的鲜活稿件,通过《湘潭日报》的农村专版刊登出来,至今仍被不少读者尤其是农村读者津津乐道。
2002年正月初八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笔者便同摄影记者乘车来到湘潭市最偏远的乡镇石鼓镇,花两个多小时艰难地爬上了700多米湘潭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顶峰村。由于海拔高,冰雪中的顶峰村是一片银装素裹。但长年居住在山上的居民却无心欣赏这美景。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畅,资源匮乏,村民生活条件艰苦,一年几无多少收入。全村五个组200多人没一所学校,所见到的尽是羊肠小道和土砖房。天气恶劣时,几乎家家户户漏水,生活十分艰难。第二天,《湘潭日报》便在头版报道了顶峰村居民的困难生活,给还处在新春喜庆气氛中的广大读者强烈触动:进入新世纪,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村民生活得如此艰辛!接下来几天,不少市民致电报社,纷纷表示要捐钱捐物资助顶锋村民。
受这一稿件的影响,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修通了上山的公路,将山上的腊肉和油茶通过共建的方式找到了市场,给山上的学生在山下联系好了学校,等等。通过全社会几年的努力,顶峰村基础设施逐渐改善,村民们逐渐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此建设过程中,笔者又先后三次爬上顶峰村,将变化中的顶峰村发生的一系列喜人变化及时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新闻是火光一点,而不是火光一片。只有勤下基层,身临现场,才能及时捕捉到那点微弱却可以燎原的点点火光,在第一时间写出新人新事,以时效性、新鲜事、典型性、重要性赢得读者,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农村报道如此,社区、厂矿、企业等的报道也如此。目前一些地市级党报,来自农村、社区等基层报道数量少、分量轻。领导活动、会议报道充斥报端,内容空洞,可读性差,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勤下基层,走近现场,及时捕捉第一手来自基层来自老百姓身边的素材,这一问题可迎刃而解。
走出来:就本地外出居民相对集中的地方相关事件、信息和政策等,通过策划报道,突破地级市地域限制,延伸阅读终端,扩大阅读范围,以增强报纸的贴近性和可读性,提高市场竞争力。
目前,绝大部分地市级党报在内基层的走近、贴近上做得比较理想,相当部分地市级党报在外基层的关注上,还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这方面,《湘潭日报》这几年来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2012年正月初七,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湘潭市劳动保障等部门组织了六辆大客车,将有意到珠三角务工的600多名农民工兄弟姐妹,送到了广州、深圳、东莞等地。事先得知这一信息后,《湘潭日报》马上派记者全程跟踪采访,发回了一组图文并茂的系列报道。这组将触角延伸至外地的贴近基层的报道,不仅赢得了远赴异地他乡打工的本地农民工的好感和亲近感,还在广东当地的市民中宣传了《湘潭日报》:哇,《湘潭日报》,这是来自毛主席家乡的报纸。并获得了这些农民工在家乡的亲属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大家异口同声,《湘潭日报》真正办到了家门口,让他们近距离在第一时间了解了远行的亲人抵达目的地之后的一些基本情况。
在2012年年关将近之前,《湘潭日报》还专门派记者,随同有关部门组织的迎亲车辆,来到珠三角迎接返家乡过年的打工老乡们,近距离地了解了他们一年来的收获与付出,以及来年的打算和期盼。记者获得了鲜活的第一手报道资料,推出的系列报道“我们回家过年”,获得了广大读者及上级宣传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拉近了外出务工者与家乡党报之间的距离。
湘潭是毛主席的家乡,在全国各地享有不小的知名度。湘潭又是一个农业大市,3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200来万,其中,每年有60多万农民朋友在外地务工。关注这部分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成了《湘潭日报》近年来关注基层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圳造船业有帮湘乡工》、《湘莲被外地抢注的背后》、外地务工人员广东维权讨薪系列报道,等等,都是其中精彩之作。
新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人口流动的加快加大,相当一部分本地人往外发展,成家立业。这就为地级市党报贴近基层的内涵提出了更宽更广更高的要求。
为了加大对外基层的关注力度,下阶段,《湘潭日报》还将与移动等通讯公司合作,通过与外地地级市党报的强强联手,加强与在外发展务工的湘潭籍人士的联系沟通互动力度,通过《湘潭日报》电子版、手机微博、短信等形势,提高基层读者对《湘潭日报》的关注度。并以此为纽带,提高本地读者及外地读者对《湘潭日报》的关注,从而将毛主席的家乡宣传推介得更好更远。在此过程中,《湘潭日报》发行量扩大,广告量增加,采编队伍加强,采编领域扩大,受众对象也增加。
内基层和外基层,就像基层的两极。前者需要媒体记者有沉下去的扎实和勤奋,后者需要媒体记者有开放的思维和眼光。前者好比根,后者好比叶,两者结合,相得益彰,才会根深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