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个性化打造和自我完善
2012-08-15文丨丁
文丨丁 江
“如何能成为一名节目主持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这是很多喜爱节目主持这项工作的人最常问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其实主持人的门槛并不高,简单说只要你能正常的与人用语言交流,你就具备了成为节目主持人的基本条件;接下来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上相关的院校,取得播音主持专业的文凭和各种上岗证,这也是目前这一行业绝大多数从业者共同的经历。至于第二个问题,则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也许可以用这样一个最简单的标准来判别,那就是: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应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让观众能记住你并喜欢你、进而喜欢你所主持的节目的人。”
如果这个标准成立,做到在最短的时间里让观众能记住你的前提是:你一定要有特色,这个特色的核心就是你的个性化,即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最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具有有别于他人的、强烈的个性化。
被记住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不但让人记住还要喜欢,这就要求你的个性化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或者说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而受到社会大众喜欢的个性化是经过加工和改良的。有句老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并没有说本性难“改”,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和改进自己个性中度过的,这个过程应是尽可能压制性格中的“劣质基因”,弘扬“优势品种”的过程。
个性化是每个人与生具来的、原始的、生理性的;共性化是后天的、社会性的、必然的。不管你愿不愿意,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一个人的个性都会越来越少,共性越来越多,这是一种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在后天的生活、工作乃至社会大环境的磨砺下,最终把自己的所有个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磨圆了,就象江河湖海中的石头,经过亿万年的打磨之后,虽然体量有大有小,但形状无一例外都是圆滚滚、肉呼呼的,这是一种悲哀。
尽管现在国内各大院校中开设了越来越多的播音主持专业,但放眼望去,目前活跃在荧屏前有个性化、有灵气、有创造性的优秀主持人队伍中,还是“家养的少,野生的多”。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肯定可以培养,但目前好象还没有看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机制,所以当前情况下,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更应该靠自己磨出来。
主持人的共性是字正腔圆,口齿伶俐,仪表端庄,这些是可控的,可流水线批量生产的,也就是说这些通过正规院校的培训是可完成的;而个性则是幽默感、知识面、临场应变能力、亲和力、良好的时尚感以及洞察力的综合,这是因人而异需要平时慢慢培养的。
接下来,结合笔者十九年的从业经历就一些粗浅的体会和各位同仁一同分享探讨,有偏颇之处,望各位同行包涵。与任何一个行业相同,主持人个性化的打造也是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进行的。
1 外在方面
今天的电视作为视听工业和媒介文化的载体,它的长处是画面。经研究发现:在人的视听和听觉比例中,视觉大约占三分之二,也就是说视觉印象大于听觉印象,甚至听觉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借助视觉想象来完成的。由此可见电视影响力的产生具有强大的生理基础。所以作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观众对你的关注首先来源于你的形象,当然,总体上说每个主持人都比其他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但是依然会有两种常见的误区出现。
1.1 过度注重
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刚入行的主持人身上,想来也很正常,毕竟刚入行,心里没里,所以把更多的宝压在对自己的包装上。但由于经验不足、自信不够或是对主持人这一角色的理解有限,这时候往往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妆过浓、衣过艳、饰过多,猛一看是很漂亮,但更适合T台而非主持台。因为主持最终是说的艺术,一张嘴,相对稚嫩的语言与隆重的外包装反而形成反差,就像夏利的底盘装一大奔的车身,自己累,别人看着也累。
1.2 太过随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经验足了、自信有了、心里有货了、言之有物了、可以挑大梁了、不需要靠服饰提气了之后,又会出现另一种偏差,即多多少少会对对外在包装松懈下来,最常见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以男主持人为例:冬夏两套装,领带二三条,外加一件衬衫四季套。虽然这时候主持功力已渐入佳境,可做到纵横捭阖、挥洒自如,但或单调或过时的装扮会使你和你的栏目在不知不觉之中悄悄的在观众心目中白白失分。
其实任何人个人形象的设计和包装,其目的都是为了掩饰缺点、突出优点,增加关注度,主持人也不例外,首先就是要扬长避短、完善自身形象。每个人的五官外貌、身材体形都不是百分百完美的,或多或少有些许的缺憾,所以无论是服装、化妆、发型还是配饰都应先满足“扬长避短”或者说“完善”这一功能。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包装类型,万不可随意模仿,说的更简单一点,主持人个人形象包装的首要目的是遮丑,丑先遮掉了,美感度才有增加的可能。
