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2012-08-15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李蔚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 李蔚
老师要帮助学生过好初、高中衔接关。而要过好初高中衔接关,首先学生应了解高中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老师要熟悉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身心发展可能出现的新特点。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付出一定的努力,尽力缩短高一学生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时间,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老师具备高一英语教学的特点。让初中时优秀的学生继续大放光彩,让普通学生脱颖而出。让所有学生和老师掌握适合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一、衔接教学调查问卷分析
此次调查主要在我校高一年级开展。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则强调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相结合,以客观问题为主的设计方法。调查问卷共20 道选择题,在设计上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学生英语基本信息调查:包括中考成绩。2.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3.未来学习期待度的调查。
此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93 份,回收调查问卷293 份,其中有效问卷293 份。调查主要取得了三项成果:
1.1 采集了所有高一学生基本信息:
从有效问卷中采集英语学习基本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1.2 获得了有价值的统计数据:
在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获得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对高一教师的授课和自己学习的期待度的基本数据,数据分布符合统计规律,数据样本真实、有效。
1.3 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调查结论:
在基本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若干调查结论,这些调查结论可以作为教师备课,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参考,为今后高一教师在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方面提供较为准确、合理的依据。从此次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4%。成绩合格的占51.53%,优秀90 分以上的占18.77%,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程度。
结论二: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传统,还没有形成比较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没有计划,缺乏主动性。
结论三:上课不爱举手发言,是高中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成为语言学习的障碍,不是不会,而是心理上的害羞,胆怯,怕出丑,怕出错,怕别的学生的各种不利的评价。属于心理学的问题。老师应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尽量在以后的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挑战自己,突破这个瓶颈。
结论四:对老师的期待值很高,依赖老师现象比较严重。希望老师对自己多多关注,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出安排。
结论五: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预习,听课,笔记,和复习的习惯。
结论六:老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经常和学生沟通,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教师要付出非常有效的努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我校属于普通高中,分初中和高中两部。学生水平中等。因此,此调查问卷的结论和依此所做的衔接教学中的努力具有普遍性和可行性。
二、衔接教学中应处理好的问题
2.1 高一英语教材特点
高中英语内容丰富,词汇量大,与初中有词汇衔接断层;知识面广,涉及文化、教育、历史、地理、科技、农业等各个领域,是对初中英语知识的拓宽和延伸。知识量增大,系统性增强,练习题和考试题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能力要求提高,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和听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高中英语教师全英语授课,课堂容量大,致使综合性强,侧重精讲精练。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多,时间少。
初高中知识衔接点:语法知识在初中都有涉及,但在高中才深入。基本词汇初中以要求掌握,但高中要求更词汇量更大,更书面化,更正式化。有一小部分词汇初中没学过,高一词汇表里也没有列入。词汇的衔接断层给学生在理解教材课文上制造了困难,教师对阅读时间的限制也造成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文章和教师的要求。写作要求句式多样,词汇丰富,要点明确,逻辑性强。然而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形象直观,要求掌握的只是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课堂教学容量小,知识单一,教师讲解慢而细,教学内容少,学生在学习中不是自主解决问题,而是等待老师去解决。初中试题立足于课本和有限的教学资料,题型简单,只要熟悉课本并通过一定的练习,考试成绩一般比较理想。初、高中教材的不衔接造成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开学第一周和第二周都有很大的不适应感。
2.2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擅长形象记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高中学习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所以用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高中学习。记笔记方面,不能及时有效地梳理整合知识点,难以判断主次和重难点,不懂得把握讲课的精髓,不会抓学习规律和构建知识体系。生词方面,沿用机械的记忆法,对数量众多的生词望而生畏。初中生语法知识不系统,难以在短时间内构建语法知识框架。具体表现在对语法术语知之甚少,词性辨析困难,不会划分句子成分,难以把握不同词性与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另外初中生阅读量有限,阅读技能和策略匮乏,阅读能力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于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太少,过不了语言关;另一方面阅读方法不科学,习惯于指读、笔读、回读、出声朗读等阅读方法,或是过分重视每个生词的词义,忽略文章的篇章处理,即所谓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加之阅读技能和策略欠佳,阅读速度太慢,难以根据语境中的提示和构词法猜词意,无法准确把握文章中的主要事实和中心思想,不能根据上下文全面掌握文章的主旨和文章段落的寓意,难以达到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