接下来才是流行元素的融入,不管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很多观众的心目中还是与演艺明星划等号的,观众会非常在意自己喜欢的主持人的服饰造型是否流行,他们不能接受自己喜欢的主持人穿一件过时的衣服出镜,虽然具有这种鉴别力的观众永远是少数,但往往是这些少数人影响着大多数人在时尚流行方向上的判断。
按理说主持人的形象设计包装应由专业人士负责,但现实情况是:为数不少的的国营媒体依然还是靠主持人个人“自立更生借服装,艰苦奋斗搞化妆”,因此每个主持人、尤其是入行不久的新人,在这方面得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虽然在绝大多数受众的心目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与明星划等号的,但作为主持人自己心里得有谱,这是善良的观众心目中对主持人一种善良的想象,你可以暗爽,但不可以当真,你绝对不能按明星的标准装扮自己,否则无论对于你的职业生涯还是观众来说,都不啻是一场灾难。
每一年、每一季的流行符号众多,涉及的领域众多,有发型方面、妆容方面、色彩方面、面料方面、做工方面、版型方面、佩饰方面等等,不一而足,具体在你的包装定型上除非你想成为一颗“圣诞树”,否则这些符号或因素不可能全部都涉及,重要的就是度的掌握,就个人经验而言,至少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自身的气质、容貌、身材:高矮胖瘦,身形比例、五官比例、脸大脸小、肤色深浅;2)你所主持的节目类型:新闻、访谈、娱乐、综艺、少儿、生活服务等等,不同类型的节目有不同着装规矩,虽然在边缘部分可以有部分的交叉,但主体部分是泾渭分明的,不可以犯原则性的错误;3)你所主持的节目的目标收视群的喜好:需要对目标收视群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收入等多个因素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出一个科学的判断;4)你所就职媒体覆盖区域的观众的观念开放程度: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因素,以厦门为例:有的主持人,尤其是外地来厦的年轻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个人的形象包装可以说完美,但观众就是不买账,横挑鼻子数挑眼,让当事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还是对这座城市不甚了解所致,厦门虽然在经济发达方面全国闻名,但厦门人的观念还是相对传统,厦门人的性格总体上比较温,同时又很敏感,你不是不可以前卫,但需要有节制的前卫,你不是不可以性感,但需要有技巧的性感。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因素之后,取一个最大公约数,这就是属于你个性化包装的底线。刚开始的时候,最稳妥的选择是每次二八分,也就是二分流行、前卫、甚至另类,八分传统、经典、甚至保守,既保持主持人应有的庄重又对大多数的观众起到一定的潮流引导作用。这样慢慢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在培养出敏锐的感觉之后,再逐渐加码,但要记住一个原则,那就是:忌多不忌少,忌繁不忌简。
所以作为一个主持人,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必须对时尚流行有所了解,好在现在资讯高度发达,各大门户网站每天、每时、每刻都提供了充分的相关资讯,各个书摊上也充斥着看不完的时尚杂志,而在街头匆匆而过的行人就是一个个生动的流行样板,只要你有心,这些讯息可以说信手拈来。
2 内在方面
电视主持人个性化是当今信息海量化传播的必然结果、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包容性增加的必然结果、个性意识不断觉醒和自我实现心理需求的必然结果、更是媒体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必然结果。但是在我们高举个性化大旗帜之前,或者说挥舞它之前,必须首先对“电视主持人的个性化”这个概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个性化并非传播的目的,而仅仅是优化传播质量的手段;个性化决不能等同于个人化。主持人的个性化传播,首先必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同时要符合你所就职栏目的个性化风格的需求;只有与栏目的风格融为一体、为观众认可接受的个性化才能真正发挥节目主持人个性化传播的特色。2)主持人的个性化是首先应是从人格出发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所谓先做人后做事,如果没有一个健全且高尚的人格作为其后盾,而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和关注度,这样的个性化,很容易滑入到哗众取宠、尖酸刻薄、甚至堕落低俗的范畴中。3)个性化还与与主持人的文化素养,知识储备,阅历经验密不可分,所谓厚基薄发,这些都需要后天的功夫,只有台下能平心静气的“沉下去”,台上才能光彩照人的“浮上来。”
2.1 关于个性化的打造以下几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2.1.1 要无时无刻的锻炼你的幽默感
即便在世界这样一个大范畴来说,幽默感都是一名主持人最不可或缺的素质,更是一种最高境界的人生态度,我们经常说:“人的一生不过就是喜、怒、哀、乐”,在这用“喜”打头,用“乐”收尾不是没有原因的,它暗示人生的本质是追求快乐的,而追求是一种欲望,但恰恰就是这种追求快乐的欲望本身又滋生了“怒”和“哀”,这不仅是一种可悲的悖论,更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个幽默。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快乐带给人的最大感受就身心的放松,我们知道主持的最佳状态就是松弛,而松弛的状态本身就是幽默爆发的先决条件。幽默感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但更多的靠后天的有意识的培养,它是一门学问。
既然是学问就自然有学习的方法,最简单的办法,随时随地记下所有你听到看到的笑话、段子,没事的时候拿出来分析它的笑料规律所在,并有意在日常生活的对话聊天当中加以运用,并认真留意听者的反应,久而久之,幽默感就会融入到你的血液当中。
2.1.2 要无时无刻的锻炼你的联想能力,这是提升临场反应力的有效途径
临场反应能力是主持人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素质,如果我们把幽默感作为主持技巧中的一个个点的话,临场反应能力就是有效串起这些点并让其闪光的线。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你的主持妙语如珠,收放自如。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每次节目后的“反刍”,刚下节目,卸妆的时候,主持的兴奋感还没有消除,想一想刚才的某句话换一个角度、换一个说法、或者调整一下句子的结构是否可以有更好的效果,接下来一定回看要自己的节目。这个过程可以邀请同事朋友一同参与,有好的想法和建议最好纪录下来,当这种行为形成一种习惯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习惯将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2.1.3 要逼着自己对所有领域、所有人都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
人的好奇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衰减的,作为主持人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减少衰减的速度,为好奇不仅是求知的前提,更是绝大多数观众看节目时的一种共有的心理状态,想了解受众心理,先得和他们保持同步。主持人可以不是专家,但必须是杂家,所有你看到听到的东西都有可能在日后的节目中用得到,所以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你可能汲取知识的机会,越是感觉偏门的越要敏感,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以后想查都没机会。
要广交朋友,这是了解不同社会层面的最直接的方法。至少在当下的中国,主持人的身份使你在结交朋友方面拥有别人所不具备的极大便利,结交朋友的目的是“攫取”,而“攫取”的对象就是他(或她)所具有的你所不知道的知识、经验、阅历和感悟。退一步讲,即便你没学到什么东西,阅人无数这个经历本身对你的职业来讲就是一笔宝贵财富。
2.1.4 一定要了解、参与并最终熟悉包括前期、后期在内的所有电视工种的运做
这对你主持时的镜头感,肢体语言的运用,主持节奏的把握都将大有益处,更关键的是这个过程的最大收获就是真正理解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对电视节目的重要性。
2.1.5 不要过早的确定自己的主持风格
因为发现自己的特长需要一个过程,有机会的话尝试主持不同类型的节目,虽然主持人不是万金油,但万金油的历练能让你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助于真正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
传播学专家经过研究之后将主持人职业角色特点总结为“四结合”,即:①传媒机构的视野;②专家的深度;③主持人独特的个性化的角度;④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这四个方面的结合。“传媒机构的视野”和“专家的深度”是指主持人语言内容方面所应具备的信息的“量”和“质”;“主持人独特的个性化的角度”和“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则指主持人语言表述方面的特色和技巧。
2.2 在主持语言的具体具体操作层面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2.1 尽量不要说过于专业、过于有深度、理论性过强的话
体现“传媒机构的视野”和“专家的深度”的内容尽可能安排由画面配音的方式传播,或者现场采访借用专家的口说出来。尽管每次节目,作为主持人都会恶补一番相关领域的知识,但这样做的目的是预防犯错的不时之需,说白了是为了防守而不是进攻,所以除非你正好真的是这方面的专家,否则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的话还是由专业的人去说。
你所要做的只要比普通观众“略高一筹”就可以了,因为传播学者的研究发现有两类传播者最容易被受众接受:一是“在他谈论的领域中有威望的人”;二是“与他们自己相似的人”,你可能是某一领域或某几个领域的专家,可是你从事的是有可能接触所有领域的工作,所以要想成为最容易被受众接受的主持人,最好还是做后者,即一个 “与他们自己相似的人”比较保险。
不要以为“略高一筹”很容易,说深了,观众听不懂,感觉你在卖弄;说浅了,观众不满意,怀疑你的智商。度的把握是最需要技巧的,这不但但是主持、更是做人的一种艺术。
2.2.2 要学会“换个说法”的技巧
善于利用比喻的手法,这不仅体现“主持人独特的个性化的角度”,也是非常保险的“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在触及很多还没有定数、结论或不好直接评论的话题时,一个恰当的比喻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禅宗大师在布道讲经时最常用的也是这一手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举一个例子:在我主持的《厦视直播室》节目中曾播出过这样一条新闻:厦门某个区旧城改造,采用的是原址回迁的办法,但临时安置房还没落实,心急的某些部门就勒令拆迁户限期搬迁,此举引起了群众的很大反弹,在点评这条新闻的时候,我用这样的表述方式:“如果我问您个问题:如何给为鱼缸里的鱼换水?我想即便是一个小学生,都会知道有这么几个步骤:1)准备另一个鱼缸,或至少也要有一个脸盆;2)装好水;3)把鱼放进去;4)再把原来鱼缸里的水倒掉并换新水;5)把鱼移回来。我想谁都不会把鱼捞出来直接仍地板上再去换水。可为什么把“鱼”换成了“人”就不这样做了呢?”
2.2.3 学会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我们传播的目的是内容而非形式,口语化这种形式更容易拉近与观众距离,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这已经一种传播上的大趋势。一般受过教育的人,在其写作的时候,往往习惯使用的是文学语言或者说是书面语言,也可称之为视觉文字或视觉语言,它是通过视觉神经传导到大脑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而主持人说的话是听觉文字或者说听觉语言,它是通过听觉神经传导到到大脑从而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传导机理的不同导致二者在遣词造句、逻辑关系等诸多细节的构成上有着很微妙的差别,这足可以再写一篇论文进行论述,在此就不展开细说了,简单讲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
最后想说的是,其实衡量一位主持人是否优秀的最重要的标准还是节目,抛开节目来单纯的考评一个主持人的优秀与否是不科学的,换句话说,主持人没有优秀与否,只有适合与否,演员有演技派和本色派之分,而主持人只有本色派,所以你只能选择适合你本色个性的舞台——节目。
[1] 罗莉.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