2.3 学生心理
中学生心理发展一般特征可概括为“四性”、“四高峰”。
2.3.1 “四性”即敏感性、社会性、动荡性、闭锁性。
敏感性是指对人、对事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思想活跃,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社会性是指对人生的意义、升学等社会问题越来越感兴趣,对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动荡性是指情绪容易激动,对事既积极热情,又焦虑不安。闭锁性是指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些内敛。
2.3.2 “四高峰”即生理变化高峰、智力发展高峰、社会需求高峰、创造高峰。
其中,智力发展高峰是指此时的学生的智力发展、记忆力、判断力和动作反应力及速度都已达到人体的最高水平。如果以100 作为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初中到高中,记忆力从95 逐渐达到100,判断力从80 达到100,动作及反应速度从90 达到100。创造高峰是指这个阶段是学生一生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学生会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求独立的愿望,其独立思考能力大大提高,不轻易相信别人的意见,常持分析和批判态度,很反感家长把他们看成小孩子,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高中阶段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烈,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他们力图在各个领域有较出色的表现,想争取在集体中赢得适当的地位,得到好评和重视。了解了这些以后,我们要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做好心理调节。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适时做好心态调整。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符合实际的预期学习目标。假如期望值过高,就会造成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从而导致自信心受挫。
2.4 学法指导
高一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合高一新生英语学习的途径,要努力做到如下几方面:
2.4.1 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的预习,学会听课,听重点、难点,听方法;学会作笔记,学会提问,学会联想,指导学生课后作业,课后复习和课外拓展。
2.4.2 切勿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革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是指自觉地、主动地、独立地学习。“合作”是指通过与同学、老师的共同合作质疑解疑,来共同解决旧问题、产生新问题。“探究”是指让学习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4.3 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激发求知欲。认真听讲并记笔记要求学生课后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改错本,将作业中的疑问、反思、心得进行记录。以便于总结与提高,学生要敢于课堂发言,正确认识做错题,回答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是提高自己的最好手段。
2.4.4 指导学生选择一本英汉词典做自己的良师益友,同时自备一本好的英语语法工具书,养成经常翻阅的习惯。
2.4.5 指导学生使用复述、同伴互考、互帮及睡前“过电影”等方法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4.6 在教室设立英语角。备有《21 世纪英语报》、《疯狂英语》、《英语世界》、《中学生英语》、《英语沙龙》、《牛津双语词典》、《朗文英文词典》等报刊杂志,供学生随时翻阅提高阅读量,保持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2.5 教学方法
2.5.1 老师要“慢”:授课节奏慢一些,课程进度慢一点。每讲一个语言知识点,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单词都要让学生明白意思,会读,且读准确。着眼于当前学生的学情,勿拔高到高考的高度。在词汇和句型方面:要注意保持初中常用单词、词组、习语和句型的适当的再现率。另外,应设法把初中阶段“只作理解”的一些词汇上升到高中阶段的“熟练掌握”。
2.5.2 “稳”: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要稳稳当当的,忌急躁。老师对教材要做到心中有数,有具体的知识框架结构,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掌握好度和量。指导学生理解掌握每个单元内容,掌握一种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
2.5.3 “准”:知识讲解要准确,简洁。老师课前备课非常重要。准确把握知识点,精选例句,习题上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尽量全部顾及,让学生感到课堂上的学习在实践上能用到。勿出现知识性错误,万一有口误或笔误也要讲究弥补的方法。
2.5.4 “透”:知识点、语法点一定要讲透,让学生练习到位、充分、语音、词汇、课文等要让学生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一定要彻底掌握,勿留模糊印象,勿积累问题。
2.5.5 “活”:教学方法灵活,学法指导灵活,多样、丰富。顾及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要求。不求进度只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听懂,都有所提高。在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和听力等各方面进行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尽可能多提问学生,作业尽可能面批,给作业打分。开展各种如朗读、采访、值日、汇报、表演、讲故事、演讲、小老师及英语角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内外,保持并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2.5.6 “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并正确引导初高中学生的心理转变,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不论怎样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要想体验成功的快乐,就需要有付出,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信心。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我们的老师在高一帮助孩子做好初高中衔接,让孩子顺利地融入到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就是为孩子支起了一个支点。有了这样一个支点,就为孩子三年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5.
[3]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